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研究
发布经济学研究会议信息、经济学研究前沿进展信息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研究

周慧珺等: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土地财政与经济波动

经济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5-13 19:49

正文



文章标题:

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土地财政与经济波动

作者及单位:

周慧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傅春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王忏,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

周慧珺、傅春杨、王忏,2024:《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土地财政与经济波动》,《经济研究》第1期。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下载本刊自创刊以来登载的所有论文


//
选题背景与意义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各地区围绕经济增长展开的竞争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吸引了广泛关注。大量文献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各地区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存在性并分析其影响,不仅为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提供了研究视角,也开启了针对中国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研究。然而在理论方面,相关研究还较少。近年来,一些理论文献在经典的增长模型中引入中央政府的考核机制及地方政府的财政竞争,诠释了这一机制如何影响地区产出增长和政府债务的变化,但关于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在经济波动中如何发挥作用的研究仍较少。在这一激励模式下,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是否会传递和放大经济波动?这种传导效果又将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本文将构建一个两地区多部门的经济波动模型,通过土地—财政—人口联动机制为地区间竞争背景下冲击如何影响整体宏观经济波动提供新视角,也为这一背景下经济波动的平抑和降低提供理论参考。
//
主要内容和结论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两级政府和地方间竞争机制的多地区波动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竞争机制在房产需求冲击的传导和溢出中扮演的角色。结果表明,单个地区的房产需求冲击通过当地房产市场传导至土地市场,促进了土地收入的上升。在中央政府考核和央地信息不对称机制下,地方政府有动机将房产需求冲击带来的财政收入更多地用于公共支出上,提升当地劳动人口和产出。同时,通过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和两地政府的竞争,这一冲击还将进一步溢出至另一地区。竞争的激励机制推动另一地区政府做出积极反应,同样增加其公共支出。尽管财政收入没有直接增加,在劳动人口竞争中处于劣势,但其经济产出和家户消费仍然有所提升,最终导致整体产出和消费波动。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引入更贴近现实的模型设定等方式,本文检验了模型的稳健性,进一步分析了冲击传导的具体渠道。考虑到劳动力流动给多地区框架下的政府行为决策带来的重要影响,本文也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劳动供给时长的内生决定和房产部门的劳动要素投入,结果发现这两个机制的加入将进一步提高总产出的波动幅度。作为拓展,本文还引入了央地税收分成等机制,结果表明,此时两个地区的投资和产出波动均小于基准模型情况。
本文的主要创新如下:第一,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为契机,将地区间竞争转化为针对公共支出和经济部门人力资本的竞争,使得地区间竞争这一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第二,在不引入金融摩擦等加速器的情况下,利用地区间的竞争行为传导并放大单地区经济波动,使其溢出至同一经济体的其他地区,这为丰富经济波动放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三,在Xiong(2019)的基础上引入了劳动力和贸易品的地区间流动,加强了对地区间相互联系作用的模拟和刻画,并在其区域竞争的理论框架中结合了土地财政的制度背景及地区、行业间的人力资本竞争等,较准确地模拟了地区间的竞争行为。
//
政策启示和建议


第一,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信息收集和传递效率。想要削弱冲击的影响力,就需要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突破信息壁垒、缓解信息不对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跨越地域和时间的信息流动日益便捷,信息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为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政策应更充分和广泛地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新型技术手段,降低信息的获取和整合成本,提升信息收集的频率和实效性,有效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完整性,降低冲击对整体经济波动的影响。
第二,稳定房地产市场需求,探索地方财政转型新途径。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地方财政转型新途径,适当调整地方财政收入结构,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弱化土地出让收入和经济波动的关联性,形成更加可持续和稳定长效的财政来源。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仍具有重要作用,要满足居民住房消费的刚性需求和合理改善性需求,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