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大学
腾讯大学的移动学习平台,为广大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腾讯最佳学习实践、最IN互联网资讯、热门业务动态、必备互联网生活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  工信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关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 ... ·  昨天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  工信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关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 ... ·  昨天  
六里投资报  ·  景林、但斌300亿持仓披露:东方港湾All ... ·  昨天  
六里投资报  ·  景林、但斌300亿持仓披露:东方港湾All ... ·  昨天  
少数派  ·  iOS、Android、PC ... ·  2 天前  
云头版  ·  全球排名第1企业引入DeepSeek! ·  3 天前  
云头版  ·  全球排名第1企业引入DeepSeek!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大学

201位诺奖得主,Top10富豪占四席,犹太民族的创新方法,这5招告诉你

腾讯大学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9-11-07 18:34

正文

10月21-25日,腾讯大学远航计划三期学员,远赴第二硅谷创业国度以色列进行了创新学习之旅。5天行程中,体验了6堂精彩专题课程,探访了5家行业领先企业。


今天起,小腾老师会陆续摘取一些精彩内容,整理成文,与大家一起分享智慧果实。今天第一篇,根据雅各布.戈登堡(Jacob Goldenberg)博士的授课《微创新——以色列创新方法论》整理而成。


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及以色利希伯来大学营销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创造力、新产品开发、创新成果推广、市场动态复杂性及社交媒体效应。他也是创新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者之一,《华尔街日报》将其列入“十大最可能改变世界的人”,著作有《产品创新中的创造力》、《微创新》等,并在多个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过大量文章。


在两个半小时的课程中,雅各布博士重点讲了以下几个部分:


心理固着


雅各布博士首先提到一个概念,叫做心理固着—我们不断重复做某一件事情,产生条件反射,就像这只狗不愿意跳出这个栏杆,因为他可能像这样被关的太多太久了。




再比如这张图,许多人第一反应,认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穿紫色T恤的男生,抱着一个穿黑色衣服的女生,但你再仔细看看,其实并非如此,而是穿紫色衣服的金发女生,抱着前面穿黑色T恤的男生。导致我们判断错误的因素,就是心理固着。



再举一个例子,古代蒙古军跟印度军战争,蒙古军面临的问题,一是印度军队是他们的5倍,另一个是印度军队有战象,士兵可以坐在上面,用弓箭居高临下攻击蒙古军。蒙古军需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做了什么?他们没有往外去找技术,而是往内去看自己的资源,他们在军队布阵的前方,先放骆驼,骆驼上面放火,这些着火的骆驼冲向大象,大象看到一堵火墙跑了过来,吓死了,马上开始往后逃,直接压死自己的印度士兵。也就是说,蒙古军把问题变成了优势,克服了心理固着。



以色列从建国到现在,也面临着很多“大象”。国家一无所有,只有一堆敌人,所以只能依赖技术,促使民众不断创新。


框架内创新及五种创新模式

激进、颠覆性的创新需要花很多时间和很多技术投入,社会大众普遍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而渐进式创新,比如研发Waze这种APP,只要一个有创造力的想法就好,技术很简单。我们今天的课程聚焦在第二类创新——怎么做渐进式创新?你只要用你现有的资源、现有的技术,就可以做得比竞争对手还好!


西方国家提倡跳出框架思考,才是发挥创造力的正确方式。但我认为: 创造力来自于框架内,你必须有既有的基础设施和资源辅助,才能获得有创造力的想法。 这种框架内(盒子里)思维模式,我称之为系统创新法,我把这些观点写在了《微创新》这本书里,这种创新方法被世界上很多大型创业公司在广泛使用,我本人也在哥伦比亚、哈佛、芝加哥和斯坦福等大学里授课。


举个背跃式跳高的例子。早期跳高,大家都是正面跳,历史上第一个这样跳高的人叫做福斯贝里,他1968年首次在奥运会上使用这个方法,1968年也成为了跳高史上的转折点,背跃式跳高也被评为运动史上最具创新的一项发明。



我很荣 幸有机会专访这位运动员,他告诉我,他一开始用剪式跳法跳得很好,但后来必须进化成骑式跳法,但他很不擅长,很快就要被踢出队了。他就开始琢磨,发现每次都是他的髋关骨会碰到杆子,所以每次跳的时候,就试想让他的髋关节能够更伸展一点,让它不碰到杆子。所以他每次练习,想的方法就是怎么让髋关节能够拉得更长,他就只专心练他的髋关节,让髋关节比杆子再高一点。


