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新启程,新思路。
地理蹊不搬运题目,
而是分析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与知识含义
。
期待
您
在留言栏内
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以共同交流。欢迎
关注”地理蹊“公众号,并用微信手机或PC版浏览。
(原创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2分)
材料一:大连港是正在兴起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港深水阔,冬季不冻,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可与众多的外国港口直接通航。2010年冬季,受持续寒潮天气影响,渤海湾遭受到30年不遇的冰冻袭击,青岛遭遇了罕见的海水结冰情况,营口鲅鱼圈渔港“千里冰封”。然而,在渤海湾南端的大连港船舶仍然进出正常,大连港成为了周边港口的船货分流港。
材料二:随着大连全域城市化的推进,南北方向的交通需求在快速、持续地增加,一条连接大连湾南北两侧的甘井子区和东港商务区的“大连湾海底隧道”,已经展开建造之路。这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工程又一项技术条件复杂、环保要求高、建设成本高的跨海交通工程。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指出大连港的重要性。(6分)
(2)分析大连港冬季不结冰的自然原因。(6分)
(3)指出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成本较高的原因。(4分)
(4)分析大连湾海底隧道的建成通车对于大连城市交通建设的积极意义。(6分)
(1)答:地处
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
,是东北地区进入太平洋的门户港口(2分)
周边国家较多
,地理位置优越,适宜发展外向型经济(2分)在东北地区
纬度较低,一年四季通航
,周边港口较多,大连港能够起到分流的作用。(2分)
(2)答:
纬度相对较低
,冬季气温较高(1分)
暖流流经增温
,水体流动性强,不易结冰(1分)水域
面积广阔
,水体
深度大
,降温慢(1分)
没有内河入海口
,港区
海水含盐量较高
,不易结冰(1分)海区
较为封闭,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
(1分)北部
山地阻挡寒潮
,冬季热量充足。(1分)
(3)答:隧道
距离长、跨度大
,海底
地质条件复杂
,施工难度大(1分)经过海底,对
材料耐腐蚀性
要求高,建材成本高(1分)
工程量大,技术要求及人工成本
高(1分)需要
保护海洋生物与海洋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成本高。(1分)
(4)答: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
,密切大连湾两岸的联系,促进城区的一体化发展(2分)缓解原有道路的通行压力,减少
城市交通拥堵现象
(2分)
缩短市民出行时间
,方便市民出行。(2分)
本题目材料来源于文章《大连,独特地理环境造就的海鲜基地》。本题目主要介绍了大连交通建设的状况,考查
必修二中有关交通的知识
。
(1)由材料三所示地图可知,大连港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东北地区进入太平洋的重要门户港口;大连港周边区域有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多个邻国,适宜发展对外贸易;此外,大连港地处东北地区内纬度较低的位置,冬季气温较高,终年不冻;且周边又有多个港口,因此大连港在冬季其他港口结冰时能够起到分流船只的作用。(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分析
)
(2)联系
影响海水结冰(海水水温)的因素
,由材料三所示地图可知,当地纬度较低,且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因此冬季气温较高,热量充足;且当地有暖流流经,起增温作用;当地海区较为封闭,受外界影响较小,加上当地港阔水深,降温较慢,海水盐度高,海水不容易结冰。
影响海水结冰的因素思维导图(图片来自网络)
(3)本题目根据2017年全国二卷高考文综T37改编。结合当地的区域特征及材料二所述加以分析。阅读材料可知,此隧道距离长,跨度大,工程量大,加上经过地质条件复杂的海底,对材料耐腐蚀性能要求较高;加上需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因此隧道施工的人工、建材、技术、环境保护成本都比较高。(影响
工程建设成本的因素
)
(4)本小题考查
交通工程建设的意义
。
修建此隧道,能够完善大连的城市交通运输网,便利市民出行,密切大连湾两岸居民的联系;同时可以缓解原有交通运输线路的运输压力,减少交通拥堵现象,促进城市交通建设发展。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来自网络(侵删)
图文 | 中国国家地理网文章《大连,独特地理环境造就的海鲜基地》、百度
文字 | 飞翔的雄鹰
编校 | 廖文洁
审核 | 利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