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为您传递航天资讯,邀您一起关注航天事业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旅圈  ·  民航人,这里有你需要的 ·  5 天前  
航空工业  ·  决战决胜四季度!以高水平科技创新为翼 ·  5 天前  
青春国航  ·  发扬双奥精神 砥砺报国之志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能听懂铣床的声音是什么功夫? 这个大国工匠告诉你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 公众号  · 民航  · 2017-05-11 11:24

正文

近几年,一大批航天大国工匠通过媒体为大众熟知,徐立平、高凤林、曹玉玺、王曙群……他们的人生故事里饱含着爱国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淡泊名利等种种精神品质。

目前集团公司共有技能人员近6.6万人,占总职工数的40%。其中国家高级技师1200余人,航天特级技师185人,12人先后获中国技能人才最高奖——中华技能大奖,位居央企前列。

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大国工匠——韩利萍

长征七号火箭发射平台有4万多个零件,其中有些零件加工精度达到了微米级,它们是火箭精准入轨的基础。

“四通均流阀”就是长征七号火箭发射平台的关键控制件。

火箭加注燃料以后一直到起飞前,就靠这个“四通均流阀”驱动液压系统进行控制,承担火箭发射前姿态调整控制的重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519厂的韩利萍是打造这个控制件的数控铣工。

车间里,30余台各式机床,嘈杂作响,好比置身敲锣打鼓的庙会,必得贴耳大声,方可交流。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韩利萍却能听懂铣床的“纤声细语”。是工件发颤震动的声音,还是铣刀钻头切削的声音,她一听便知:材料软,刀具硬,切削发“黏”,“这时声音是闷闷的”;材料很硬,刀具转速上不去,切削音“不够流畅”;工件固定不牢,切削时声音“很别扭”……

1999年,519厂的数控加工刚刚起步。作为厂里首批数控操作工,韩利萍走上了数控加工之路。18年过去了,当年的同龄人一个一个走了,一茬一茬的青年人来了,韩利萍却始终没有动。经年累月,不知不觉,在常人耳中尖刺难受的金属切削摩擦音,在她的耳中却变成了一篇篇旋律动人的乐章,自有韵律,她特有的功夫也渐渐了得。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活动发射平台体积庞大,控制其平稳倾斜度离不开四通均流阀体。

加工这一阀体需要在约两本新华字典大小见方的工件上,加工出大大小小各种规格30余个阀孔,腔体内部孔与孔之间还相贯相交,且每一个阀孔的加工精度都必须控制在0.02mm公差之间,而孔内粗糙度值更是要求达到0.0016mm。要知道,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也只有0.09mm左右。

凭着“遵顺序、听声音、看铁屑、勤测量、凭手感”的经验,韩利萍在经历了一次次试验和失败后,终于加工出了阀体的合格品。

在这个过程中,阀体材质、机床特性、刀具选用等因素和细节,都必须考虑周全,而且还要厘清这些因素、细节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此方能计算出一整套的参数,实现数控编程。从考虑各个因素和细节到最终编程,就像将一团乱麻,捻成一根线,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一根线里了。而这样的功夫,并非人人都具备。

能做常人所不能做的,这是韩利萍最让人叹服之处。

白驹过隙,韩利萍将“四通均流阀”的加工合格率,从之前的20%提高到了100%。此外,由韩利萍加工的关键零件,相继用在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平台上,稳稳地将“神舟”系列飞船、北斗卫星、“天舟货运飞船”送上太空。


不放过一毫一厘,是韩利萍的职业精度;一毫一厘不保留,是韩利萍的人生态度。


来源:央视、山西日报

编辑/姚天宇

监制/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