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一财经YiMagazine
这里是《第一财经周刊》读者俱乐部,我们为你发掘精彩的商业价值,也邀请你一起探寻明亮的商业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套了还是赚了?17日调查结果来了! ·  5 天前  
第一财经  ·  王健林,清仓!苹果推出新款iPad ... ·  6 天前  
第一财经  ·  再度回落! ·  1 周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以前直接公布股票账户余额变化其实更准参考网页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第一财经YiMagazine

求职迷茫年年有,今年又有什么不同 | CBNweekly校园论坛回顾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27 08:23

正文



《第一财经周刊》关注毕业生群体已经整整9年。每年的毕业季,周刊都会推出针对当年毕业生的封面故事。在今年的封面故事——《95后登场》推出之际,周刊于5月23日在上海复宣酒店举办了“职言职语”校园论坛。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

自由而有用·95后毕业“不”工作。

 

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了毕业后选择创业、间隔年或自由职业的“泛95后”毕业生上。我们请来了六位嘉宾,一起探讨“95后如何定义一份好工作”

 

5月23日当晚,有五十余位旁友冒雨赶来了现场(感动)。通过“面对面建群”,大家在活动结束后还与嘉宾进行了零距离沟通~

 

另外还有2000多位旁友观看了活动直播。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

 

对于没能到现场又错过了直播的旁友们,一财君贴心送上直播回放。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论坛回放


同时,一财君也整理了文字版干货(内含金句),带你快速回顾~



本次论坛嘉宾


| 泛95后方 |


阿培——美国南加州大学Marshall商学院学士(2011级),公益项目“明日醒醒”创始人,发起公益行动“我请你睡觉”、一土学校创校成员


蔡贝儿——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院学士(2013级),贝尔效应公关营销创始人,2015年以学生身份创业


马佳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士(2012级),毕业Gap Year先后供职于社会企业“黑暗中对话”、创业加速器“Chinaccelerator”等机构


| 雇主方 |


徐晶劲——科锐国际管理学院资深讲师、

招聘解决方案总监


张元——惠普企业服务全球交付中心培训顾问


许诗雨——《第一财经周刊》“职场”记者、“Business+”“话题”编辑


一财君马上带你快速回顾


Q1:今年是首批95后走入职场。95后和前几届毕业生相比,有什么区别?


张元:我的公司是惠普交互中心,今年校招大概招了三五百个同学。我们完成了新员工的培训,我的一个感受是,95后非常聪明,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这是和之前几届同学不太一样的地方。当然也有些相同的地方,比如说初入职场也会迷茫,或者是希望有更深的职业发展等。


嘉宾:张元

 

许诗雨:作为媒体,我认为现在雇主非常喜欢95后,因为所有的消费品牌都在抢年轻人的市场,而最懂年轻人的就是年轻人,所以他们的营销、市场、技术,或者开发部门,非常欢迎年轻人来。但是他们又很困惑,因为年轻人好像不是很喜欢他们,年轻人觉得自己很厉害,不需要大企业光环,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企业有一些条条框框。这可能是一个矛盾。


嘉宾:许诗雨


Q2: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被夸大了吗?


蔡贝儿: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为在出社会之前,所有人几乎都在实习,实习生跟正职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公司给你们的资源,还有人脉,你在这个公司任务的含金量,都会决定你接下来跳槽的筹码。你从0到1,手上第一份正职工作会决定你拿的是0.5还是0.8。


嘉宾:蔡贝儿


徐晶劲:第一,当你工作了之后,再去参加大企业社会招聘,你的第一份工作经历就很重要。因为大企业要寻找相关性。如果你是川菜厨师,粤菜馆可能就不要你;第二,如果从个人角度来说,一桌菜上来,先吃哪个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整个的人生是不是有足够的营养。这时候,第一份工作就没那么重要;第三,你们最后嫁的那个人一定是你的初恋吗?如果你的第一份工作不是你最后工作的方向,也不一定有关系。


嘉宾:徐晶劲


阿培:对我来讲,第一次、第二次根本就不重要。第几次并不重要,大家也知道,一般第一次体验都不怎么好。我相信两个事情,第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第二,能限制你成长的只有你自己,没有环境。你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你的兴趣、你的爱好,就非常非常重要。不喜欢就换,不爽就换,找到你自己擅长的点,找到你喜欢的事情,这比任何其他的条件都更能让你有自我驱动力,去学到更多的东西。


嘉宾:阿培


张元: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被夸大,这个议题背后有一个焦虑在里面,就是对于自己之后的职业选择不确定。其实第一份工作迷茫没关系,重点在于,加入一个企业之后能不能百分百投入这个工作,体验从学校到社会身份的转变、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是不是能够找到自己要的那个方向。这是第一份工作给之后的人生带来的意义。


Q3:大公司的经历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依然重要吗?


