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求是网
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学习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明确核准追诉条件,对未成年人犯罪不枉不纵 ... ·  11 小时前  
人民日报评论  ·  以友好之城待有为青年 | 现场评论·新春走基层 ·  18 小时前  
CHINADAILY  ·  Top News丨Ne Zha 2 ... ·  昨天  
主编温静  ·  多家广电接入DeepSeek! ·  2 天前  
求是网  ·  文明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求是网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求是网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2-18 09:55

正文

图片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任鸿斌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我国坚定不移支持和加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作出部署。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贸促会”)担负着促进对外贸易、双向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重要职责,自1952年成立以来,为拉紧中外企业利益纽带、推动国际经贸往来、促进国家关系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新征程上,中国贸促会要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进一步发挥独特作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是实现共赢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唯有坚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才会带来共赢发展。”过去数十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逐渐壮大、紧密联系,各方已成为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时代大势、回应发展所需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体系持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为联合国标准下工业门类最全、配套最为完整的国家,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同时,我国制造业依然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问题,特别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面对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大潮,各国都在进行前瞻性谋划和布局,前沿技术多点突破,引发产业链式变革。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有利于我国更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引领和创造新的需求,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分工协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是正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日益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扩大国际合作中不断提升开放能力,目前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双向投资大国地位日益巩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同相关国家产业合作深入推进,有力促进各国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优化布局。经济高效循环离不开要素流动畅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有利于我国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提升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

图片

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有力促进了上中下游产业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中外企业互动。图为2024年11月27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先进制造链展区展示的“中信戴卡轻量化铝制汽车零部件一体化方案”。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全球供应链参与程度每提高1%,将使全球人均收入水平提高1%以上。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一方面,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出现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倾向。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对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至关重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有利于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更好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现代化。

二、携手各方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

面对当前大国博弈更趋激烈、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越来越成为各方的现实诉求和迫切期盼。我国致力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持续为世界提供优质的中国制造、稳定的中国供给,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场合鲜明提出相关倡议和声明,同印度尼西亚等国共同发起《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合作倡议》,举办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等重点活动,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贸促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支持中外企业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积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促进中外经贸合作,助力各国拓展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空间。 从全球范围看,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企业之间,都需要通过分工协作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各国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基本逻辑。只有不断促进中外经贸合作、加强国际经贸往来,才能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使各国更加公平地分享经济全球化收益。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贸促会坚持联通政企、融通内外、畅通供需,大力拓展贸易投资促进功能,千方百计为中外经贸合作牵线搭桥,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推动各国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举办“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中非企业家大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系列重大经贸活动,促进各国企业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精心组织出国(境)经贸展览,2024年全国共实施出国展览项目1100多项,参展企业达5万家;实施“千团出海”行动,帮助企业增加出口、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外资促进服务,组建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协调推动解决一批外资企业合理诉求;组织开展外资企业“地方行”活动,促成一批高质量外资项目落地,助力外资企业“在中国、为世界”。

完善商事法律服务,护航中外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近年来,国际经贸合作和竞争局面发生深刻变化,企业国际化经营遭遇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风险挑战成为常态。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显示,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其成员推出169项贸易限制措施,涉及贸易额高达8877亿美元,较此前12个月的3371亿美元增长163%,各国贸易政策呈现出内向封闭趋势。一些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涉华经贸限制措施,严重阻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指导、帮助企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权益,是助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当务之急。中国贸促会把服务中外企业作为立身之本,在国际商事调解、经贸仲裁、知识产权服务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助力各国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受理商事调解案件5万多起、涉及金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受理商事、海事仲裁案件4万多起,受理中外企业专利、商标申请案件60多万件,有力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促进企业合规建设,开展“合规强链”行动,为2万多家企业开展国际合作进行合规辅导和风险排查,助力企业建强保护海外利益的法治安全链。

举办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平台。 产业链供应链是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保持稳定、持续深化时,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受到阻碍、停滞不前时,世界各国则普遍受损。以中美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为例,尽管近年来中美关系历经跌宕起伏,但2024年中美贸易额仍然超过6800亿美元,苹果公司200家主要供应商中80%以上在中国设有工厂,两国产业链供应链早已深度互嵌。新的形势下,如何持续推动各国产业链供应链补链、扩链、强链,如何高效打造与产业链深度契合的创新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议题。聚焦提升展会对产业链供应链的集聚能力,2023年中国贸促会举办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这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集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学习交流平台功能于一体,着力促进上中下游产业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中外企业互动,旨在携手各方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2024年11月举办的第二届链博会,69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620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2%。据不完全统计,本届链博会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10多项,涉及金额1520多亿元人民币。其间,中国贸促会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2024》,首创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连接指数,为中外各界分析全球供应链态势提供了参考。链博会以“链”为媒,联接全球企业、产品和服务,构筑起中外产业互融、创新互促、市场互通的桥梁,成为推动我国与世界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的开放型新平台。

三、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作出新贡献

当前,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绿色化成为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大方向。同时,少数国家推行“脱钩断链”、“小院高墙”,跨国公司逐渐从追求“成本与效率”向兼顾“效率与安全”转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趋于本土化、阵营化。中国既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建设者。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得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富活力,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各方利益。新形势下,中国贸促会将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推动构筑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 安全稳定是实现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在推动建设安全有韧性的全球产业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将把贸易投资促进工作与产业发展更好融合起来,持续放大链博会溢出带动效应,与有关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部门和商协会等举办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主题活动,讲好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故事,支持我国企业立足全球视野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不断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积极搭建科研主体、经营主体、金融机构交流对接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联动发展,引导企业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助力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做优做强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更好发挥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促进创新型经济、品牌经济、特色经济发展的作用。指导和帮助企业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推动完善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健全促进企业合规建设工作机制,帮助企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

推动构筑畅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只有建立有序衔接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要素稳定供给、便捷循环、高效配置,才能推动经济更可持续增长。我国作为全球互联互通的关键驱动力量,近年来持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务实合作机制,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我们将完善促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机制,巩固合作基本盘,拓展共赢发展新空间。支持企业落实好“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签约成果。做实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办好中国—东盟、中国—拉美、中国—阿拉伯、中国—中东欧、中国—葡语国家等机制性工商界活动,用好长三角“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会、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等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境外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中外企业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金融、能源等领域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作品牌,不断提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质量、效率和动力。

图片

2024年6月26日至7月3日,浙江省贸促会组织经贸交流代表团赴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开展贸易投资洽谈系列活动。图为6月28日拍摄的由浙江省贸促会与塞尔维亚工商会在贝尔格莱德联合主办的中国(浙江)—塞尔维亚贸易投资洽谈会现场。 中国贸促会供图


推动构筑开放包容的产业链供应链。 开放合作是促进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我国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拥有完整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有利于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提供广阔天地。我们将着力稳外贸、稳外资,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助力中外企业在相向而行中更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精心组织出国(境)经贸展览,提升“千团出海”行动质效,统筹推动企业出海开拓市场和全球产业布局。巩固拓展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功能,健全与在华外国商协会和外资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推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外资项目落地,支持外资企业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强化“走出去”公共服务,精准引导和鼓励我国企业拓展境外投资合作,及时收集并推动解决境外投资主体困难诉求,助力企业合理有序跨境布局。引导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化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