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京东集团召开了以“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17开年大会。迄今为止,京东已经走过了12年的时间,在大会上,刘强东回顾了过去12年京东的发展历程,作为电商行业的后发者,京东在不断追平乃至超越友商、登上全球财富500强,而且是唯一一个上榜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12年间我们都见证了京东的高速发展,也听到了很多对京东的质疑甚至是嘲笑——对物流的高成本投入、对自营的坚持等等。如果京东用前12年的发展成果回应了人们的质疑,那么京东的下一步会往哪走?(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刘强东明确的表示,京东的下一个十二年,只有技术。
【未来十二年,京东向智能化商业体进化】
看到刘强东把技术当做京东下一个十二年的发展目标,我一点都不意外。无人机、无人仓包括大数据智能营销这些小小的“试水”已经初显端倪。在刘强东的2017年新春致员工信中也写道,2016年作为京东第二个十二年的开局,集团坚定的确立了向技术转型的战略路线。
于是在去年一年,我们可以看到京东成立的X、Y事业部,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方面都能看到京东的投入。而这种智能化、无人化的技术服务升级也提升了京东的服务效率,数据显示,京东无人仓能使单均运营成本降低至目前的50%,生产效率却能提高两倍。
对于消费者,我们享受到更多的还是人工智能对电商行业的赋能。通过对用户累积数据的运算,京东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对消费者的搜索、浏览进行精准的显示和推荐,甚至可以在双十一、618等物流压力较大的节点提前做好针对性的仓储准备。
对于京东本身,技术投入后带来最大的红利就是“无人式”运营。除了降低仓储物流中的用人成本,智能客服甚至金融产品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自动化完成,都极大的提高了京东的运作效率。这里的提升效率,绝不仅仅指的是减少了人员成本,包括精准推荐对转化率的提高和自动化物流运作本身的高工作效率以及对于经营数据的高饱和利用。
或许就像刘强东自己所说的那样,对于技术发展的敏锐感知正在让京东成为一个“智能化商业体”。
【技术成果效能蔓延,金融行业也将享受京东赋能】
刘强东在会上提到,在未来京东还会把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上的累积带到更多领域,比如金融和保险。
建立于电商大数据之上的京东金融,从一“出生”就借力于京东的技术资本。京东白条加上京保贝一年2000亿的交易额,不存在任何信贷人员、线下经营网点的成本却拥有比传统金融更低的坏账率和逾期率。
京东金融一直将自己称为金融科技企业,也就意味着未来京东金融将向金融机构输出征信数据、风控等等相关技术。京东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上的累积将不仅仅惠及零售行业,金融行业也会享受到京东的技术成果。
当然,京东自身对于金融业务还有很多规划,比如进入征信和证券,申请属于自己的银行。而保险则是和未来技术相结合后最具有想象力的部分,刘强东曾经在采访中提到未来保险业务应当是“千人千价”,根据基因数据监测出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状况和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风险,从而针对每个推出定制化的保险产品。同时技术的发展也会更多消除保险行业中的低效和不公平,刘强东以车险作为比喻,两车相撞时,车上的智能部件就已经将碰撞情况上报给保险公司,同时检测出哪些零部件已经损坏并需要购买,甚至直接下单购买。
也就是说,在未来京东的保险、金融和电商体系将通过智能技术形成一个巨大的联合体,如果加上接受开放技术的生态伙伴,其体量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刘强东的普惠精神】
在大会上,很意外的听到了刘强东提到了一个小细节,说是在雾霾天气时,他为在一线奔走的快递员感到担忧,可是又不得不为了用户体验去牺牲员工体验。
这也是在中国其他企业家身上很少见到的一点——普惠精神。对员工和用户都特别上心的刘强东,好像天生有比别人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从他坚持发挥发展偏远地区物流中也能看到,就目前来看,很难判断偏远地区物流建设投入和营收是否会在短时间内达成平衡,或许更多的是让被大山大海困住的人们多出一种选择。
可对于位于偏远地区的商家来说,意义就重大的多。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后,互联网的模式/技术红利被带到了更多地方。京东开放的供应链、数据、金融、物流和营销服务为他们赢得了与11个省级政府的战略合作,对全国八百余个贫困县开展了电商精准扶贫。对实体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助力赋能,是京东普惠精神的最好证明。
未来全面开放京东物流,让无人仓储、无人机送货等等技术成果大规模社会应用,降低社会总物流费用。包括将供应链、数据优势充分向社会充分开放。这些几乎是人人可以预见到的,同时人们也在担心,人工智能是否真的会取代我们的工作?尤其对于京东这种重资产企业,在实现了无人送货后,庞大的物流配送人员将何去何从?
刘强东则在大会上保证,绝不会因为技术发展代替人力去辞掉一名员工,相反的,还会让这些室外工作的员工从事室内的设备监控、保养和维修等等对身体损伤更小的工作。
这也是京东普惠精神的另一种体现,对于技术的追求,远远不止单纯的减少用人以降低成本这些眼前的利益,而是提高整个社会的作业效率,改善更多人的工作环境。
在人们以往的概念中,重资产的商业模式往往意味着封闭,而京东则以实例告诉我们,重模式与开放生态并不冲突,甚至重模式还能为生态伙伴提供更多的资源。京东的普惠精神,其实是如今商业社会的本质——开放与共生,不论实体和互联网、轻模式与重模式,唯有共享才是让社会整体跟上人工智能新一波技术发展红利的唯一通路。
【结束语】
在最初,很多人对京东的重资产模式产生质疑,担心京东为高成本所累。如今我们才能明白,京东从来就不打算独享在基础设施和技术上的发展成果,没人比出身中关村柜台的刘强东更懂得中国零售行业的需求和不足,也只有京东能看到其中存在的机会。
如今京东提出在技术上高度集中的战略,或许依然会收获到质疑和嘲笑,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嘲笑声不会伤害到一家企业,能伤害到一家企业的只有对未来的短视。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长按下图关注。预告:网约车的未来
点"原文"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