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1985年,已通过AACSB、EQUIS和AMBA三大国际认证。以“融汇中西管理智慧,培养创业创新精神,践行服务社会责任,作育商界管理精英”为使命。打造中国商界黄埔军校,我们愿与您携手并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微观三农  ·  征订季,69载陪伴,初心不改 ·  2 天前  
CFC农产品研究  ·  【建投有色】Q&A形式解读近期氧化铝行情 ·  4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外运集运CIW(印西)航线——精益求精,服务领先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资讯 | 管理学院党委组织党支部委员学习秋季工作会议精神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公众号  ·  · 2017-09-20 17:30

正文

为学习我校 2017 年秋季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工作,部署落实学院人才培养方针,我院党委组织党支部委员进行集中学习讨论,会议由学院党委周晶副书记主持,共有党支部委员20余人参加。


会上,周晶副书记依次传达了秋季工作会议主题报告,指出这是一次明确目标、凝聚共识、鼓舞干劲的大会,会议研究落实党中央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要求,部署我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动计划。


罗俊校长从当前我校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出发,对何为一流大学做了精辟的回答。一流大学的根本标准在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而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人才培养是重点工作。从主体基调上,报告凝聚了师生对学校发展形势的共识,提出适应新常态的概念,对实现学校发展起到有益作用。黎孟枫副校长结合我校“双一流”和“一流本科”建设工作,在人才培养专题报告中强调“一流学科”与“大本科”的建设,提出关键概念“五个融合”,系统梳理了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为各院系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指导方向。彭玉平教授从教师的角度提出对“双一流”建设的认识,在讲话中点明当下中大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多个角度谈及学校当前的发展重点方向与工作着力点。陈春声书记的总结讲话中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时代特点,脚踏实地的推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与会的党支部委员认真学习秋季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自身的工作与学习情况,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见解。


工商管理系党支部组织委员李炜文老师认为,此次学习有助于我们了解学校未来发展方向,个人需要积极适应新的形势,为学校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相信学校的行政改革措施能够为学术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2014级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兰麒老师指出,学校正值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就如何迎接和把握国家“双一流”建设中的机会、面对高校开放竞争的规划形成共识、进一步凝聚全校师生的信念与智慧,召开秋季工作会议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2015级、2016级本科生党支部毛水榕老师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老师,表示聆听罗校长激情洋溢的报告后,一种在自信、勇气与决心中凝聚的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信念油然而生、坚定不移,历史与时代赋予了更大的格局与气魄:学在中大,追求卓越!


在学习人才培养方针上,与会党支委纷纷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建言献策。会计学系党支部宣传委员王克明老师建议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她以亲身接触的学业导师小组系列活动为例,提出了当下一些学生工作中的改进想法,希望能创造机会加强学生与学院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本科生与研究生间的朋辈交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金融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张芳老师从EMBA学生培养的角度,提出其特殊性,并建议通过资深教授搭配新生教师授课的方式,逐步培养优秀师资。


学生支部的委员们从学生的视角,提出对会议精神的感悟。博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杨炳成认为,配合学校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博士研究生应成为“研究型”博士生、“开放式”博士生,在学习国外先进知识和理论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从国际化转变为开放式。博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纪律检查委员周骐从学术研究角度解读“四讲”:一讲方向,切不迷失自己的价值追求,要牢记党的方针和政策,将研究与国家大计结合起来;二讲使命,领袖气质、家国情怀是对当代大学生使命的最好诠释;三讲支撑,应充分利用珠三角、粤港澳带来的天然地理优势;四讲超越,中大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机,既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也要让其成为一种动力。14级本科生党支部三位委员从本科生视角提出学习心得,表示在学校“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型”的双一流大学的战略部署下,本科生应当提高专业素质能力,开拓国际视野,充分利用有利的资源,不断成长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求的研究型、复合型的人才。


学校秋季工作会议报告正式吹响了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号角,与会的党支部委员们一致认为,通过本次学习加深了对会议精神的认识。学院有信心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以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奋发向上,主动拥抱我校的卓越时代。



撰稿 :何一声 黄彦瑶

编辑: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