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阿里不能不变。
阿里的变革虽多,但主线其实很清晰。
收缩与聚焦,是其双轨。
非核心业务,退退退退退。
核心业务,聚焦聚焦再聚焦。
那,怎么区分核心与非核心?
杰克马拿出了一副
AI
时代定制的标尺。
微软复兴的「总设计师」纳德拉看了,
os
是:这集,我熟。
在玩「
Make Microsoft Great Again
」的闯关游戏时,微软叠加的也是这层
Buff
。
阿里当然不是要在阿里复制一个微软,「企情」不一样,不能照搬模式。
可对此刻的阿里来说,如果说有哪家全球科技巨头最值得对标,那毫无疑问是微软。
原因很简单:
阿里前几年遭遇的,像是微软十多年前遭遇的;
微软现在得到的,正是阿里希望将来得到的。
▲对眼下的阿里来说,最佳的对标对象莫过于微软。
想象这样的场景——
几年前,阿里感慨了一声:我连做大哥好多年,我只想好好
102
年一回。
微软微微一笑:你红,红得过黎明?你牛,牛得过微软?
然后甩出一份高光时刻成绩单:早在世纪之交,微软市值就已突破
6000
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企业。
那时的微软,靠
Windows
系统跟
Office
软件通吃,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对手。
这几年,阿里有些失落:才两年时间过去,股价较巅峰时打了个折上折。
微软过来安慰道:你看我,之前不也是从顶楼跌下了
B1
层吗?顺带着哼着: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
彼时的微软,已是很多人眼中的又一个诺基亚。
而现在,早前那个制霸江湖的微软,又回来了:全球市值第一大公司的王座,它又坐上了。
从
PC
互联网时代的绝对王者,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过气巨头,再到
AI
时代的执牛耳者,微软就是牛逼
Plus
。
阿里看了微软的「复兴启示录」,来了一句:文一西路王也拜见老天师。
微软成立以来,历经了三任掌门人: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现
NBA
快船队老板鲍尔默,印裔
CEO
纳德拉。
与之对应的微软兴衰轨迹分别是:兴,衰,复兴。
被视作
21
世纪
20
年代最被低估的
CEO
的纳德拉,硬是在二代目鲍尔默成功将微软从王者干成青铜的情况下,带着微软重新登顶。
问题来了:纳德拉到底做了些什么,让微软从明日黄花变成
AI
时代王者?
只见微软甩出了一本秘笈,扉页写着八个字:
因时而变,以变应变。
这么说吧:十年前,微软还只是个软件大厂,现在则是计算引擎巨头;十年前,微软的两大业务支撑点是
Windows
和
Office
,现在微软的两张名片是云计算和
AI
。
接过了半个烂摊子的纳德拉,在上任后对微软进行了「系统重置」。标志性动作是:推行「云为先」战略,发力AI。
大手笔投入
研发跟硬磕市场之下,微软云计算业务快速成长夺过了
Windows
的战略地位,时至今日,微软
已成仅次于亚马逊的全球第二大云厂商。
加码
AI
自主研发,投资
OpenAI
上百亿
,则是微软发力
AI
的注脚。结果就是:谷歌垂涎已久的生成式
AI
头啖汤,被死敌微软抢先一步喝到了。
再看阿里,棋盘中的落子同样是围绕着两点来:云计算;
AI
。
今年以来,阿里传出很多了消息,包括:
1,
2024
年度战略发布会上,阿里云宣布全线云产品售价下调,平均降价幅度超过
20%
。
2
,今年
2
月,阿里在推出多款
大模型产品的基础上,
将Qwen1.5版本开源。
3
,阿里领投大热
AI
创业公司月之暗面,它还投了智谱、百川、零一万物、
MiniMax
。
4
,阿里推出
AI
电商产品「绘蛙」,可为商家达人提供
AIGC
营销助力。
云服务降价,就是以价格撬动规模飞轮——早就跻身全球第四大云服务商的阿里,在扩大市占率上拿出了背水一战的架势。
推自己的
AI
大模型,致力于打造
