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内燃机全年销量同比下降 工程机械用内燃机一枝独秀增幅超10%:
12月内燃机销量436.51万台,同比下降16.95%;功率完成21498.53万千瓦, 同比下降16.25%。2018年内燃机销量5202.03万台,同比下降8.22%,功率完成256373.30万千瓦,同比下降4.07%。分内燃机类型来看,2018年全年柴、汽油销量均有所下降,柴油机销售535.68万台,同比下降3.91%,汽油机销售4666.06万台,同比下降8.68%。在内燃机全年销量整体下降的情况下,工程机械用内燃机一枝独秀,2018全年销量达83.45万台,同比增长10.27%。
2、20
18年重卡销售114.5万辆,牵引车销售48.31万辆:
2018年12月份,我国重卡市场共计销售各类车型8.25万辆,同比增长25%,收获下半年首次连续增长,增幅较上月(11月销量同比增长5%)扩大20个百分点。2018年全年,重卡累计销售114.5万辆,同比增长3%,创历年销量新高。在重卡细分领域,牵引车在12月份销售3.64万辆,同比增长38%(11月同比增长22%)。2018年全年,牵引车累计销售48.31万辆,同比下降17%,经过连续两月的增长,全年累计降幅从前10月的23%缩窄不少。
3、山推
东南亚市场获千万订单:
马来西亚某央企水电站项目近期招标采购一批设备,山推协同当地代理公司成功中标推土机十余台,合同金额近两千万元。
4、沃尔
沃建筑设备进军小型设备电动化领域:
沃尔沃建筑设备正式宣布,将在2020年中期正式发布一系列电动化小型挖掘机(EC15至EC27)和轮式装载机(L20至L28),并停止相关型号基于柴油发动机设备的开发。此举将使沃尔沃建筑设备成为第一家开创小型设备电动时代的建筑设备制造商。此前,沃尔沃建筑设备在与客户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成功推出了一系列电动概念机,市场反馈十分积极。首批电动设备将于4月在慕尼黑bauma展期间亮相,随后从2020年开始将在全球其他市场逐步推广。
【油气设备】
1、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对外依存度大幅攀升至45.3%:
2018年我国天然气进口持续高速增长,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进口量预计达125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大幅攀升至45.3%。预计2018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573亿立方米,增速不足7%,远低于消费的增长。由于石油公司响应国家要求增加勘探开发投入和工作量,2019年国内天然气产量有望超过1700亿方,同比增8.6%;新的LNG接收站产线投运、中俄东线投产在即,进口量预计达1430亿方,同比增14%,对外依存度继续增加。
2、中国原油产量连续三年下降,对外依存度升至70.9%,石油对外依存度达69.8%:
受资源条件、低油价高成本经济效益欠佳被迫停产、上游投资不足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中国原油产量预计为1.89亿吨,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上年收窄1.9个百分点。由于原油产量下降、炼油能力较快增长等因素,2018年国内原油净进口量继续增长,全年净进口量为4.6亿吨,同比增长10.9%,增速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70%,升至70.9%,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年石油净进口量4.4亿吨,同比增长11%,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9.8%。
3、2019年中国炼油产能过剩继续加剧:
随着地方民营大型炼化项目相继投产,2019年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净增3200万吨/年,全国炼油总能力将达到8.63亿吨/年;过剩产能将升至约1.2亿吨/年,同比增长约三分之一。炼油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中科炼化、浙江石化及山东地方炼厂。其中,中科炼化新增产能1000万吨/年,浙江石化(一期)为2000万吨/年。山东地方炼厂中的神驰化工新增产能500万吨/年,鑫岳燃化和鑫泰石化分别新增350万吨/年。受此影响,今年将淘汰落后产能1000万吨/年。
4、中海油惠州油田项目投产:
1月16日,中海油发布公告称,惠州32-5油田综合调整/惠州33-1油田联合开发项目已投产。项目位于南海东部海域中南部,距香港约170公里,所在海域水深约115米。该项目新建一座钻采平台,并依托惠州25-8油田已有设施进行开发。目前有一口井在产,预计2020年将实现日产原油1.92万桶的高峰产量。中海油拥有该项目100%的权益,并担任作业者。
5、中国石油将新建23座储气库,总投资或超500亿元:
根据《中国石油报》消息,中国石油日前召开2019-2030地下储气库建设规划部署安排会议,与各相关油气田企业签订储气库项目建设责任书,明确至2030年,中国石油将扩容10座储气库(群),新建23座储气库,保守估计总投资或在500亿元以上。按照国际经验,对外依存度越高的国家,越重视储气库建设,一旦对外依存度超过30%,储气库工作气量需占全年消费量的12%以上。
