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印象笔记
全球2亿人都在用的印象笔记 Evernote,是世界上最好的笔记应用,手机、电脑和平板都能用。一个微笑的大象头,让你不忘记一切重要的东西。大量事实表明:爱用印象笔记的人,90%都是聪明人,剩下10%是更聪明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生研究所  ·  大强子的精明,你不懂 ·  2 天前  
人生研究所  ·  43岁继承500亿,她不会结婚了…… ·  4 天前  
混沌学园  ·  祝大家新春快乐,巳巳如意! ·  4 天前  
孤独大脑  ·  杰文斯悖论:DeepSEEK干掉英伟达588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印象笔记

麦肯锡“年度商业图书奖”《繁荣与衰退》节选 | 大象赠书

印象笔记  · 公众号  · 学习  · 2019-08-17 18:10

正文


《繁荣与衰退》入围2018年英国《金融时报》和麦肯锡“年度商业图书奖”。从这部鲜活深刻的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史、广阔的美国社会画卷中,你将看到一片荒芜的殖民地如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造富和创新引擎。理解美国成功的原因、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和美国未来要走的道路,对于整个世界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本书的部分节选(文末有赠书福利!):
 在《繁荣与衰退》一书中,两位作者讨论了“创造性破坏”的概念,也指出了“创造性破坏”想要在社会中顺利进行所面对的困难。
 
 
定义创造性破坏
 
全世界人民都应该感谢熊彼特在他于1942 年出版的知名著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提出“创造性破坏”的概念。熊彼特提出:“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是资本主义体制的一个核心特质,它是资本主义体制得以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任何一个资本家都必须与之共生的现象。”
 
创造性破坏是推动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它被人们称作“永远存在的飓风”,经常能够把企业连根拔起,有的时候也能摧毁生命,但就是在这种破坏的过程中,它能为我们带来一个生产力更高的经济体。创造与破坏是一对孪生兄弟。创造性破坏其实就是用更前沿的科技手段和与这些科技相关的新的工作岗位,替换原本具有生产力的旧资产和与旧资产相关的工作岗位
 
为美国社会带来进步的核心社会机制就是创造性破坏。这股永不停歇的力量打破了社会中任何一种已经处于平衡的状态,也打乱了任何一种已经沉淀的社会结构。如果进步就是用光明取代黑暗,或者用繁荣取代贫困,那么历史会变得非常简单(也会有点儿无趣)。
 
这里存在的问题是,任何人在创造新世界的时候,都必然要破坏旧社会的一些组成部分。破坏是创造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一种副作用:把社会资源投入生产力更高的社会活动,必然会导致旧工作岗位被摧毁,旧工厂被关闭,但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创造新的企业。
 
创造性破坏背后的看不见的力量其实就是市场,也就是随时随地以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数不胜数的交易。还有两种肉眼可见的力量也在推动创造性破坏的发生,分别是企业家和企业。企业家是带来创造性破坏的英雄人物——这些人能够通过个人意志和智慧,把未来趋势变成现实。企业家在追逐建设企业帝国、发行新产品或者根据人类的本性追逐财富的过程中,推动了生产力的长期进步。
 
伟大的企业家所开展的工作可以在伟大的企业中发扬光大。伟大的企业只有在为消费者提供重大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比如,福特汽车公司为消费者大幅降低了商品价格,通用汽车公司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此同时,企业只有碾压自己的竞争对手才能获得成功。大企业会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把小规模、低效率的企业逐出商业圈。
 
创造性破坏带来的问题
 
创造性破坏在发生效应的过程中必然导致民众的不安:创造性破坏的飓风越强烈,民众的不安感就越强烈。20 世纪30 年代,南方农业联合会发动了反对南方各州工业化的游行,宣称资本主义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这种社会现象一直在“加速前进”。“它从不提出任何具体的发展目标,总是创造出无休无止的各种问题。”
 
这种社会不安情绪的存在,导致即便是在社会状况最好的年代,也很难向民众推广创造性破坏的理念。让这种情况变得更糟糕的现实是,创造性破坏通常都会带来三个重大社会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创造性破坏造成的损失往往比其带来的收益更明显。收益通常分布的领域很广,而且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损失往往集中在个别行业,并且即刻就会产生。创造性破坏的最大受益者是穷人和边缘化群体。但在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中,穷人和边缘化群体也有可能是最大的输家,而且他们的损失往往会比他们的所得更为显眼:人们更容易看到被丝织厂取缔的手工丝织工人,而不会去关注工厂生产的数百万双丝袜。
 
这就引发了第二个问题:创造性破坏可能变成一种自我否定的社会现象。创造性破坏的敌人通常都有自己的情绪:他们可以指出“破坏”显而易见的邪恶之处。人们很容易提出终止不公正的行为或者提升最低工资水平的要求,但很难以触动经济活力为由来为创造性破坏正名。在“破坏” 过程中遭遇危害的受害者会更容易团结在一起,向社会要求改革,而在破坏过程中获得收益的胜利者则很难聚在一起。
 
由此,创造性破坏这场“永远存在的飓风”就遭遇到了政治敌对的另一场“永远存在的飓风”。社会民众会联起手来保护那些受到威胁的岗位,试图挽救那些垂死的行业。他们对资本家无情的贪婪发出各种批判。这么做的后果就是经济滞胀:在试图遏制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中,比如在保存旧式工作岗位或者保持旧式工厂持续营业的过程中,人们实际上扼杀了经济发展的前景
 
第三个问题是,创造性破坏有时可能带来的全是破坏,没有创造。这在金钱的世界里很常见。: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以及类似的金融机构,把整个社会的储蓄资金都引导到被人们认为最具生产力的行业中。在最佳状态下,金融是创造性破坏最纯粹的形式:资金比任何一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性都要更强,也更无情。在最坏的状态下,金融纯粹就是破坏。
 
金融周期的下行区间总是比上行区间更为凸显,因为恐惧是一种比贪婪更有力量的情绪:当人们担心自己一生的努力将会化为泡影时,这种恐惧会促使他们用尽一切手段来保护自己不受这场传染的危害。恐慌也会对广义上的经济体造成严重的危害。投资者往往只愿意持有最安全、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放贷者只向最好的借贷者放款,流动性枯竭,企业破产,民众失业。我们再一次看到,这一过程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恐慌带来经济紧缩,经济紧缩带来更严重的恐慌。
福利时间

老惯例
3本
《繁荣与衰退》
送给大家


评论区说说
你最爱的一本经济学读物
我们将抽取点赞前3名
各送上
《繁荣与衰退》
一本
大象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