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请积极夺回线下的生活 ·  4 天前  
新华社  ·  鲁GT8586,点名表扬! ·  5 天前  
扬子晚报  ·  视频揪心!一女童从滑雪场缆车上坠落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今日冬至丨你家吃饺子还是吃汤圆?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21 08:45

正文


今日18:44:07,我们将迎来2016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冬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而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此时节,阖家团圆,歌鸡宰羊祭祖,饺子汤团乞福,或寒中取暖,闲话今年往事。


冬至·三候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

 

一候蚯蚓结

冬至之日“蚯蚓结”,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


 

二候麋角解

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




 

三候水泉动

水乃天一之阳所生,此时节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冬至·史话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选取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



冬至·诗意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节日冬至的地位便不亚于新年。文人墨客心中的冬至,是何模样?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报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唐·白居易


 

《辛酉冬至》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宋·陆游


 

《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元·尹志平


冬至·九九消寒

冬至了,也是时候填一张《九九消寒图》:“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一日一笔,一直写到春暖花开。


“写九”消寒,始于清代道光初年,道光皇帝亲书“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双钩空心字,每个字都是九画(繁体),让大臣们逐日描红填写一画。

从冬至交九开始,每天一笔,写完共需九九八十一天,填写完九个字,便“九”尽春来。从“伸不出手”的一九二九写到九九,便是“九尽桃花开”了。再往前走,九九加一九,就是“耕牛遍地走”的春分了。



在故宫养心殿燕禧堂的槅扇上,至今还挂着一幅《九九消寒图》,题曰: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如炉火,如暖阳,如嘱托,照耀着寒冬中的人们,让冬日里多了份亮色温馨。垂柳都能耐住寂寞,等待春天的消息,人还有什么怨言呢?

“珍重”二字,如恩师教诲,如春风化雨,语重心长。一笔笔写来,日子一路走过,生命也如灌浆的种子,经历风雨的历练,愈加饱满坚挺,等着冬尽寒消。



冬至·六大食俗

由于冬季尤其是冬至后以寒冷天气为主,故进补偏于温热、补养阳气以抵御寒邪,以养生。都说“药补不如食补”,冬至常吃的一些饮食就有很好的补阳防寒作用。冬至一到,家中炉火温暖,水饺扑腾腾下了锅。母亲总守在桌旁,翘首企盼着游子的归来。

1

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较为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2

饺子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妈妈说:“冬至,记得吃饺子,要不冻耳朵”,其实这种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




如今,冬至吃饺子不再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3

八宝粥

热腾腾的八宝粥很适合冬天饮食温热软的要求。中医认为食粥可健脾温胃,且有一定的滋阴作用,正好对抗冬季干燥的特性。为发挥御寒作用,我们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选用偏温热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枣、 核桃、花生、鸡肉、羊肉、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



4

萝卜

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又说:“冬季萝卜赛人参”,所以冬至吃萝卜最滋补,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补充营养,滋补身体,又能增强抗寒能力。



5

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6

羊肉

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有壮阳补体的功效。羊肉味甘性温,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历来作为补阳佳品,是冬至进补的重要食物之一。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



中国所有的节日都指向团圆,冬至了,不管你是哪里人,不管你在吃什么,那份对新年的祈盼,那份冬日里的温暖,你感受到了吗?


冬至·节气情怀

今天,是2016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冬至”,回首这一年,“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令我们更关注这一历久弥新的传承。寒来暑往,带走的是时光,带不走的是心境。花开花落,季节变换,在岁月里水乳交融。岁岁年年,轮回不止,勾勒出二十四节气,蕴含其中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探寻,对时间的敬重。




来源:新华网访谈策划室、新华网江苏频道

编辑:孟灵修、汤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