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公当年大四的时候,临近毕业,论文也答辩了、散伙饭也吃完了,最惆怅的就是宿舍里满床满柜满地的书。
有专业课的书,也有文学类的书,有翻阅了无数遍的工具书,也有还没拆塑封的书,在买它们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可能是课本,可能是爱好,但是现在,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
碍事
。
书籍碍事?
戳我!
上门回收,省心省力
平时被堆在床下、柜子里还没有感觉,但是等到真正要毕业了,突然发现这些书是带不走的,那么只能处理掉。
按照往年学长学姐的做法,是拎张凉席,到学校人群集聚的树荫下,把二手书摆上,等待学弟学妹们挑拣。
有价值的几元一本,没价值的都随手赠送了,即使如此,一天下来,也卖不了几本,一天天的把书从宿舍搬到校园,又从校园搬回宿舍,楼层低还好,楼层高的,搬一次都大汗淋漓。
连续几天下来,也只是卖出去几本书,慢慢地也就不愿意再搬下去买了,看到楼下有大爷大妈按斤卖,便一箱一摞地把书搬下去,按照废纸论斤卖给大爷大妈了,可能倒腾好几趟还不够一顿午饭钱。
但是对于一些有价值的书,非常不舍,有时候就放在宿舍里留着等有需要的学弟学妹再来求购。
但是大家卖书的时间太集中,导致很多好书到最后就剩在宿舍了,在收拾行囊准备离开的时候,宿管大爷们还要求宿舍不能留任何物品,而早已鼓鼓的行囊却也没有这几本书的地方,最后只能把剩下的几本书郑重的放到垃圾堆旁边。
七公毕业处理图书的流程,是历届毕业生所必经的流程。
这么多年来,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所面临的困境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毕业生处理图书最大的痛点就是
高价值图书重复利用率低
,大四毕业生所熟悉的可能只有大三的学生,再低的年级可能就不认识了,受制于社交范围有限,导致高价值的图书无法有效流转到有需要的人手中,甚至会直接流落到废品回收站,被直接打成纸浆。
其次痛点就是
价格低
,由于图书本身价格限制,决定了二手书不具备高价格的基础,而为了处理这点价格不高的物品,所耗费的精力却是巨大的,毕业生的二手书就像是一块鸡肋,弃之可惜而又食之无味。
最后痛点就是
二手书处理浪费巨大的时间精力
,一本二手书可能要经过毕业生几次三番地运送才能卖出去,来回的搬运处理,无疑加重了毕业生的负担,本来毕业季时间就宝贵,如果时间都用在了处理二手书上,那势必得不偿失。
作为国内二手书行业的践行者,秉承“
让书籍循环简单有趣
”的理念,阅邻正在破局二手书交易。
阅邻是通过小程序直接链接毕业生。
有卖书需求的同学通过“
阅邻二手书回收
”小程序发起需求、线上预约,随后便会有校园大使上门收书、装箱入库,进入中心仓。
进入中心仓后,所有的二手书都将会在精准分拣的基础上进行清洁消毒,并将书籍通过书商等各种渠道,让所有有价值的二手书被重新利用。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视察北大双创中心的时候,体验了阅邻的产品之后,说道:“
国家正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
“,
阅邻的图书循环项目,用创新方式让旧书再利用,值得支持鼓励,希望你们年轻人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阅邻是带着校园的基因诞生,深谙学生的需求,在过去的两年中,阅邻积极投身于校园公益和文化建设。从北京大学出发,目前已经覆盖全国9个省份、16座城市、400+所高校,在未来,阅邻将会走向全国1000多所高校。
阅邻拥有专业的校园团队和完善的校园回收体系,通过打造标准化的回收运营流程,为校园师生提供规范化、便捷化的二手书籍处理方式,同时向校园师生传递分享、节约、环保的消费理念。
阅邻通过用创新方式让旧书再利用,累积回收图书超过3079860本,减少树木砍伐38498棵、减少污水排放718762升、减少废气排放23098950立方。对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