教练发现这个人,他的跳法其实还是剪式跳法,可是他不是坐在空中,而是躺在空中,福斯贝里跳不出骑式跳法,他想的不是在骑式上面做创新,而是在剪式跳法上去改良,不断伸展髋关节,反而使他创新出了背越式跳法。


所以你可以看到,在你的盒子里不断思考,很多时候,也许你就能找到你要的答案。


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五种创新模式:




第一种是缩减模式 ,将原本系统中的一个元素移除,而非通过增加新的功能让现有系统得到提升。


第二种是任务统合模式 ,在现有资源中增加新的任务,就近解决问题。


第三种是扩增模式。 人们会在现有模式上,新增某种元素,而新增的元素创造出了新的想法。比如常被调侃“镜头越来越多”的拍照手机,再比如大家熟知的快消巨头宝洁,在想要进入电子香氛剂市场,却毫无经验的时候,她将多个竞品产品进行拆解,发现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元素,叫做香味剂,当时市面上的产品,普遍是将装有一个香味的瓶子进行加热,而宝洁则在现有模式上找到两个突破,一是扩增一种花香,二是基于人的鼻子在一个环境中超过5分钟,就会习惯环境中的气味,从而增设了时间变量,将原有的一种香味剂改为两种,并设置每5分钟切换一次的模式,从而从人持续发觉环境气味在不断改变。这一小小突破,让宝洁推出新品之后,马上增加了20%的市场份额。


第四种是分解模式 ,将一个产品或功能一拆为二,用一种崭新的视角,来审视一个原本为一体的东西。


例如,想用上图中的物品,把蜡烛装到墙上。如果使用分解模式,将火柴盒拆解为火柴和盒子两个部分,就能实现。



第五种是改变属性依附关系模式。 我们举一个爱因斯坦和玛丽莲·梦露的例子。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张图片时,可能你看到的是爱因斯坦,但当你站远一点,或者是摘掉眼镜,可能会看到玛丽莲·梦露,其实仔细看,你能够在每一个爱因斯坦里都发现一个梦露,用改变属性依附关系的原理来解释,就是将两种已存在的变量(图形和距离)建立新的关系,离得近能看到爱因斯坦,离得远就能看到梦露。图形是一样的,但随着距离的变化,可以看到不同的模型。大概有20%的创新是来自于这种特定的创新模板,如果能够知道这些创新模式的进化过程,就能够对市场趋势进行预测,早于竞争对手了解市场趋势。


应用改变属性依附关系模式的例子,还有一种油漆,在干燥过程中会变色,你刚涂上去是粉红的,当它变干后就会变成白色。这个产品的优势在于,你能看到油漆有没涂均匀,也可以避免在同一个点上反复来回刷油漆。这个油漆就使用了属性依附模式,颜色跟时间、湿度形成一个关联函数。


还有一个例子,小孩如果坐得离电视太近,会对眼睛不好,在电视上安装一个设备,可以测量小孩与电视间的距离,如果离得太近,电视画面是模糊的;如果小孩移到合适距离,电视画面就会恢复清晰。这也是在距离与画面清晰度间建立了关联。


三种思考方法


除了上述五种创新模式,还有三种思考方法值得注意。


一、封闭式原则


封闭式原则即从内部寻找解决办法,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经典的“跳出框架谜语”。在下面这道题里,你必须一次性用四条线把九个点连起来。大部分第一次看到这道题,会首先在框内解题,只有在尝试一段时间之后,20%的人会意识到,他必须把线画出去,才能得出答案,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最早提到,发挥创造力就是要跳出框架来思考。


但即使明确知道,画出去才能找到解题办法,依旧只有25%的人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所以“画出去”的提示,并不能有效增加正确率。



我反而认为,如果跳出“四条线”的限制,只用一条粗线就能解决问题。



上面举的蒙古军与印度军战争的例子,蒙古兵实际上用的就是封闭式原则的方法,他不是从外部增加资源,而是将内部资源重新排列组合,将问题变成优势。


二、矛盾法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