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北欧父母防控孩子近视的秘诀,包括户外活动、正确配镜、使用阿托品滴眼液、选用合适的灯具和饮食调整等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孩子近视问题,采取正确措施进行干预和预防。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近视问题严重,14岁前发生的近视是早发性近视,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引发并发症。
文中强调近视的严重性,并指出早发性近视的高度风险。
关键观点2: 户外活动是防控近视的有效方法,每天户外2.5-3小时可降低近视发病率。
强调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并指出远眺是户外活动中的关键。
关键观点3: 正确配镜对视力矫正和防控近视至关重要,建议去正规眼科医院散瞳测视力。
详细解释了配镜的重要性和正确的配镜方式。
关键观点4: 阿托品滴眼液、选用低频闪、全光谱的灯具,以及饮食调整(少吃甜食,多吃叶黄素等)也是防控近视的有效手段。
介绍了其他防控近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药物、灯具选择和饮食调整等。
正文
凯叔0-12岁故事机
点击按钮「预约」直播吧👇
说实话,
在瑞典的大农村呆了这么久,
要是能瞅见个戴眼镜的孩子,
还怪稀奇的。
不过还是被我碰上了——
我家邻居家的娃,
一个戴镜整整10年的18岁文艺男孩。
我作为和谁都是一秒熟的E人,
从他妈妈嘴里得知,
原来这个小帅哥,
8岁就近视300度了。
这让一向以淡定著称的北欧父母,
也急眼了。
在家长和眼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
她儿子的近视度数,
10年了,愣是一度没涨!
好家伙,
这我必须得把北欧人给娃防控近视的秘诀打听到啊。
来来来,
趁热乎,赶紧一路小跑分享给你。
真没吓唬你,
得近视的年龄越小,问题越严重。
14岁之前发生的近视,是早发性近视。
这个年龄的小朋友,眼球还没发育好,可塑性很强,度数很容易飞涨。
毕竟还有十多年的学业路要走……
很容易发展为
高度近视
。
像
即将吹爆的气球,
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
稍微一用力咳嗽或运动,就可能导致
视网膜脱落。。。
研究数据显示:
高度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引起的并发症,
比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等,要比正常眼高很多。
因此,
一旦你家娃,近视了。
尤其是在14岁之前,
真的真的不能大意,
正确的干预和预防,狠重要。
你陪娃做了2个小时大户外,可能都是错的。
我可能是
全网最早一批
呼吁大家增加娃的户外活动,
来防控近视的科普博主了👇
过了这么多年,
增加大户外护眼,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我国上海的研究显示:
"在5000 lux/分钟的光照下,
小学生每天户外2.5小时可降低近视发病率
24%
;
若增加至3小时,发病率可降低至
30%
。"
而且,
不管晴天,还是阴天,
阳光对眼睛好的魔法,都不会失灵。
但是,
我的北欧邻居特别强调,
想更好的防控近视,
重点来了:
可不只是在户外傻玩,
还得让娃多多
远眺!
这一点啊,《大国护眼之策》也提到了
否则,在户外看书、看手机、玩玩具,挖沙子,
这些近距离用眼的行为,对近视防控的作用
真不大。
如果你想预防近视,还是得要让宝宝的眼睛向远处看,
例如
抛球、跑步,或者放风筝这些。
当然,如果你的娃,已经近视了。
每天充足的日间(黑夜没用)户外活动,
依旧能大大减缓眼轴的增长,让孩子度数涨得慢,甚至不涨。
户外活动对已经近视的孩子依然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
近视娃远眺的时候,一定要
戴上近视眼镜,
否则在屈光不正的情况下望远,眼睛不仅得不到放松的机会,反而会用眼疲劳,度数涨得更快。
而且,让孩子远眺的目的,
是为了放松时刻紧绷的睫状肌,让晶状体由厚变薄。
又一个重点来了,
如何帮助睫状肌放松呢?
北欧邻居分享了一个
户外三分钟高效望远法:
先看5米以外的一个标志物A点一分钟,
接着看20米以外的B点一分钟,
再远眺无穷远的C点一分钟。
已经近视
超过100度
的娃,
千万别拖,别去眼镜店配镜,
要及时去医院验配框架眼镜。
矫正单纯性近视,
不要轻信民间偏方,
就连诺奖家乡瑞典,
人们近视了也得立刻,马上,乖乖配眼镜。
首先,
配镜可矫正视力,避免弱视,对12岁前孩子尤为关键。
其次,
眼镜能减轻视疲劳,防止过度调节加深近视,打破恶性循环。
框架眼镜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器具。
但是,给娃配镜,
一定一定不要去眼镜店,
真的不准!
眼镜店是
电脑验光(真心不推荐),
正规眼科医院是散瞳测视力(举双手推荐)。
确定准确的度数,对视力防控,非常重要。
这关系到近视度数是否一直增长。
why?
如果没有戴合适度数的眼镜,使眼内肌肉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引起视疲劳,就会造成近视度数越来越大。
对了。
孩子配完眼镜后并非自此“高枕无忧”了,
要想孩子度数不飞涨,
每年检查
眼轴
,很必要。
一般视力正常的孩子,推荐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
已经近视的孩子,每3个月到半年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