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三月份,25考研的同学们
择校都开始犯选择困难症了
?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择校】
之前我们聊了25的同学
择校需要注意院校的基本情况,
包括它的
地理位置、
院校
地位、院校性质
...
那除了这些,
同学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报考人数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
从中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
,
可以明确自己要复习到什么程度、考到多少分才可能超过别人,成功考上
。
复试完毕后从录取数据中可以得知实际录取人数
,结合去年公布的招生计划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
03 弄清推免人数
如果某个学校推免人数超过50%,那就意味着留给统考生的名额不多了,竞争也会异常激烈
。
名额少了,考研的难度将会剧增,如果确定报考,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查推免人数有这几个方法:
1️⃣ 进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选择硕士目录栏查询;
2️⃣
通过院校官网公布的推免生录取名单查询。
04 注意复试比
复试比是指
计划招收人数
和
进入复试人数
的比例。
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
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
;
第二,
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
所以初试通过的同学,哪怕是高分也不要对复试掉以轻心,复试不仅仅是看初试成绩,还看你的综合能力
。
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
。
初试和复试的比重决定了复试的重要性,
如果复试比重较高,那么就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
大家在收集这些信息时,
一方面要通过利用网络媒体等工具进行搜集,另一方面要善于寻找学长学姐去认真了解
。
还应该注意的是:
信息的搜集往往不是单方面的,要综合多项招生信息来合理对院校进行判断
。
在选学校的过程中,
很多同学总是犯选择困难症,
但其实就是在纠结一些不必纠结的问题,
所以,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择校盲区,
希望你们能够有效避免!
热门≠好,冷门≠差,热门与否,只是一个数量标准
。
择校时只看热门地区、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对自身能力和考研现状判断不够准确,容易变成“炮灰”。
正确衡量自身实力是关键。
选择学校不仅要正确认识院校还要正确认识自己,考试能力与你所报考的学校是否相符决定你考研的成败
。
在每年的考研中,都有一些同学在几所学校之间犹豫不决,频繁地更换考研报考院校,有的甚至考研报名前夕开始换别的院校。
由于各个院校的考试内容及参考书目都不一样(统考除外),换学校就意味着之前的复习白费,要重新购买教材,重新复习
。
这种行为对考研的危害非常大,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会影响复习心情。
关于择校,还有哪些小tips,各位学长学姐也可以在
【留言区】
跟25考研的同学支支招!
除了择校的问题之外,
最近有已经工作的同学跟我说,
他们现在的工作
身边的人都觉得很好、稳定又体面
,
但是自己并不热爱
,
不想过这种一眼就看到头的生活,
所以准备考研,
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想知道自己还有怎样的可能。
所以应不应该放弃稳定去闯一闯?
工作嘛,要么很快乐,要么收入丰厚,要么很有社会价值,要么能学到很多东西成长性强
。
但是,如果一点都没有,唯一的优势就是“稳定”,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不会坚持下去。
“稳定”是刻在我们文化基因里的价值追求,所有的中国人最终都是渴望追求稳定的。
但是,
我觉得“稳定”应该是人生最终的归宿和追究,如果太年轻的时候,就把“稳定”这个价值目标抬得太高,还是会有很多遗憾的
。
稳定,也许会是最后的避风港,
但不应该是在年轻时大家的唯一追求。
最后,来给大家同步一下,
最近公布复试线的自划线院校!
已公布的院校有:
今天给大家同步更新复试线的自划线学校有:
重庆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