马佳艺:我觉得重要,这是我从自己经历的一些挫折来考虑的。我最长的工作经历是在“黑暗中对话”,它是一个比较小型的像创业公司一样的机构,整个运作体系并不是那么顺畅,工作当中会遇到很多瓶颈,做很多事情的流程和规范都是靠自己摸索着前行的。第一份工作就会消耗比较多的自信心,因为你大多数时候都在想,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你很难找到一个参照的标准,这可能是引发我对大公司迷信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吧。


嘉宾:马佳艺


张元:我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个金融机构,世界五百强,对我的职业生涯发展影响挺大的。因为大公司有标准的流程,小到写邮件的规范,大到商业守则,会让你快速地从一个学生(过渡)到一个标准的职场人。大公司有比较健全的素质模型和培训体系,能够帮助我们很快地在职场上建立通道。

徐晶劲:没有什么事是完美的。你做任何决定,你要想清楚的是,你会得到一些东西,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去大公司,你获得的是一个写满了格子的描绘本,但是你失去的是一个空白的纸。失去的是一岗多能,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拿着一份工资,要干两三份活的自由度。但你得到是,反正就是那么点事,对吧?在刚性和弹性之间,在有规则和没有规则之间,在黑白分明和灰度之间,自己选什么要想清楚,你适合什么,你当下最需要的是什么。

蔡贝儿:有了大公司的经历,求职的时候,才能有更大的筹码。我们在大公司可能只能做一个螺丝钉,学到的东西可能不是很多,但是在大公司里面参与项目的经验,足够我们在创业公司里用。

阿培:我觉得这是个人的事,得看你想要什么,也就是你的优先级是什么。我个人的优先级是成长。无论哪种规模的企业,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就行。


Q4:工作要稳定还是要自由?


许诗雨:做自由职业者,没有绝对的自由,你要自己去谈客户,自己去操心五险一金,自己去交社保,自己要规范作息,要保证自己有充分的写作时间,谈客户的时间,做业务的时间等,你还得开发自己的新产品,你得保证自己的竞争力,还要不断学习,你其实很累。如果你是一个特别强大的人,自由职业没有问题。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还是依赖大组织,这样的情况下,自由职业者是很难生存下来的。


阿培:我觉得自由职业挺好的,我所有的项目都是自己做的。如果有一个雇主或者有一个长辈,过来告诉你一定不要怎么怎么样,一定要怎么怎么样,那他一定是在吓唬你,很多东西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确实有很复杂的情况,但是你只要知道你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要做的事情是什么,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蔡贝儿:如果你冒得起自由职业的风险的话,那你就去做。做一个自由职业者,你背后的实力,你在各种工作里面累积起来的,你的能力、你的人脉,是不是足以支撑你做自由职业者,这是关键。

徐晶劲:现在赚钱养活自己的方式很多,以后灵活的组织会越来越多,灵活用工会越来越多。但是我同意一点,要不要做自由职业者,第一取决于能否养活自己,第二要算清楚你每天最少能赚多少钱。只要你一天赚到钱大于你一天会花掉的钱,那你完全可以做一个自由职业者,然后把时间有效地利用就好了。

张元:我个人觉得未来个人未必属于任何一个组织。我们选择自由职业者,第一要考虑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第二要考虑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实力和人脉,能够可持续地让我们成为自由职业者。


Q5:频繁跳槽是不是就是错的?


许诗雨:从雇主方角度看,雇主是不接受频繁跳槽的,但有一种情况是,如果你频繁跳槽可以看出一个路径,有规划的思路在,雇主方其实是认可你的。当然大部分企业都会有背景调查,他们会证实一下你的情况是不是真的。频繁跳槽不是瞎跳。

徐晶劲:我们在校招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叫做分析判断能力。进去一个公司后,说它不靠谱,要跳槽,那你之前面试的时候干吗去了?你作为应聘者不能从你身边的各种社交网络去了解这个企业吗?你为什么不能擦亮眼睛选择,却要在跳进去之后报怨这个公司不靠谱?就算这个公司不靠谱,你能找到百分百靠谱的公司吗?适应环境是你的办法,改变这个环境也是你可以采取的手段,你为什么不提任何改善的建议,就把责任都推到公司上呢?

