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中:“三湿一干” “三南一北”“三冬一夏”“三短一长”等(反之也可,慎用)
在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如果三个地点是湿润地区,一个是干旱地区,一般情况下选那个干旱地区,依此类推,三个选项表示冬季,一个表示夏季,一般情况下选夏季;三短一长选最长,三长一短选最短,目前高考选择题基本避免了这样设置选项,每个选项长度差不多一致,所以这个作用不大。
(2)如果选择题材料中出现了
新名词
,那选项中和这新名词相关的基本都是对的,比如2020年岳桦林那道题中出现了结实线,答案选的就是结实线稳定。
案例:
打卡真题 | 长白山岳桦林森林带的林线及结实线的变化
(点击查看)
(3)第一题一般不选A(你实在不会猜的时候用)
(4)如果选择题上面这些技巧你用不上,而你又不确定,那
就靠第一感觉
,没有足够把握不要去修改,
第一感觉是你长期学习积累产生的知识应激反应,一般都是对的。
(5)综合题
图例中出现的地理事物
,基本要在
答案中要写一遍
,再加上其带来的影响,比如2021年上海咖啡馆那道题中出现了机场,在空间分布特征中就出现了机场附近局部小集中。
案例:
打卡真题 | 上海咖啡馆的布局
(点击查看)
(6)题目中出现连续几个问题是同一种问题,那基本
考查尺度的变化
,一般在特征类和区位条件类问题中最常见,其实质就是要从材料中找到
对应尺度大小的要素
。
案例:
打卡真题 | 鲁尔区波鸿市医疗产业发展
(点击查看)
(7)如果综合题材料中出现(xxxx)这样的表述,也就是
特意加一个括号进行解释的现象
,那么这句话一定会在至少某一问你要抄一遍下来,再表述其带来的影响。
案例:
打卡真题 | 什么是小老头树?
(点击查看)
(8)如果综合题材料中出现位置见图x这样的表述,那么你就要有
找到图中该地理事物的位置
,答案基本表述为临近或远离xx(图中该地理事物周边出现的城市或其他地理事物),再表述其带来的影响。
案例:
打卡真题 | 大数据中心—贵安新区
(点击查看)
(9)
找地理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如一般材料中出现积雪,大概率考查的就是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出现干旱,大概率就是对风沙的考查;出现山高谷深,就是对应下沉增温作用。
案例:
图解真题 | 云南宾川干热河谷
(点击查看)
(10)综合题
设问之间一般有关联性
,可能存在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所以想不出来时不妨看看其他问题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