6、我国首个深水自营气田半潜式生产平台开建:
我国首个深水自营气田陵水17-2气田开发工程项目半潜式生产平台开工建造,项目位于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陵水凹陷,平均作业水深1500米,总投资额超200亿元,系中海油第一个完全自营作业的大型深水气田,储量规模超千亿立方米。该气田项目将建造一座超过3.3万吨的船体和一座近2万吨的上部平台,最快有望于“十三五”末期投产,每年约生产30亿至35亿立方米天然气。
7、柴达木盆地第四大气区探实,尖北天然气产量超亿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18日透露,经过近两年试采评价,尖北新区已累计生产天然气1.03亿立方米,成为甘青藏地区天然气保供的“接力棒”,柴达木盆地第四大气区已经探实。青海油田表示,2019年,尖北新区将确保今年1.0亿方产能建设顺利实施,实现稳产上产。
【煤炭机械与煤化工】
1、2018年全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出口煤炭同比下降:
海关总署1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2月份进口煤炭1023万吨,同比下降55.01%,12月份出口煤炭31万吨,同比下降55.71%。2018年全年,全国共进口煤炭28123.2万吨,同比增长3.9%,累计出口煤炭493.4万吨,同比下降39%。此外,2018年全年中国出口焦炭及半焦炭975.4万吨,同比上升20.8%。
2、受矿难影响陕西煤矿停产数量增多:
随着神木煤矿事故影响不断扩大,神木境内70%左右的煤矿、选煤厂已经停产,约占榆林市煤炭总产能的40%左右,且停产煤矿数量在继续增加。1月15日榆林市能源局再次发布紧急通知,要求事故煤矿的周边煤矿、核定生产能力45万吨/年以下煤矿、以及炮采井工煤矿从即日起停产整顿;并通报包括府谷、神木、榆阳、横山地区的9家煤矿,责令停产整顿。据卓创测算,以上停产煤矿约占榆林市煤炭总产能的15.83%。因2016年初供给侧改革要求陕西省单矿产能不得低于60万吨,后期年产能45万吨以下的煤矿不排除长期退出的可能性。
3、全国煤矿安全专题会议召开,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
1月16日,全国煤矿安全生产专题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对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对扎实开展六类高风险煤矿安全“体检”、全面排查整治全面排查整治非正规开采问题、推进落后产能淘汰退出等做了指示。
4、新疆苏新能源40亿方煤制天然气项目获准延期:
近日,根据国家发改委文件(发改办能源[2018]1346号)批复,同意苏新能源公司年产40亿方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延期1年。项目位于新疆塔城,首期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配套建设2000万吨/年煤矿项目,估算总投资410亿元。远期规划还计划建设总规模年产26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和1亿吨配套煤矿项目,总投资1800亿元。
【智能装备】
一、机器人
1、2018年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破1万亿:
近日,日本机器人工业会会长、川崎重工业董事桥本康彦在一次会议上表示,2018年日本
工业机器人
的订单金额比2017年增长7%,首次突破1万亿日元(约100亿美元)大关,并预期2019年将比上年增长4%,达到1.05万亿日元。
2、德国预计2018年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销售预计将达158亿欧元:
德国机械工程协会VDMA周二表示,预计2018年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销量将达到158亿欧元(约合185亿美元)。中国是推动该市场的主力军,受到中国对电子工业和自动化方面巨额投资推动,向中国的出口增长了约60%。VDMA表示,美国的需求也很强劲,而欧洲的增长仍然温和。
3、2018年中国市场叉车AVG出货量超1000台:
根据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2017年中国市场叉车AGV出货量750台,2018年叉车AGV出货超1000台。市场不断扩大,企业扎堆进入,其竞争也在不断加剧。目前市场上叉车AGV价格一般从20万到80万不等,为了低价争夺市场,有些公司甚至推出了10万以下的叉车AGV产品。
4、大连重工百吨级AGV智能运输车顺利交付:
由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国内最大百吨级混合动力无人驾驶AGV智能运输车日前顺利完成功能调试并交付使用。该车采用“卫星+磁钉”导航系统,整车自重41吨,可载重120吨,稳定性、定位精度等指标均属国内领先。2018年,大连重工承签智能化产品制造合同10余项,合同总额超过3亿元。其中,焦炉机械一键式远程自动控制、智能化电石炉控制系统成为行业标杆,散料数字化料场总承包项目等在国内率先对标国际,踏出国门,占领先机。
5、中科智能取得伺服电机核心技术:
