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进击的阿秀
与优秀的人一同成长,做牛逼闪闪的职场青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数据文摘  ·  风投式思维:哪吒2和DeepSeek背后的共 ... ·  3 天前  
数据派THU  ·  AAAI 2025 | ... ·  10 小时前  
CDA数据分析师  ·  Deepseek爆火,CDA持证人如何确保不 ... ·  2 天前  
软件定义世界(SDX)  ·  马斯克20万块GPU炼出Grok-3,暴击D ... ·  3 天前  
百度智能云  ·  百度财报:智能云Q4同比增长26%,AI驱动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进击的阿秀

父母越没本事,越喜欢在家做这4件事,毁掉了子女的未来还不自知

进击的阿秀  · 公众号  ·  · 2024-12-12 11:30

正文

作者 | 十点小嗲
来源 | 十点读书(duhaoshu)
推荐 | 进击的阿秀(zchxuexi)


哈喽大家好,我是阿秀。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刷到一个话题:


#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最让人痛苦?#


有人说,那还用想,肯定是没钱的家庭最难受,因为穷人的生活容错率太低了。


这个答案当然没错。


但事实上,还有个答案更准确,也更隐蔽。


生活中很多家庭收入一般,可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幸福。


相比之下,有的家庭虽然和贫穷不沾边,但却有一对经常制造内耗的父母。


这些父母,大多有个共同点:


大事无法指导,小事斤斤计较,待在一起就是不停地制造争吵和矛盾。


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子女,虽然也能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付出,却始终过得很煎熬。


因为父母带来的内耗,损害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它会把人的能量一点一点耗光,变得压抑、焦虑,最终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


尤其是下面这4件事,内耗型父母最常做,结果毁掉了子女的未来还不自知。

- 01 -

情绪不稳定

且自我中心


网上曾有个提问:


“为什么回家和父母待在一起,说话戾气会变得很重?”


一位网友的回答,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有时候可能不是我们自己敏感,因为我们父母一直就是这样对我,所以我也这样对他们。”


从小到大,这位网友都是在妈妈的喊叫、打压声中长大。


在她记事起,不管是几块钱的碗打碎了,还是鞋子放的位置不对了,煮饭的水放多了……


明明都是很小的过错,在妈妈眼里却如临大敌。


仿佛天塌了一般,在家大吵大闹。


有的时候哪怕是没人惹到她,只是问了句“洗澡间怎么没水了”,或是东西没找到再问第二次。


她都会像点燃的炸弹咆哮起来,结果家里每个人都得遭殃。


关键是她还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也听不进别人的话,总觉得所有问题都是别人的错。


“我知道,她从小到大受了很多苦,为这个家劳累很多,付出了很多。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为没能把她拉出深渊,感到深深的自责。


但当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无数次后,我知道了,有些人就是不会跟你好好说话的。


所以现在,我只要一听到她开口说话,心里就开始烦躁有股无名火,然后就忍不住去辩驳,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你看,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陷入这样的负面情绪,然后被一步步同化。


作为父母,他们无法审视自己的过错,总是将所有问题归咎于他人,然后不断通过语言攻击,发泄自己的情绪。


而作为年幼的孩子,内心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正确评判,只能被迫地、毫无遗漏地承受来自父母的每一次怒吼、打骂。


这些情绪并不会无故消失,相反,它们会如同烙印一般,刻进了孩子们的灵魂。


哪怕长大后远离家庭,依旧会于细微处受到影响。


他们会下意识对外人讨好,对亲人易怒,最终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而此时,父母想的依旧是:


为什么自己的子女不懂感恩?


