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为了进一步推进检务公开,拓宽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监督检察工作的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微信将发布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工作信息等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法客帝国  ·  徐州律师请查收:律师专业品牌和获客技巧 ·  1 周前  
中国民商法律网  ·  熊丙万、包丁裕睿:高瞻远瞩——“中国民法先生 ... ·  1 周前  
小纽美国法律咨询  ·  2025年申请H-1B?现在找小纽办理立享优惠~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二十条》银幕内外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公众号  · 法律  · 2024-11-17 15:01

正文



















“以自然准确的线性演绎,从面对艰难的选择到内心的觉醒,诠释出检察官韩明在法理情纠葛下的心路历程……”


“影片把抽象的法条鲜活化、具象化,透过普通人的生活际遇探讨法律与个体社会的关系,传递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展现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


11月16日,在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随着主持人话音相继落下,电影《第二十条》获得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片中饰演检察官韩明的雷佳音获最佳男主角奖。该片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等联合出品。




















当地时间10月28日,率团赴新加坡出席第十四届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国家首席大检察官应勇,应新加坡总检察长黄鲁胜的邀请,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检察”为题,在新加坡“总检察长讲堂”发表演讲时提到,“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艺术化呈现的三个案例,原型都是中国检察机关办理的真实案件”。


江苏昆山反杀案、福建赵宇案、河北涞源反杀案……随着电影《第二十条》在海外公映,这些正当防卫案件和“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理念逐步实现跨国传播。


这部引发公众对公平正义深入思考的电影,被认为是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艺术化表达。有些观影者可能会好奇,《第二十条》是如何出炉的?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又有着怎样的演进历程?

从“沉睡”条款,到深入人心


2023年7月1日,对最高检影视中心制片人张婷婷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电影《第二十条》正式开机。谈及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张婷婷讲到了她感受到的一些变化。

2018年8月27日,昆山反杀案发生后,迅速引发公众热议。彼时,很多网友还在疑惑:“被打了能不能还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样一组数据:2019年至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以正当防卫作出不捕、不诉人数均为700余人,是前五年的近四倍。至此,“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电影是从现实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张婷婷说,《第二十条》中的案件,均与刑法第二十条如何适用相关。虽然1997年刑法第二十条扩大了正当防卫的免责范围,但是长期以来的办案惯例,让这一规定时常处于“沉睡”状态。

激活“沉睡”的正当防卫条款,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守公平正义的生动司法实践。经过深入调研,《第二十条》创作团队切实感受到,正当防卫案件引发的社会关注、关乎的公平正义,以及办案检察官的执着追求,震撼人心。

这或许也是《第二十条》能够引发广泛共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力的原因。影片蕴含的理念是人类共同价值内核的提炼,传递的是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我们与多名观影者交流后发现,主创人员希望通过影片传达的故事内核被观影者精准“捕捉”到了——即便在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多有崎岖,但依旧有人为追寻公平正义身体力行。

令整部电影升华的,是雷佳音饰演的检察官韩明在最后的听证会上一段情真意切的陈词——既讲法,亦讲情;既言现实,也言希冀。这也成为令观影者落泪的情节之一。

当被问及该情节设计的巧思,《第二十条》联合编剧、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王天毅直言:“召开听证会可以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因此,在讨论影片最后高潮部分如何呈现时,我提出可以收尾于一场听证会。最终,出品方在多方调研、深入思考后,决定采用内部专线方式召开听证会,使影片中的多个角色在同一时间有情感互动,观众也能更好地代入。”

银幕内外,扣人心弦


最高检党组提出“三个善于”——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被认为是防止机械办案、促进实质正义的“良方”。

在电影《第二十条》中,检察官韩明选择坚持内心确信,推动唤醒“沉睡”的正当防卫制度。而将目光转移至银幕外,全国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一体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勇于担当,坚持“三个善于”,认真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时间回溯至2017年6月23日,于欢案二审公开宣判,于欢刺死辱母者的行为,从没有被认定有防卫性质,到被认定属于防卫过当,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被认为是综合考量天理国法人情的开始。

此后,我国先后发生了多起类似案件。这些案件的相同点是在“尘埃落定”前,关于案件定性,是属于故意伤害、防卫过当,还是正当防卫,存在分歧。

昆山反杀案发生后,对于于海明后面的砍击追击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引发讨论。该案的办理,准确界定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被认为是“激活”正当防卫制度的“分水岭”。


而在福建赵宇案中,赵宇的防卫行为有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该案的最终认定,被认为是在防卫行为必要限度的认定上“开先河”,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起到了“融冰解封”的作用。


涞源反杀案定性的一个争议焦点是,在扭打过程中,身材高大的侵入住宅者倒地后,王新元、赵印芝继续持刀砍击行为属于防卫过当还是事后防卫?检察机关最终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契合了公众“对住宅安全的不法侵害不退让”的朴素正义观。


在董民刚案中,刁某长期侮辱欺负董民刚,甚至公然在董民刚家中过夜。案发当日,刁某又对董民刚进行羞辱、伤害。检察机关调查核实论证后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掷地有声地告诉社会公众,司法机关对人格尊严受到不法侵害的行为认定会注重考量前因。


…………


一件件典型个案的办理,连点成线勾勒出了正当防卫制度在司法适用中的演进历程——检察办案不再拘泥于抽象的法条,而是开始关注鲜活的案件当事人;不再受既往判例的束缚,而是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期待的公平正义,为“三个善于”写下生动的注脚。

初心如磐,厉行法治


从2019年起,“正当防卫”字眼连续出现在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第二十条》中,一个个生动的银幕形象,让观影者产生了“片中人就在身边”的熟悉感。

而关注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不仅有司法实务界、法学理论界,更有心系法治的社会公众。他们关注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关注到最高检发布的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典型案例,关注到正当防卫案件发生后案中人的权益保障……

现如今,令人欣慰的是,各地检察机关正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检党组关于一体抓好“三个管理”的要求部署,切实把主要精力放到法律监督的主责主业、履职办案的本职本源上。

其实,从“三个善于”到“三个管理”,内容虽各有侧重,内涵却一脉相承,其核心都是为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当身处一线的办案检察官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会有更多触动人心的艺术化表达被搬上大银幕。而更多的艺术化表达,同样可以反哺司法办案实践。

如今,当有正当防卫案件出现在新闻中,总能在评论区看到“第二十条”的字眼。这一条款,在我国刑法452条规定中只占其一,为何可以令很多观影者思绪万千、感动落泪?或许,是因为将抽象的法条化作“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法治故事,背后是经年累月的积淀,源自无数心怀法治信仰者的推动。

我也是这苍茫世间的凡人,

也有很多无力的时刻,

我也抱着拼命生活的诚恳,

直到老去褪色。

…………

这是电影《第二十条》推广曲《我也》的歌词。在追求公平正义的路上,每一位初心如磐的办案人员,虽为“苍茫世间的凡人,也有很多无力的时刻”,但也会抱着一腔赤诚,秉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让正义虽远必达,虽久必至。

期待更多为民司法故事,因“高质效办案”被光影定格。相信这些电影散场后,那些关于电影内核的思考,可以如涟漪扩散,又如光束直抵内心。



来源:检察日报·绿海·风景
记者:史兆琨 高可
编辑:龙平川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