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喀拉喀托”(Krakatau)和“喀拉喀托之子”(AnakKrakatau)也许是印尼这一万多座大小岛中,非常不起眼的两位。它们藏身于印尼首都雅加达以西约150公里的巽他海峡中,坐标南纬6.1° ,东经105.42°,北邻苏门答腊岛,东望爪哇岛。
在这茫茫大西洋中,这“母子”俩的存在感之弱,如果不是因为1883年那次造成超过三万人遇难的超大规模喷发,谁也不会注意到这里。
俯瞰喀拉喀托岛群。中间面积最小的是喀拉喀托之子,图片下侧马蹄形的岛为老喀拉喀托。
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Krakatau的名字来自于爪哇语,也有人写作“Krakatoa”。其实早在17世纪,一位荷兰地理学家随游船经过时为荷兰殖民地的喀拉喀托岛,便根据当地人的叙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krakatau”这一爪哇语名字。当时,
喀拉喀托家族还只有“老喀拉喀托”一位成员
,岛上分布着三个火山口,由南向北依次为:Rakata,Danan和Perboewatan,三者沿着北北西-南南东(NNW-SSE)破裂带的方向分布。
“老喀拉喀托”的附近还住着两个邻居:小岛Verlaten和小岛Lang。
1883年剧烈喷发之前的喀拉喀托岛。
图片来源:photovolcanica.com
根据爪哇酋长录(Pustaka Raja)记载,“老喀拉喀托”成形于公元416年的一次大规模喷发,喷发规模和1883年喷发相当。剧烈的喷发使山体塌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然而,这次事件的喷发时间仍存在争议。地质学家们认为,这次大规模喷发影响了全球气候,根据年轮以及冰芯中的气候记录,喷发应该发生在公元535年(Wohletz,2000)。
爪哇酋长录(Pustaka Raja)
图片来源:mmzrarebooks.blogspot.com
无论成形于哪一年,“老喀拉喀托”岛上的三个火山口在接下来的1000多年中轮流发生着一些小型的喷发。虽然该岛处于地质活动非常活跃的俯冲区(subduction zone),但
“老喀拉喀托”真是本本分分,完全没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任何危害。
从17世纪到1883年之前,这里异常平静,甚至无法在任何历史记载中找到喷发过的痕迹。而
这种平静,可能正暗示了灾难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