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王元也
来了!
在大集合转公募新规下发9个月之际,证监会今日官网发布显示,第一只大集合转公募已获批,为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东方红启元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即东方红7号)。
这就标志着总规模7000亿左右的券商大集合正式迈出了转型公募基金的第一步。
另据基金君获悉,除了东方红资产管理之外,国君资管和中信证券也有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的产品变更在本周获准。
首家获批
东方红7号获准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
8月16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东方红7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获准变更注册为东方红启元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从批复信息来看,批复决定日期为8月5日,从7月30日接收第一次反馈材料日到决定日,仅仅不到一周时间。
据基金君了解,东方红资产管理也是此次获批的三家公司中第一家拿到批文的。
东方红资产管理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东方红7号公募化改造的过程中,公司多次与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在充分考虑投资人利益的前提下,对产品费率结构、业绩报酬、封闭周期等方面均进行了一定调整。
后续东方红资产管理公司将尽快启动东方红7号的合同变更程序,正式转型为东方红启元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从全行业来看,券商大集合的资产规模在7000亿左右,是中国资管中的重要力量,也是投资A股的重要力量,未来公募化改造之后,有望能够进入发展快车道。
近7000亿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改造路线图
先跟随基金君来看看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关键时点路线图。
去年11月30日,《大集合转公募的指引》下发,对大集合产品进一步对标公募基金、实现规范发展的标准与程序进行细化明确,并给予了规范过渡期。
今年1月,有地方证监局向辖区内券商下发《大集合产品规范验收指南》及《大集合产品对标公募基金规范底稿》,对大集合整改的规范验收流程、申请材料及合同变更等事项做出详细规定,指导券商资管公司进行改造相关的前期筹备和落地实践工作。在这之后,券商资管的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也取得更加实质性的进展。
今年3月6日,证监会官网“行政许可及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服务中心”的“审批进度”一栏出现上海东证资管“公开募集基金募集变更注册-东方红7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为东方红启元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的申请,并显示材料已被接收。这也是首家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申请材料被接收。
今年8月,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产品正式拿到大集合转公募的批文,并于16日在证监会官网上公布。
9个月的时间里,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终于迎来突破性进展,改造成功,意味着这些公司在系统、基金经理以及团队、制度等方面已经符合监管要求。这其中, “变”的是产品性质、设计条款、投资人员的部署以及进一步全面完善地审视风险管理体系的兼容性,“不变”的是各家一以贯之的投资理念和态度。
国君资管和中信证券也有大进展
除了东方红资管外,基金君独家获悉,国君资管、中信证券也有重大进展。
由于国君资管和中信证券都没有公募基金发行资格,所提他们的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是以合同变更的形式实现的。
据悉,国君资管此次获批合同变更的产品共有2只,一只为股票型产品,另一只为债券型产品。
中信证券此次获批合同变更的产品原为一只分级产品,现在则改造为6个月的定开债产品,名称为“中信证券六个月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类型为契约型开放式。据了解,该产品并非统一时间开放,主要是根据客户买入的时间来定,客户买入6个月后就会开放。
事实上,大集合公募化改造进程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番三家大集合公募化改造成功,对行业其他券商资管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有利于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业务的全面推进,也长期利好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而随着券商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进程的推进,券商作为资产管理服务的提供者,将在资产管理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
其他公司公募化改造也有新消息
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具体应该如何改?据记者了解,监管1月下发的验收指南对大集合整改的规范验收流程、申请材料等都做了详细的要求说明,哪些部分需要对标公募以及如何对标,都较为明确。比如关联方投资及关联交易、基金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准备金计提、基金销售、投资管理以及客户适当性管理等方面要完全对标,而在制度建设上,比如机构与业务资格、投资管理人员、基金费用与税收等则需部分对标。
另一方面,除了第一批拿到批文的三家,其他券商资管的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也如火如荼的进行。
华南一家券商资管的工作人员告诉基金君,公司目前正在准备申报材料,八月底前会完成产品申报,申报后监管会来公司现场检查。华东一家券商资管的市场部人士也表示,公司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也正在如期推进,会申报一只产品。
与此同时,券商有无公募牌照直接决定了大集合改造的难易程度,有公募牌照的券商可以直接将产品转为公募基金;对无公募牌照的券商而言,改造难度进一步升级,在流程上也更为繁琐些,在向地方证监局提交验收材料,经过验收获得确认函后,还须向证监会提交大集合产品合同变更申请,合同期限原则上不能超过3年。
券商大集合的前世今生
按照集合理财的规模和认购最低标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分为大集合和小集合。大集合一般规模在5到10亿,认购起点是5至10万,为“类公募”产品。小集合理财产品的特点是规模小,灵活运作。一般几千万就可运作,但认购起点一般在100万以上,为“私募”产品。
具体来说,大集合属于历史遗留概念,分为限定性集合管理产品和非限定性集合管理产品,从爆发增长到面临监管不再新发,再到将实行公募化改造,大集合理财产品这些年的经历也可谓浮浮沉沉。
2003年,监管部门先后颁布实施《关于证券公司从事集合性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等规定,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迎来规范化时代。
2004年10月25日,光大证券率先向证监会申报集合资产计划,成为首只申报获批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是券商首只大集合理财产品,该产品于2005年4月成立。
2008年,证监会又出台了《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以规范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
2012年10月,证监会发布券商资管系列新政,进一步放松对券商资管业务的管制,松绑后券商资管集合产品随即爆发式增长。
2013年3月底,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的通知》,其中明确6月1日后,大集合产品将不再允许新设,符合条件的券商可以开展公募基金业务。
2013年5月28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删除了关于大集合双10%投资比例的限制规定及其大集合投资范围的规定,不再区分大集合和小集合。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和集合细则规范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无论集合计划、定向计划和专项计划,均为私募理财产品。
至此,大集合产品开始陷入“非公非私”的尴尬境地。
2017年5月,监管层对大集合中存在的资金池业务提出整改要求,剑指非标类资产。
2017年11月17日,央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资产管理产品按照募集方式的不同,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大集合产品的改造似乎已经势在必行。
基金报读者都在看:
惊天炸雷!600亿一夜蒸发,百年老店被曝"财务造假"!曾是全球市值第一,如今……
香港24小时 | 香港8月15日发生了什么?
编辑:舰长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