张元:加入一个企业,不管你在哪个岗位都需要去了解这个行业背后的业务逻辑、整个业态,这个东西不是三个月就能明白的,需要我们在这个角色当中深耕细作。频繁跳槽,即便是在同一个行业里面,它们的产品线也不同。如果非常浮躁的话,其实会造成深层逻辑的缺失。

阿培:你不开心一定要跳。你不开心对于公司来讲也很吓人的,你不开心,谁知道你耽误了多少业绩?而且关键是你不开心,还出去跟人说,其实对公司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你通过这些经历,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知道你作为个人,能够给团队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你到底适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觉得频繁跳槽没什么不好的,不开心一定要跳槽。


现场观众通过举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Q6:如何定义一份好工作?请给“兴趣”、“财富积累”、“自我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排序。


张元:这个定义非常个人化,要看自己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我一开始工作的时候,对于工作的定义非常简单——钱多不多。看它是不是给我一个高于市场50%的工资,所以我先去了金融行业做HR。(在此)以前,创业我大概一年出差200天,持续了3年左右,身体也不太好,所以我开始放慢脚步,找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的工作。我对管理咨询非常有兴趣,所以选择回到惠普。

蔡贝儿:我一直把财富排在最后,因为我相信,随着你有效地成长,财富一定会进来。我排在第一位的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就是成长,才能不断得到更多筹码,你的职业的格局才会越来越大。

马佳艺:我觉得钱够温饱就行了。我因为实习的关系认识了很多在中国的外国人,他们做实习是不拿薪水的,这是一种西方传统。他们很多人同时做3份或者4份实习,乐此不疲根本不睡觉。因为他们会觉得,这会让他们未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比较看重自我实现,做一件事情能带给我多少价值。兴趣不强求,因为一份工作一定有你喜欢和不喜欢的,如果你只做喜欢的,那你老板应该不大喜欢你。

阿培:牛×的实习一定都是有钱的,钱和自我实现并不冲突,我都很看重。作为一个创业者,我的生活没有平衡,我大部分时间除了工作就是睡觉。我对一个好的工作的定义是开心不拧巴,是你自己特别喜欢、能从中成长、不内耗、给你身边的人带来一定价值的事情。我做公益也不是往外撒钱,希望它能成为可以变现的解决方案。


Q7:大学期间的实习经历对以后工作选择的影响?实习是试错吗?


许诗雨:我有一个校友原来在大公司实习,每天睡醒第一件事情就是“我要去上班了。”他后来去了个创业公司,变成很开心地说:“我又要起来去做事情了!”实习可以让你判断你适不适合这件事情,对这个行业感不感兴趣。

徐晶劲:企业不怕任性和自我,但需要理性的任性和自我。实习对雇主来说也有成本。随便实习会让HR认为你没有自主性。如果想清楚了毕业后干什么,实习的经历应该尽量和求职的目标保持一致。如果不清楚毕业之后要干什么,就要用排除法。公司允许你实习稍微多试几样,但不能换得太勤。

张元:应该弄清楚实习试错到底试什么?我到底不喜欢什么?比如不喜欢跑外勤,那要弄清楚不喜欢外勤的什么因素?这是个不断自我认识的过程。

阿培:即使是实习,所有的经历都应该all in(全部投入),不应该给自己留退路。不管什么实习,只有兴趣才能让你有最大的成长。


下面是Q&A环节


Q:怎样跟公司合理地要求自己的薪资?


徐晶劲:大公司对于应届生的工资是有范围的,比如本科几千到几千,硕士几千到几千,你已经在一个框架当中了,弹性的幅度最多几百元。我不建议大家现在学谈薪技巧,因为为了那点钱损失了一个更好的机会其实更不值得。小公司那另当别论,完全看老板的心情。


观众认真聆听嘉宾的分享。


Q:HR更看重实习经历还是学生的能力和视野?


许诗雨:面试官有能力模型去挖掘你的能力,比如你在简历上写你做过学生会主席,就会问你具体策划过什么,负责什么部分。除了实习经历,校园活动也很能体现个人能力,包括领导力、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等。就算你去旅游,如果你去一个比较低线的城市,能发现这个城市的商业现象、市民的消费习惯,我相信你去跟面试官谈,面试官也会觉得你不是一个只会玩的人,而认为你不管在哪里都可以发现商机,是一个有观察力的人。

张元:惠普在招聘时有一道题,要求用图形画出你是如何充满热情去完成一件事情的。现在招聘不一定要你讲实习的经历,但我们会考察你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Q:现在公司针对95后的招聘与传统的招聘策略和渠道会不会有些不一样?


徐晶劲:互联网化、考察手段复杂化、注重低年级学生是校招的3个主要趋势。现在很多校招可以直播观看,通过游戏来考察学生的能力,还有企业建立校园日、给学生发奖学金,就是为了早点征服大家的心。



论坛时长100分钟,本文节选5000余字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活动回放


我们希望每一期“职言职语”校园论坛
都能对大家有所助益
也请大家期待我们下周出版的毕业生封面故事——《95后登场》


| 互动时间 |

微博@第一财经周刊

参与#职言职语#话题互动

或者直接在文章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跟我们说说
你还在困惑、纠结的问题
或者对我们活动的建议

我们将挑选5位朋友
送出周刊限量明信片



再次感谢嘉宾和每一位工作人员



活动联合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复旦智领未来馆)


承办单位

复旦大学前程协会


本次活动特别感谢



场地合作

上海复宣酒店


直播平台



礼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