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福恒
大至九层的“总账”算盘、小到精美的戒指算盘,状如八卦的圆算盘、水烟筒算盘……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前园村程大位珠算博物馆收藏的千余种算盘和数学巨著《新编直指算法统宗》(以下简称《算法统宗》)奠定了其“中国第一珠算村”的地位;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徽商会计账簿、展出的朱熹胡适等人著述记载了徽州辉煌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悬挂于徽州税文化博物馆的“国泰民安”钟完美诠释了轻敛薄赋、减税为民的税收理念。
黄山市是徽州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徽州涌现了江春、胡贯三、胡雪岩等商家巨贾,也孕育了朱熹这样的理学大家。因此,徽商和其他商帮不同,崇文好儒,很多人先读书后经商,有的则是经商致富后又去读书,推崇“仁义礼智信”,以儒道经商,以文化人。他们倡导的义利、诚信原则对新徽商和现代会计人影响深远。
珠算口诀为徽商繁荣提供便利工具
算盘是徽州商人经商的主要工具。
程大位珠算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该馆收藏的九层算盘是一只特大型清代算盘文物,外形尺寸长60厘米、宽40厘米,全木结构。每层均为标准、完整的上二下五珠24档算盘。九层算盘是当时徽商商铺中总账房先生才能用的算盘,是用来算总账的。每个下属部门报来的账目各占一层,最下一层便为各下属部门账目汇总的数字。无论是每日营业情况,还是每月营业情况,老板都能很快从九层算盘上一目了然地获悉。
戒指算盘为纯银精制,长1.2厘米、宽0.7厘米,因算珠太小,只能用钢针拨动。徽商家庭的新媳妇进门时,公婆赠送这样的戒指算盘,希望她们做到精打细算,好好理家守财。
珠算萌于商周,盛于明清。程大位于1533年明代时生于前园村。他出身于徽商家庭,少年时随父经商。在商务往来中,他发现全国各地商人所用的算盘都不统一,有三五珠、三四珠和四四珠几种,打法上也不规范。因此,程大位决心要编撰一部简明实用的数学书,统一中国的算盘。
他撷取名家之长,历经20年,以儒家“为往圣继绝学”精神,于1592年写就巨著《算法统宗》十七卷。《算法统宗》卷一、卷二介绍数学名词、大数、小数和度量衡单位以及珠算盘式图、珠算各种算法口诀等,并举例说明具体用法;卷三至卷十二按“九章”次序列举各种应用题及解法;卷十三到卷十六为“难题”解法汇编;卷十七“杂法”,为不能归入前面各类的算法,并列有14张纵横图。书后附录“算经源流”一篇,著录了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以来的数字书目51种。
其后六年,程大位又对该书删繁就简,改写成《算法纂要》四卷,成为中国科普书籍出版史上难以企及的畅销三百年的巨著之一,是一部填补了中国算学著作史空白的科普读物,徽商自己要用它、徽商教子要用它、徽商办学要用它。在商务活动中,徽商更是将它作为礼品送给各地的商业伙伴。由此,他也被誉为珠算宗师。
1600年,《算法纂要》流传到日本,开创了日本和算的先河。明末时期,《算法纂要》广泛传播到东南亚、欧洲和美洲,不仅为世界珠算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徽商的繁荣提供了便利工具。学习《算法纂要》后,徽商打算盘更加娴熟,可以嘴念珠算口诀、手拨算珠,记账、算账的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
徽商后人、黄山市财政局会计科科长何凡介绍,黄山是珠算文化的发源地、传承地,程大位珠算法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屯溪大位小学和祁门阊江小学,一直把珠算和珠心算教学作为学校特色,普及珠算文化、传承珠算技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珠算小选手,参加中珠协主办的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为庆祝世界珠算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山市每年都举办纪念活动和珠算比赛。今年8月10日,“穿越千年珠玑 共鉴智慧之光”——世界珠算日主题活动就在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吸引众多珠算爱好者、学生及市民热情参与。
纵观古今税文化