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中科智能采用日本和德国机器人伺服电机的先进技术,在国外建立研发中心进行技术交流合作并取得核心技术,通过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和稀土研发中心进行成果转化,采用德国、日本的先进设备和拓又达科技集团拥有的核心技术设备(盘式发电机发明专利技术及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设备),形成新的工艺产品的核心技术,并进一步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伺服电机的批量生产。目前设备90%已到厂并安装完毕,正在进行调试和试生产。据中科智能副总经理闫荣称,“下一步,我们将完善伺服电机的生产线,建设一条基于工业机器人的伺服电机智能生产线,今年将达到年产50000台套伺服电机的生产能力。”
6、天津2019年将打造7条“智能+”产业链:
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天津市将实施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
医疗
服务等“智能+”工程,打造人工智能领域自主可控信息、智能安防、大数据、先进通讯、智能网联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7条产业链。
二、新能源汽车
1、五部委联合释放新能源政策信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了2019年补贴政策思路,总的原则是在确保2021年补贴全部退出后,产业不发生大的波动,分阶段的释放退坡所带来的压力,防止一次退坡坡度过大,带来大起之后的大落。国家能源局表示,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发改委表示要持续深化汽车产业投资管理改革。住建部介绍将将把电动汽车、智能汽车的发展与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融合起来,推动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部对于下一步工作重点做了明确规划,要持续推动“三电”关键核心技术提升。
2、2018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约101万辆,同比增长83%:
高工产研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数据库》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约101万辆,同比增长83%。其中,产量前十车型合计生产约36.1万辆,占新能源乘用车整体的36%。
3、316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公式:
1月18日,工信部公示了申报316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共有62家企业的145款新能源车型进入,其中纯电动产品137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8款。本批新能源乘用车56款,占比38.62%;新能源专用车43款,占比29.65%;新能源客车46款,占比31.73%,较315批的13款数量上大幅提升。在申报的56款新能源乘用车中,纯电动共有48款,占比85.71%;插电混动8款,占比14.29%。本批包括别克VELITE 6 PHEV、江淮大众思皓E20X、广汽菲亚特Jeep PHEV、大众e-Golf等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入选。
4、比亚迪微型电动车量产加速:
高工电动车获悉,比亚迪在2019年计划在长沙工厂生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品可能将覆盖e1、e2、e3等多款微小型电动车。与此同时,比亚迪还将加快卡车研发中心建设,在长沙打造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电动卡车及专用车全球总部。
三、3C自动化设备及消费电子
1、2018年我国手机出口同比增长9.8%:
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9.7% ,手机出口增长9.8%
2、华为遭美国刑事调查,被指涉嫌窃取商业机密:
1月17日,《华尔街日报》曝光了一项新调查,称联邦检察官正在对华为进行刑事调查,原因是中国电信巨头涉嫌窃取包括T-Mobile在内的公司的商业机密。
3、雷军批准成立小米非洲地区部:
小米集团最新任命文件显示,为尽快推动小米非洲业务的拓展,成立非洲地区部。非洲最大的三个智能手机市场是尼日利亚、南非和肯尼亚,功能机在非洲各地仍然非常受欢迎,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被低价智能手机吸引。IDC报告显示,2018年三季度,非洲手机出货量为5260万部,传音、三星、华为在非洲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4.9%、21.7%和10.2%,瓜分了尽六成市场份额,小米大规模进军欧洲将不可避免的与之竞争。