多么无奈。


-  02  -

极强的控制欲


还记得去年的一个故事。


一位30岁的博士确诊癌症,生前的最后一句却是“我终于可以解脱了”。


作为父母,听到这个遗言,大概心都要碎了。


可是如果从儿子的角度,就会清晰:


父母是如何一步步,把他逼到这个地步的。


在外人看来,他成绩优异,前途光明,可实际上他无时无刻不在父母的操控、压制中。


吃饭,筷子拿高拿低要被管;


买衣服鞋子,永远只能买黑白灰三个颜色;


大学毕业后,想搬出去住,被母亲骂了四个小时,五天没和他说一句话。


他不是没想过反抗,但只要他一开口,父母就开始叫苦连天。


“我们养你太不容易了,我们活得太苦了”。


在这样的高压下,他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窒息的。


一边积累着对父母的怨气,一边痛苦压抑自己的情绪,最终身体先投了降。


看完这个故事真的让人无奈又无力。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太多了,虽不至于走上同样极端的境地,却也在不断地消耗子女。


比如,早上不断叫起床,不起床就是懒惰、以后没出息;


屡屡被叫到名字,被安排去做事,如果喊两声没听见,就开始训斥“玩手机玩得那么入神,叫你帮忙都没听见”;


再好的事也总能在孩子身上找出缺点和问题,然后开始说教,数落,批评。


孩子要是敢反驳,就开始指责:“你是在说我们对你管太多咯?那我从此以后不再管你,一个字都不说了!”


不可否认,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是传统意义上尽到了责任的好父母,想着用自己的经验为子女出谋划策。


可他们却从没想过,当他们强势干预子女生活的那一刻,带给子女的也许是一辈子的委屈和痛苦。


甚至这种悲剧还有很强的传染性,成为下代、下下代逃不出的宿命轮回。


漫漫人生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


父母克制时时刻刻去纠正子女的欲望,才是最大的成功。


- 03 -

把期待当作事实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天性。


这没什么错。


但不少人,却因此把“学习好、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当作衡量子女人生成功的唯一标准。


殊不知,一味苛求完美,只会让子女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


生怕哪一点没达到父母眼中的标准,就成了家庭的罪人。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宋倩,就是一个典型的“期待值过高”的母亲。


给女儿乔英子规定必须所有精力都投入学习,不许玩喜欢的乐高,不许再去兴趣的天文馆……


在这种环境下,乔英子也逐渐变成讨好型人格,无论做什么都想迎合母亲的心情。


但无论她有多努力,都达不上母亲的预期。


在一次分班考试中,她考了年级第二名,回家后只说自己进了快班。


但早已得知成绩的宋倩一下就爆发了:“才第二名,有什么可高兴的?”


结果呢?


长期得不到母亲肯定的乔英子,在重压之下开始频繁逃课,成绩也随之下滑。


电视播出后,一位匿名网友评论:


我的父母也是这样。


但不同的是,他们明明自己什么本事也没有,总是把自己的无能无知归结于运气不好,把自己跟差的比,却要我学习跟好的比。


只要没达到他们的要求,就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否定我所有的一切。


以至于我现在非常排斥跟他们在一起。


在这么多年的从业经历中,我听过很多父母抱怨:


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越跟自己不亲了。


其实归根到底,根在家庭,因在父母。


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就像这世上也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父母。


孩子成绩不好,工作不好,可他们只是做错了题,不是做错了人。


我们都是平凡人,其实更应该坦然接受子女的平凡。


而不是强加自己的意愿来支配子女,逼着他完成我们的期待。


父母学会放下自己的期待,子女才能书写自己的未来。


- 04 -

遇见矛盾,爱翻旧账


我有一位朋友,从认识时候开始就没见她和家里怎么联系。

偶尔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也是态度冷淡。

我曾经一度觉得她是个凉薄的人。

直到在和她的一次聊天中,我才找到了答案。

原来她的父母在每次聊天时总是喜欢翻旧账,从初中沉迷小说导致中考落榜,到高中没听他们的话选择文科,再到和前男友分手……

就这么几件事反复提及,哪怕她过得不错,但他们依然揪着不放,仿佛她是罪不可恕。

每次和父母打完电话,都能让她抑郁好几天。

而看到她心情低落,父母反而还洋洋得意在那说“我能不了解你”。

“从小我做得好的他们不会夸,但我做得不好的,他们就会记在心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