一份270多年前的清代赋役文书,静静地展陈在黄山市的徽州税文化博物馆内。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九月某日,一份由徽州府歙县正堂签发的钱粮催缴文书“纸皂代差”递送到三十五都一图一甲粮户吕国相家。这份“纸皂代差”就是现代的欠税催缴通知书。这份“纸皂代差”长34厘米,宽22.6厘米,分左右两部分。左边下部画着一个凶神恶煞的差役,一手举着“专催欠户”之牌,一手提着一长串绑人的绳索或镣铐,差役上方书有“不用酒饭,专催玩户,如再抗延,签拿究比”字样。右边上边长框中横写着“纸皂代差”四字,下边框中竖写着密密麻麻的催缴通知。
徽州税文化博物馆内还悬挂着一个铸于明嘉靖甲子年(1564年)的国泰民安铁钟(复制品),钟上铭文“国泰民安”四字,“国”字下面少了一点,而“民”字上面却多了一截,这不是古人刻字时的疏忽大意,而是别有寓意: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国家应轻敛薄赋,少收一点赋税,多给老百姓一些实惠。“多予少取”符合孟子倡导的“民为贵、社稷次之”的儒家思想,也是中国农民的千年诉求。
黄山市税务局的王月玲介绍,纵观古今税文化,可以领悟当今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近年来,我国坚持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了经营主体的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
以文化提升商业道德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收藏有徽州文书、古籍图书、砚台、徽墨等各种文物近十万件(册),其中,古籍书近五万册、契约文书近三万份。
博物馆馆长姚昱波介绍,徽商又称新安商人,是对历史上徽州府“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商人的统称。徽商主要经营盐业、典当、茶叶、木材。盐业是徽商的支柱行业。
馆内收藏的清代至民国婺源徽商王有兴号在浙江省遂安县经营盐典的家族文书,为研究徽商在外地的经营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新史料。
这些家族文书共有272件,最早起于雍正五年(1727年),最迟为1952年,包括土地、店屋买卖契约,合同议墨、诉状抄底、账本簿册等。
研究人员介绍,从咸丰七年茂昌号总帐、道光贰拾年荣公祀收支帐簿这些簿册可以看出,王有兴号经营的品种达到上百种,除了徽商主要经营的行业外,还经营漆器、油货、纸张、大米、布匹等。
据文书显示,雍正五年,徽商王素其与宋丽午、洪赤玉和宋振旭签定合管龙山街宋振旭典业,到乾隆十四年,王素其儿子王于蓝盘整宋振旭典业,在遂安县十二都龙山街开办王有兴典当行。到乾隆五十八年盘下余怡兴盐店,经营盐业。可以看出,王有兴盐典号家族通过不断析产分家,让资源进一步得到有效转换,达到有效的配置与整合,使得家族产业更大地扩张,反映了徽商家族链条式经营的模式。
明末清初,以徽商为代表的商贸很发达,这个时代的会计也发展到了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会计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当中。比如,赊欠财物的是“赊帐”,盈利的分配叫“分帐”,将往来客户的欠账叫“客帐”,甚至还出现了将会计用语运用到生活用语当中,比如,一件事情了结,叫“了帐”。
黄山市财政局副局长鲍英奎表示,徽商能在明清两朝兴盛数百年,正是由于其注意吸收文学、艺术、会计、民俗、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重视以文化提升商业道德,以“儒道”称雄商界,他们的会计制度和技术为现代会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为珠算宗师程大位的故乡人,黄山市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秉承珠算文化中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含糊的诚信专业精神,组建“慧算盘”党建品牌服务团队,打造“一脉传承,十分诚信,智慧赋能,服务黄山”的品牌形象,为企业解读财税金融政策,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财务咨询,开展捐资助学、珠算文化传承等志愿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财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