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千帆育儿网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众号用微信里的转载功能原样转载,但是不免费开放白名单。)
2018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年初幼升小的公民同招一声炮响,打破了幼儿园阶段所有的计划。无奈重新研究政策,分析形势,解读学校……鸡飞狗跳的半年后,终于如愿考入了心仪的学校。
近半年的时间下来,娃应该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的学校生活,也交到了许多要好的朋友,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去上学。也算让我老怀安慰吧!
这个帖子主要想总结2点:1是幼升小;2是小学适应。
先来说说幼升小:
大环境政策的变化,让对口二梯队公办的我始料不及,又不得不面对。我相信厚积薄发,所以幼儿园阶段并未特别的在文化课程上刻意拔高,而是更重视身体素质和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当然,所谓的基本配置肯定是有的。按部就班的上了个面试冲刺班(不针对什么学校的),获得了老师的总体评价,也明白了孩子的优劣所在。期间也通过关系,找过HN,无奈实在资源有限,过程中的焦虑纠结至今还历历在目
。各个论坛、群、开放日一个都没放过,在如山的信息中,苦苦寻觅合适的机会。
总结几点认知:
1. 公民同招下,一梯队的生源肯定能获得大提升;
2. 二流、三流民办的生存空间和价值会越来越小;
3. 在大环境下,小学阶段学习的主力只能是家长(无论公办民办),择校更多的是择一个平台或者一个更多人愿意学的环境;
4.开放日一定要去,开放日一定要去,开放日一定要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5.面试请从你一踏入学校大门就开始;
6.大多数HN都不太靠谱,很多不过是给你一个面谈的机会而已。选择一定要慎重;
7.好学校是不会少TZ的。TZ里也有牛蛙。没有任何一个学校会只看TZ,不看娃的水平(超级TZ除外)。一定要避免入学后发现自己更像TZ的情况。
再说说小学适应:
对于绝大多数经历了择校考试的娃来说,一上学期的课堂内容很多人认为可以用“不值一提”来形容。那一上学期学什么呢?我以为:
1. 学习习惯。回家作业是否第一时间自觉完成;复习、预习是否做到位?“拖拉”的情况是否能尽量不发生;
2. 发现学习的乐趣。小学的课业,在家长眼里都是非常简单的内容,但是对孩子来说,很多是新鲜的。在学习中肯定自我,认知自我,发现优势并找到快乐,是很重要的;
3.学过≠学会,学过≠学会,学过≠学会。相同的知识点在不同的要求下,孩子呈现出来的结果也许会让你大跌眼镜;
4. 阅读理解。语文要阅读理解,才能更好的背诵;数学要阅读理解,才能解题;英文也要阅读理解,才能信达雅。
最后,万丈大楼平地起,2019年希望继续夯实基础,养好习惯。
前路漫漫,愿与娃相伴同行。
更多升学育儿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年初幼升小“失利”,入小学一个学期过来,谈谈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