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道略演艺
演出市场晴雨表:持续8年的演出监测数据,深度专注的演艺产业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古典学研究  ·  张清江|礼乐文明的精神逻辑与意义建构 ·  昨天  
古典学研究  ·  张清江|礼乐文明的精神逻辑与意义建构 ·  昨天  
植物星球  ·  卧佛寺的蜡梅开了吗?开了,也没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道略演艺

谢大京:为什么国家一直加大投资,文艺团体还持续亏损?

道略演艺  · 公众号  ·  · 2017-07-06 18:19

正文

政府行政力的再规范、建立政府与艺术机构之间的双向保护层、尊重艺术创作自由原则、用立法规约政府与艺术表演机构的关系,都有利于文化体制改革。


来源│橄榄古典音乐

谢大京,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特聘专家,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名誉主席,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艺术管理系首任系主任。

文章为2017年6月2日-4日,谢大京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演艺领袖高级研修班》上的课程回顾,微信首发于橄榄古典音乐。

中国演艺业宏观管理改革的战略设计

作为中国学界的艺术管理教育最早一批先行者、领导者,谢大京教授不仅创建了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管理系,也是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协会创办者及首任会长。他的个性中既有南方人的细腻缜密,也有北方人的气魄和热情。

演艺行业的迷途,在于制度建设上出现了问题


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如今已年届七十的谢大京教授,在历时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上,始终以铿锵有力的话语,向在座学员们分享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以及关于行业发展的真知灼见。

“我原来在黑龙江农场呆了10年,从班长、排长、连长,始终在第一线。我们从早上天不亮干到晚上,天天如此,冬天零下四十度,穿着单衣在地里挖排水沟,啃着的馒头啃到一半就结冰,在这么恶劣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依然年年欠收。我在想什么原因呢?全国那么多农民,每年生产的粮食都不够全国人民吃,那时候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谢大京教授从自身经历引发思考和诘问。

后来事实证明,“1979年改革开放,联产承包制一实行,农业迅速恢复生机,改革开放到今天,吃饭问题没再出现过。这就是政策性的变化带来的。”从政府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中,谢教授能看出,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其决定性因素都在于政策:“演艺行业的很多从业者,干了几十年,到现在大部分文艺团体还是亏损的。是我们不能干吗?是我们的原因吗?我认真研究以后我认为不是,是决策者,制度建设上出现了问题。

演艺行业的政策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2年之后,中央政府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谢教授认为涉及此行业的政策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接下来,谢教授展示了一组数据:2016年,国内新增剧目1423个,966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总额达到7.3亿,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大的资金投入到文化艺术创作上;艺术团体也迅速增长到12301个,比2015年增加一千多个;表演场馆达到了2285个,增长8.6%;从业人员也增加到33万多人;在其他的行业都不景气的年代,偏偏演艺行业以及演出市场实现了全线增长,2016年总票房达到130.86亿,同比增长39.4%;观众人数达到了11亿多人次,增加了23.3%,大量的观众开始走进剧场、剧院。因此,谢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并且与2012年十八大以后,中央一系列的政策出台有关:建设文化强国,要把我们的主流文化打入到欧洲的主流文化市场中去。

他认为,院团的管理者需要认识到政策层面上的变化,以宏观思维去审视院团的发展方向,才能把握住改革的大潮流。

对“转企改制”的反思


我国的演艺行业,从2012年开始,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深化改革进程中。文化改革已经经历过三个阶段,现在正在进入第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9-1992年是文艺改革初始阶段,以“承包制”、“以文补文”、“双轨制”的政策为主;1992-2002年,以国家级乐团为重点,进行布局调整,以“考核考评制”“演出补贴制”为核心;从2002-2012年之间,整个文化系统进行“转企改制”,“而对转企改制,我是很有看法的。”谢教授说道。

他认为“转企改制”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能“一窝蜂”。有的文艺团体不适宜完全企业化、市场化,比如歌剧院、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一类的团体;而有些艺术团体则适合市场化,不能一刀切。所以当“转企”在全国范围内一举实施之后,很多地方院团在转企过程中遇到很多矛盾,而另一些院团则想出了许多灵活变通的“对策”。

