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田俊国讲坛
教育学的本质是促进人有效改变的学问。一切不以学员改变为目的的培训都是耍流氓,都是花拳绣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易明教育祝您中秋快乐❤️ ·  昨天  
法询金融研究院  ·  信贷全流程实务要点! ·  3 天前  
法询金融研究院  ·  信贷全流程实务要点! ·  3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10月19日】田俊国老师线下公开课《玩转行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田俊国讲坛

田俊国:当孩子没有信念、不会生活、不懂爱,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田俊国讲坛  · 公众号  · 培训  · 2024-09-09 08:00

正文

爱因斯坦说:“把学校教授的知识都忘记了以后,剩下的部分就是教育。”

剩下的部分具体应该是什么?

我认为是爱、情怀、信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书只是教学的冰山上部分,育人才是教学的冰山下部分,如果表现性目标是教书目标,成长性目标就是育人目标。

如果老师只把自己的工作局限为传授知识、技能,充其量是个教书匠,而不能成为教育工作者。

在课堂上,教书和育人同时进行。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滋养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这才是集教书与育人为一体的完整教育。

不能把学生人格的塑造、精神的培植以及心灵的滋养交给品德老师,而要将这些渗透到每一堂课,分摊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系统、自我系统、情感系统、认知系统、行为系统全都在线,作为老师,有什么理由把精神系统、自我系统和情感系统置之不理,只为学生的认知系统和行为系统提供一些信息呢?

只关注认知系统和行为系统的教育不是真正的全人教育。

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做什么、被什么感动,而且要滋养学生的心灵,让他知道自己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掌握如何学习的技能。

而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学习其实是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赖以谋生的最关键的能力。

周恩来在青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明他的自我系统已经建立起来了,学习的目标不再庸俗和功利。

曾经被社会热议的一个现象是中国的名校留学生留学一去不返的问题,这个现象与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义无反顾回国报效祖国形成鲜明对比。谴责那些一去不返的学子并没有太大意义,反倒应该反思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缺少了哪些元素。

还有更极端的案例,复旦投毒案的硕士林某浩、云大杀死舍友案的马某爵、北大弑母案的吴某宇都可谓饱学之士,却做出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我们不要只看一个人的表现,一定要思考其表现背后的原因。

所有罪大恶极的罪犯都曾是洁白无瑕的孩子。

我们要思考:什么样的经历和教育让洁白无瑕的孩子变成了罪大恶极的罪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什么遭遇?受过什么教育?教育中要增加什么元素以防止这样的现象再次发生?

这涉及冰山下部分的成长性目标。成长性目标对应人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内在都有“神龛”,关键要看神龛里驻扎的是哪尊神。


爱因斯坦说:“我热爱物理学,因为我深知物质的力量。但是对物理学研究越深入,我越发现物质的尽头,屹立的是精神。” 

司马光说:“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是冰山的主体,占主导地位,才是冰山的显现,是德的辅助,为德服务。只有解决了 “要成为谁”“为了谁”而学习的人,才能把才干用在正确的地方。反过来,有了情怀和抱负,还需以才能做资本,因为才能可以让你的情怀落地。

朱熹说:“天下之害,无不由末之胜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本末颠倒是造成诸多不幸的本源。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绝不会只教书不育人,只有把育人始终当成第一要务的老师才是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学习田俊国老师的课程

【线下公开课】
(1)高能精品课:2024年10月26-27日
《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七期》北京班
(1)高能精品课:2024年11月16-17日
《心智突围工作坊第八期》广州班
(2)专家型导师班:2024年10月19日-21日
《第十期专家型导师模块一-玩转行动学习》

【线上训练营】
(1)学习力营:2024年10月8日-9月25日
《学习力跃迁训练营(第10期)》
(2)教师节特别献礼:2024年9月12日-9月21日
《激活课堂训练营(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