4、苹果削减供应商订单,降价10%~15%的惯例仍要执行:
过去苹果手机销量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时,在不会明显影响供应链企业的总体营收规模下滑的情况下,苹果针对上游厂商的订单采购价格按例每年调低10%~15%的政策,执行起来都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不过,苹果从2017年开始,在全球市场上的手机销量增速已经放缓,在订单数量没有太的改观,采购价格却要下调的情况下,部分供应商或将营收迅速下降或利润由盈转亏。
5、三星折叠手机获工信部认证,售价可达1.7万元:
此前,三星官方已经确定将在 2月20号召开新旗舰三星S10的发布会,三星折叠手机Galaxy F也将会同时亮相。1月18日,Galaxy F获工信部认证,基本确定在国内发售,售价预计在2000-2500美元之间,首批备货在100万左右。
6、全球三分之二的企业机构有意在2020年前部署5G:
Gartner近日公布了其对5G用例及采用情况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66%的企业机构有意在2020年前部署5G,运作效率将成为关键驱动力。物联网通信仍是5G最受欢迎的目标用例,59%的受调查企业机构预期5G网络将广泛应用在此领域。视频则为第二受欢迎的用例,53%的受调查企业机构计划将5G应用于此。
【轨道交通】
1、北京今年将开通3条轨道新线:
1月14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市长陈吉宁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年北京将完成全市公交干线网优化方案,落实分步实施计划,打造2条公交示范走廊;将开通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新机场线一期3条轨道新线,运营总里程达到699.3公里。此外,将完成长安街西延等主干路和25条次支路建设,完成850公里自行车道治理。
2、长春市地铁6号线、7号线将与今年开工建设:
1月14日下午,2019年长春市“两会”新闻发布会召开,长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路透露,2019年长春地铁6号线和7号线将开工建设。6 号线工程自袁家店站至长影世纪城站,线路长 29.7 公里,设站 22 座,投资 195.49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5 年。7 号线一期工程自汽车公园站至东环路站,线路长 22.5 公里,设站 19 座,投资 155.83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5 年。6、7 号线原则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
3、遵义轨道交通1号线今年开建:
在遵义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遵义市明确:今年将启动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该线路从遵义老城区的官井南隧道通往新蒲新区遵义东站,全长22.86公里,计划2022年建成。根据遵义市铁路和民航建设办公室发布的消息,遵义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46.79亿元,其中1号线总投资83.60亿元,建设工期为36个月。遵义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远景共有6条线,长度为148.61公里,共设站100座,其中换乘站13座。今后,遵义还将启动市域轨道交通线网,包括4条线路,以遵义市中心城区为中心,分别向绥阳(新舟机场)、湄潭、仁怀方向放射,全长168公里。据介绍,2019年,遵义市计划完成交通投资240亿元,加快建设黔川渝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
4、武西高铁郧西站今年上半年将开建:
武西高铁郧西站为鄂陕两省交界的区域客运中心站,站址拟定城关镇激浪河村二、三组的河畔及靠山位置。拟规划设置2站台4股道,站场规划建设面积约10000平方米,将建设站前站后广场、客运综合体等基础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拟定2019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站场外测、位置确定、沿线地质钻探、相关协议签定、部分前置审批要件评审审批等前期工作。
5、中国中车(01766)设合营主营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开发:
中国中车(01766)公布,2019年1月16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株机公司、株洲所、株洲电机与中车集团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株洲控股及其他独立第三方订立协议,以根据协议的条款和条件,共同出资设立国创公司。交易完成后,株机公司、株洲所、株洲电机及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