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共研究了6条产业链,28个化工品的库存变化:
-
纺织产业链:
涤纶短纤、涤纶长丝、氨纶、粘胶、坯布、聚酯切片、PTA和乙二醇;
-
地产相关产业链:
R22(空调)、有机硅(胶粘剂)、钛白粉(涂料)和纯碱(玻璃);
-
基建产业链:
沥青(公路建设)和天然橡胶(重卡轮胎);
-
通用塑料产业链:
PVC、PE、PP和苯乙烯;
-
农化产业链:
尿素、钾肥、磷肥和硫磺;
-
中间石化产品:
纯苯、甲苯、二甲苯、甲醇、环氧丙烷和醋酸。
石化化工作为典型的上中游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除提供能源之外同时为工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原料保障。化工产业链纵深较长,而各个子行业又能对应下游衣食住行等各终端行业的各个位置,通过研究化工子行业的供需平衡和量价关系可以验证整个宏观经济中关于投资和消费等的关键指标。例如通过乙烯和纯苯产量可以研究工业增加值变化;通过涤纶等化纤的价格和尿素等化肥的价格可以作为CPI变化的前瞻指标之一;通过纯碱、钛白粉、有机硅和PVC的销量可以验证地产开工情况;通过沥青和天胶的库存可以研究基建投入情况;通过PE、PP等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出货可以验证汽车等的产销情况。
化工品出货量的统计相对滞后,价格的波动也是对供需关系的滞后反应,而产能周期中被动去库存阶段的量价齐升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较低的库存水平。经过近几年的供给侧改革之后化工行业的供给端已经比较透明,我们去研究相对高频的库存数据,对于研究化工各子行业和相对应的终端行业的需求变化,具备较强的前瞻指标意义,因此我们选取了6条产业链上的28种重要化工品作为我们的库存观察指标,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跟踪,以期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住各子行业及其下游的景气度变化,并为解构宏观经济变化提供侧面的印证指标。
从春节后的情况来看,在 OPEC 主动减产、地缘政治担忧和需求季节性回升的提振下,二季度原油价格仍存在上涨的空间,成本端对化工品支撑仍然存在,各化工品的后期走势将取决于自身的需求和库存情况,我们观察处在各自产业链不同位置的化工品库存的近期变化,得出的结论是:
目前上游和社会库存累积已经放缓,但还没有看到明显的向下拐点,下游企业补库的程度要弱于往年,需求的改善仍需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