由“转企”带来的问题,在2012年后深化改革中应该如何解决?谢教授认为,这一轮改革呈现出国有艺术院团“力挺”领军,社会演艺机构蓬勃兴起,民营艺术剧团异军突起的景象。上文提到的数字:艺术团体增长到12301个,其中超过一万个都是民营团体。新兴演艺剧场持续高温,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努力打造原创产品,精心排演保留剧目,着力提炼艺术精品,将成为我国演艺行业的发展主流。

《云南映象》是民营艺术团体创排的优秀作品代表

国家加大投资与院团持续亏损的矛盾


通过一组数据表明,虽然近几年整体经济不景气,但演出行业却相比前几年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另一些数据也显示,国家从2012年开始对演艺行业进行了大幅度投资,并且数字持续在上涨。

但同时,中国表演团体在体制运营上承载着很多问题。比如生产方式的落后:“几百年前交响乐、戏剧怎么排练的,现在还是怎么排练;还没有建立起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演出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优秀作品甚少,缺乏具有时代深度和强烈艺术震撼力的经典之作。好的作品太少,传世之作太少,布局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混乱,人才流动受阻。我们虽然盖了很多剧院,建立了很多剧团,但是亏损面非常大。”谢教授表示。

更多的数据表明,二三线城市的剧院,每年演出不足二三十场的占多数,不足一百场演出的占9成。演出集中在北上广三个城市,大多数剧场依然没有摆脱困境,改革之后的态势依然没有明显改观。国有剧团的观众人数不升反降,有些地方也存在人为造成的虚假繁荣,弊端不一而足。鉴于以上情况,有些人对改革产生了怀疑,甚至建议回到过去计划经济时代。

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应该怎么改?


关于这个命题,谢教授在讲座上围绕“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这一主题,分享了他在中国演艺业宏观管理改革的战略设计方面的独到见解。

1.政府行政力的再规范

简而言之,就是政府需要“简政放权”——从对文化的集中管理、全面支配,转变到分权管理,从“办文化”变“管文化”,从制定政策、实时监督、提供服务三个方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2. 借鉴“一臂之距”原则,建立政府与艺术机构之间的双向保护层

“一臂之距”(Arm's LengthPrinciple)管理原则是英国人发明的一套文化管理方法,认为可以有效避免政治倾向对文化拨款政策的不良影响

英国中央政府只管制定文化政策和财政拨款,不能直接管辖文化艺术团体和事业机构,具体管理事务交由各专家组成的公共文化机构,对艺术团体进行评估和拨款。政府虽然不能对文化单位直接提供资金支持,但可以通过具体拨款方式对公共文化机构在政策上加以协调,体现政府对文化艺术的管理目标和支持重点。

如果能借鉴“一臂之距”原则,从制度设计上凸显文化艺术的相对独立性,有利于树立起我国文化强国的形象。

3. 尊重艺术创作自由原则

以国家大剧院短短几年间一跃成为国际知名平台、创排出大量舞台艺术精品为例,结合对多个国家的文化政策的观察总结,重点指出政府必须保护艺术自由、创作独立

某些现行的艺术作品审查机制,是造成中国艺术生产内容贫瘠的重要制度原因。艺术的原始性依赖于充分的个性表达,而一成不变的审查,都会消融个性和多样性,造成艺术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贫乏。某些审查制度,势必弱化艺术承担的社会责任,钝化社会批评内在力度。

官方应该重新审视现行的艺术审查机制,取而代之以积极的、朝气蓬勃的、同行业的、来自广大公众的艺术批评。这种批评恰恰体现了我们公民社会的本质。

4. 用立法规约政府及其与艺术表演机构的关系

中国改革历史证明,凡是用法律规范来取得改革成果的,改革的成果必然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谢大京教授以国家大剧院为例:2007年开业的国家大剧院,一直致力于创排高水准的原创剧目,短短10年已成为国际知名的艺术平台之一。

改革开放30年,谢大京教授从1988年开始发表文章,对中国演艺院团改革作思考。改革开放对所有人都是新体验,摸着石头过河。政策的制定及其影响,一线工作如何调整,这一切都需要有谢教授这样的学者,一直对整个国家的文化体制持续作出深入的观察、思考、分析,从中总结经验以及进行预测。他的研究结果及总结,对中国演艺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道略演艺ID:paresearch

9年演艺市场监测数据,持续专注演艺产业研究

微信/QQ:188 722 967;手机:1580 160 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