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家住上海的哒女士在堆肥箱中发现并养起了水虻幼虫的经历。这些幼虫是处理厨余垃圾的专家,能够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蛋白质。虽然一开始哒女士因为误将其当作蛆而惊慌失措,但在得知真相后兴奋不已,认为自己的堆肥水平获得了专家认可。水虻幼虫的出现也招来了小鸟来觅食,给作者的种植业务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水虻幼虫的出现。
作者家的堆肥箱里出现了水虻幼虫,这些幼虫是处理厨余垃圾的专家,能够转化厨余垃圾为蛋白质。
关键观点2: 水虻幼虫与作者的经历。
作者一开始误将水虻幼虫当作蛆,感到惊慌失措,但在得知真相后兴奋不已,认为自己的堆肥水平获得了专家认可。
关键观点3: 水虻幼虫招来了小鸟。
水虻幼虫的出现也吸引来了小鸟觅食,给作者的种植业务带来了挑战,但作者选择接纳这些小鸟,认为这是城市生活的常态。
正文
9月某个阴雨连绵的上午,家住上海的哒女士打开阳台上的堆肥箱,被里面铺满一层的、
椭圆形、蠕动的、两厘米长的黄糊色生物
震了一个惊。
大惊失色的哒女士接下来进行了惊悚片角色的惯常操作:把箱子盖好,若无其事地走了。
过了两天,箱盖缝里探出一列黄糊色生物,伸出半截身子慢吞吞地扭动,仿佛夏天把被子盖到肚脐眼但是上半身耷拉在床外吹空调的哒女士本哒。哒女士一摸堆肥箱,哦
升温
了……
感到温暖的哒女士接下来进行了纪录片角色的惯常操作——打开一个博物群,键入:
“我的堆肥好像长蛆了,可以在这个群发图吗?”
群友A:“这是博物群,没事的你发吧”
群友A:“不过等下,让我先走5分钟”
哒女士(留足5分钟逃生时间后)发了图,留下来的猛士表示这不是蛆(蝇类幼虫的俗称),是
水虻
(和蝇类同属双翅目)的幼虫。
群友A:水虻!水虻超可爱!!
群友B:你不是走了吗!
群友A:被水虻招回来了!哒哒你好好养它们,羽化后超美的!
我:丸辣,我刚倒进去两斤咖啡渣,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嗨到蛆蛆蹦迪
(结论:不会。唉!)
看到这里你可能略感一丝安慰(或陷入更大的迷惑),所以让我暂且介绍一下背景。你也可以戳
这里
,看看我之前写过的利用堆肥处理厨余垃圾的经验。
简单来讲,我在室外阳台用泡沫箱做厨余+土的三明治堆肥,
依靠微生物发酵来降解厨余垃圾
(如果你开始担心气味的话,这个做法没什么异味)。堆肥箱在微生物作用下会经历几次升温,经过细菌和真菌长达数月的大吃特吃互相吃,会变成带有泥土清香的
腐熟土
,可以拌着花园土种植物。
这个操作我已经搞了很久,一直以来堆肥箱只会产生赤橙黄绿的真菌,
还从未长出过肉眼可见能动的东西
。前阵子台风可能让泡沫箱破了条缝,哪只迷途的水虻发现了这个温暖潮湿幽暗的宝地,并在这里留下了一整代
良好发育的宝宝
——我粗略对照了一下养殖指南,从体型来看它们长得很茁壮。
水虻是昆虫纲双翅目水虻科的生物,这个科里有不少物种的幼虫是食腐的。出现在我家堆肥箱的这种应该是
黑水虻
(
Hermetia illucens
),是一类著名的食腐昆虫,有着很高经济价值——
黑水虻是处理厨余的专家
。这些厨余高速旋转进入水虻体内被它转化成蛋白质。广东、湖北等不少地方已经饲养黑水虻来处理生物垃圾了,养得又白又胖的黑水虻后面又能成为禽畜的蛋白饲料。一直以来我久仰这种经济昆虫大名,但还从未在户外见过——原因容易想象,它爱长的地方显然咱不爱去。
万科中心黑水虻站,黑水虻的幼虫正在处理厨余垃圾|果壳
如今阳台上就有了水虻宝宝,哒女士得知真相后非常兴奋,认为自己的堆肥水平获得了专家认可。水虻消费厨余后,产出疏松无味的代谢物,是很好的堆肥材料,而且
比微生物代谢速度快多了
:几乎只过了十多天,新鲜的柚子皮就只剩下一堆络子,而无氧微生物堆肥桶里的柚子皮能维持长达一年。
剩下的问题就是摆平本地另一个常见大型哺乳动物:哒哒的伴侣人类。
这天锤先生下班,哒女士绞着手小心翼翼地说:“老公我跟你说件事你先不要急哦……我外面养了……一大堆水虻……不过你听我解释它看上去虽然像蛆蛆但它真的不是蛆蛆哦它很好的!”
锤先生:哦没事,咱又不是没有蛆海潜泳过。(陷入回忆)……大老鼠赶都赶不走……下面就是一层翻涌的蛆蛆……他们分解者竞争可真是激烈啊……
(哒内心:赞啊老公还是要找当过法医的能轻易hold住堆肥这种小场面)
哒(欣喜):那你要不要跟我出去看看它呀!
锤(缩):……我不去!
黑水虻的一生|extension.entm.purdue.edu
无论是养植物、动物甚至是真菌,很大的乐趣在于
不加干扰地观察生物互动
。
在过去的堆肥里,我能看到玉米芯像现代化工厂一样每一格都长出细嫩精灵的
小蘑菇
。青霉侵染玉米芯击溃蘑菇,青霉的帝国又往往被黑色的霉菌快速蚕食。完成的堆肥放进花盆,丰富的微生物引来果蝇在这个巨大的营养池里游动。暗伏的蜘蛛在植物掩映下窥视果蝇迟缓的爬行,在它眼中这怕不是个流淌着奶与蜜的糖果丛林。
此处没有玉米芯蘑菇图片,
因为作者觉得把手机镜头伸到真菌孢子云里不大卫生
如今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里又增加了水虻幼虫,时不时从盖子缝隙里挤出一半身体咕涌——看起来好像箱子在吐(非常小的)舌头。略略略~
这给我的种植业务带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打击:咕涌出堆肥箱的水虻,
招来了小鸟来农家乐
。麻雀们扎堆聚在堆肥箱边,噗叽拔出一只,在我们震惊的眼神中怡然蹦远。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还注意到了我用堆肥养得壮壮的无花果树,做到精准收割,不熟绝不碰,熟了皮都不留。顺便拔个紫苏踩两脚,番茄上啄个洞,再把昆虫屋的树枝抽两根顺眼的回去做窝(剩下的撒一地)。什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