AI
基础服务体系,还将国内估值超
10
亿美金的
5
家头部大模型创业公司全都投了一遍,成为目前国内
AI
投资最活跃的巨头,阿里所做的也是微软之前所做的。
▲跟微软一样,阿里很舍得给头部AI创业公司投钱。图片来源:智东西。
去年
9
月
12
日履新阿里
CEO
的吴泳铭,曾在阿里全员公开信表示,称会根据用户为先、
AI
驱动这两大战略重心,重塑业务战略优先级,在此基础上,阿里将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一是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二是
AI
驱动的科技业务,三是全球化的商业网络。同为技术男与务实派的纳德拉,或许对此心有戚戚。
微软正用
AI
重塑所有业务,它将
GPT-4
加持的全新
Copilot
接入
Office
全家桶、
Windows 11
和
Edge
,引领了生成式
AI
的商业落地节奏。
阿里也将通义千问接入所有产品,无论是马云说的
AI
电商,还是率先接入的钉钉开放智能化底座
AI PaaS
,都彰显了用
AI
再造新阿里的决心。
微软投资大模型创业公司
OpenAI
和
Mistral AI
,部分是算力支付,微软
Azure
由此实现了大模型公司算力集群需求与自身云服务的绑定。
阿里投资国内头部大模型创业公司,也是提供算力支持,想要实现
AI
投资与云服务拓增量的双丰收。
达则扩张规模,穷则收缩战线。
微软在鲍尔默时期没少拓展业务线:又是收购诺基亚,又是推出
Windows Phone
,又是做自动驾驶硬件。
有一阵子,苹果做啥它做啥:
苹果推
iPod
,它推
Zune
;苹果推
iPad
,它推
Sruface
平板;苹果推
iOS
设备,它推
Windows Phone……
主打一个
「苹果有的,我也要有」。
结果就是:大饼摊得越来越大的同时变得越来越薄,很多都是烧钱烧出个大窟窿,拉低了整体业绩表现。
微软起初家大业大,经不起造,可造久了后,也得止损了。
到了纳德拉时期,他上来就是一通砍:手机业务,不要;诺基亚
Lumia
设备,割舍——即便这些投了大笔钱进去。
最有魄力的是,纳德拉还果断地推进「
去
Windows
化
」——要知道,微软在很多年里都是
所有业务围绕
Windows
转
,可纳德拉却将
Windows
的优先序不断降低,
2018
年干脆把微软之前最核心的
Windows
部门给拆了。
壮士断腕说起来简单,可那毕竟是腕。割肉,谁能不痛?
阿里重塑业务战略优先级,自然也对应着「舍」。
锚定云计算
+AI
,打造云电商、
AI
电商,成了阿里的主要调整方向。
吴泳铭说,
1688
、闲鱼、钉钉、夸克
是阿里的四大战略级创新业务。
这四个业务的指向再明显不过:
1688、闲鱼,都有电商基因和下沉属性,适合现在。
钉钉,
To B
业务
+AI
,负责生成式
AI
落地。
夸克,抓住年轻人,也是面向未来型业务。
▲1688、闲鱼、钉钉、夸克,被「钦定」为当下阿里的四大战略级创新业务。
有取必有舍。命运的十字路口上,由不得「既要又要」。
今年
2
月,蔡崇信在阿里财报会议上说,阿里的资产负债表上仍有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阿里退出也很合理。
2024
财年至今的九个月内退出
17
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包括减持了价值
3.14
亿美元的小鹏汽车股票,是退。
之前将盒马从独立板块调整至事业群子业务板块,也是退。
这阵子,盒马换帅的消息扰攘一时,传得很广的还有盒马大润发卖身传言。
在这事上,我不认为,是新零售不行了——新零售的精髓是「
超市
+
餐饮
」
的新鲜玩法
+
「
线上
+
线下
」
的场景打通
+
全链路数据化,
而非
KA
(大客户主导)
模式下的高质高价。阿里不是容不下新零售玩法,毕竟国内大型商超都学会了这套,而是容不下新零售的代名词成消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