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很多家长都要纠结于一个问题:
要不要给孩子切包皮?
尤其是孩子有包茎的家长。
包茎是指包皮不能上翻外露龟头,如果大家注意过自己孩子可能会发现,几乎每个男孩生下来都是包茎,所以
包茎大部分是生理状态而不是疾病
,而且是一种会随孩子长大逐渐消失的生理状态。
国外的数据是到了3岁80%的孩子包皮都可以翻起来,国内的孩子似乎慢一些,2014年发表在美国儿科杂志上的一个中国研究,统计了两千多个幼儿园孩子,3-4岁有包茎的为55.5%,5-6岁为44.1%。
既然是能自己解决的生理现象,所以没症状的就一般不建议去治疗,既
不需要特意用力去翻,也不需要到医院去做包皮扩张
,以避免孩子不必要的疼痛、出血和损伤,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疤痕性包茎,更不需要因为包茎而常规切包皮。
新生儿切期切包皮,主要是因为宗教和文化的原因,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新生儿期切也是有一些好处。
2012年,美国儿科学会发表的政策声明认为对新生儿切包皮健康收益大于风险,收益包括:
预防泌尿系感染、阴茎癌及性传播疾病(包括HIV)的传播,所以认为家长想切的可以支持,但不是推荐所有的新生儿都去切。
欧洲的观点有些不同,2017版的欧洲泌尿外科协会指南认为:
为预防阴茎癌给新生儿常规割包皮是没必要的。
我国没有给新生儿切包皮的文化传统,所以一般不会在新生儿期切。
总体而言,儿童切包皮有一些好处,但好处不多,风险虽小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收益风险比是很低的,切不切主要看家长的意愿,意愿强烈的医生一般会同意。
包皮手术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欧洲的指南认为2岁后可以做,国内医生习惯不一样,大都喜欢在5岁以后做。
但如果没有什么不舒服,包茎的孩子完全可以等待自行分开,想治疗的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先涂激素软膏,手术可以作为最后的选择。
如果孩子有症状,比如反复包皮炎,泌尿系感染,或者是疤痕狭窄导致的继发性包茎,则建议早切。
如果孩子大了还是没有自然分开呢?
尼尔森儿科学的建议是,如果尿尿的时候鼓泡或过了10岁用激素治疗也没效,则建议切。
(本文首发于2017年)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孩子的包皮状况,在纠结要不要去切之类的问题,也可以在怡禾上向专业的儿童泌尿外科医生问诊,让他们给你做一对一的解答,点击下图可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