来源:网易科技《态度》栏目
作者:袁 宁
如何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决心?
2024
年,在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一场持续且深刻的重塑正在进行,并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赋能社会发展。
从模型狂飙到应用落地,
“
百模大战
”
之后,各行各业开始探索如何将模型能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打开商业化空间。数据统计显示,
2024
年
1
⽉⾄
10
⽉,国内
AI
⾏业发⽣融资事件
908
件,总融资⾦额
762.23
亿元。相⽐去年同期融资总⾦额增加
29%
。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给未来带来的产业机会毋庸置疑。
但对一座城市而言,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从技术浪潮中引领产业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对趋势的精准判断,更需要坚定的决心、超前的视野以及系统的政策支持。
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从政策支持到产业生态,深圳宝安正以
“
创新
+
落地
”
的双向实践,展示
着
对
AI
产业发展的独特见解和前瞻部署,而
“
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圳)创业创新大赛
”
则成为观察其实践的重要窗口。
站在
AI时代的拐点,寻找未来的结构性机会
2024
年
10-11
月,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和网易传媒联合主办
“2024
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圳)创业创新大赛
”
。
经过激烈比拼,大赛最终评选出创业赛道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3
名、三等奖
6
名,以及创新赛道全国十强。八方地动项目团队获得创业组冠军,寒序科技、津渡生科、雷科智途三个项目团队获得创业组二等奖。
百川智能、硅基流动、
MiniMax
、深势科技、文远知行、银河通用机器人、宇树科技、月之暗面、智谱
AI
、字节跳动,十家公司凭借其人工智能拳头产品,获“
2024
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产品
Top10
”称号
。
2024
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圳)创业创新大赛活动现场,图源:网易科技
“可以看到参赛团队整体水平都比较高,个别更是在投资上极具价值。据我的观察,从研究机构出来的项目大约有一半,这也能反映出这波人工智能浪潮中学界的积极投入。”阿尔法公社创始合伙人许四清对大赛观察很深。
作为两届大赛的评委,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从大赛看到了技术浪潮的变化:“大湾区之前的红利其实是我们的工程师红利,而这波创业者则更多是科学家出身。很高兴在大赛上看到了这么多硬科技的色彩。”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丁宁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当前阶段有很多空间要去探索,在各行业的应用更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具体怎么和行业的场景进行深度的融合,还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来去迎接全球的挑战。”
不只是以上的评审视角,
专业、创新、落地,也是参赛者们对大赛的共同感受。
“
我感觉比赛很有意思,很多水面下的一些创新项目这次在比赛中都看到了。
”
元始智能联合创始人罗璇这样说道。眺月科技
CEO
王方正则看到了大赛更多的正效应:
“
没想到大赛的规模这么大,也希望能借助大赛影响力
,
将我们的技术尽快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
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办综合组组长,刘思佳深度参与了大赛,也感受颇深:
”
大赛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三方平台,有投资方,有新一代的初创企业,还有宝安区政府各相关部门。也给我们一个通过大赛展示宝安投资环境、产业配套、政策支撑等内容的机会。
“
做新一代AI产业的成长热土,搭建技术到市场的桥梁
赛后,多个项目表示了在宝安落地的意愿
。
“AI
不仅是产业转型的助推器,更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技术突破到产业集聚,
宝安
无疑正在
提供一个发展
模板。
”
此次大赛的评委之一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徐勇,表示将
在宝安筹建
AI
和科技生态服务型公司。
此外,借大赛之机,多个具身智能、机器人以及
AI
应用公司
也都表示了落地宝安的意向,最大程度激发出区域发展与产业融合的强大潜力。通过以区域发展为引擎,带动产业升级,宝安正在实现产业生态与企业成长的良性互动。
根据统计,宝安区目前已有
424
家人工智能企业,
AI
产业产值在
2024
年上半年达到
220
亿元,同比增长
7.6%
。与此同时,宝安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市
20%
,产值占全市
28%
,成为深圳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区域之一。
据悉,
宝安不仅是深圳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也是深圳的产业大区,更是中国制造业门类最齐全、集聚度最高、链条最完整的地方之一。
宝安区
GDP
三年跨越了两个千亿级大关,
2023
年宝安区地区生产总值更是突破
5200
亿元,增长势头猛烈,逐渐走向万亿。
深圳宝安机场:我国内地第
4
个“
6000
万量级”机场,图源:宝安区委宣传部
与此同时,宝安区产业基础扎实,产业链完备,在深圳
20+8
个产业集群中布局了
17+2
个产业集群,有
8
个重点产业集群增加值占比全市第一,同时拥有
5
个千亿级别的产业集群。宝安区创新型企业数量众多,创新氛围浓厚,
7200
家国高企业总量连续
7
年全国区县第一;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277
家。
此外,宝安区拥有“六位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是全球交通网络中最重要、最繁忙的节点之一。从宝安区出发去到广州、惠州、中山、珠海、香港、澳门只需
1
小时,
已经
成为大湾区名副其实“
1
小时城际交通圈”心脏。
前海的三分之二是宝安,宝安的五分之一是前海。得益于宝安的地理区位优势,宝安深度融入前海发展规划,将前海的政策红利以及宝安的资源禀赋相结合,今年前海双十五政策正式覆盖到宝安。
前海桂湾金融中心全景,图源:宝安日报
产业发展既要抓住眼前机遇,也要立足长远引领未来
如果说过去宝安的重点在塑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那么展望
2025
年,宝安的目标已转向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推动技术从研发走向产业化落地,加速构建智能经济新引擎。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宝安区已经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办综合组,计划推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刘思佳透露,“我们正在制定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