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原创热文:中国最无私奉献的大学无人知晓 | 10秒杀一人,杀满100天 | 欧洲44国为何无法大一统 | 3分钟全解中国十五个游牧民族 | 古人没有套套,如何避孕?
1、老子投降儿抗清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北京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身亡,明朝灭亡。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是为弘光帝,没想到第二年就遭清军洗白,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扶持朱聿键于福州登基称帝,是为隆武帝。
隆武帝朱聿键(1602年-1646年)
在隆武帝手下大将中,真心抗清的基本上只有黄道周,一心想帮隆武帝北伐的也只有他。但兵权不在他手里,而是在郑芝龙手里,郑芝龙却只想保存实力,拒绝出兵北伐。
清廷见有机可乘,便派人诱降,贪图富贵的郑芝龙投降了清朝,清军攻入福建,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隆武政权也宣告结束。
郑芝龙有个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芝龙(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
老爸变节投降,可把他气坏了。这个当时只有二十二岁的年轻人,曾苦劝老爸不要做对不起祖宗之事,郑芝龙却叫他滚一边去,郑成功便独自跑到南澳岛(坐落在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拉队伍抗清。
初始阶段,他的队伍不大,也就几千人。但这支队伍的头儿郑成功很有才干啊,如假以时日,定会成为心腹大患,灭不了他就收了他,可是清廷屡次派人诱降,结果次次失败。
清廷还把郑成功的弟弟请出来了,让他带着劝降信去见郑成功:“哥你还是降了吧,不然咱爸就死定了。”郑成功非但没有动摇,还给他爹写了一封断绝父子关系的信。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成功的队伍逐渐壮大,形成了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还在厦门建了一支水师。
可是,当他率领大军进攻南京,虽然打到了南京城下,最后却中了清军诈降之计,失败后退回厦门。
2、出兵台湾是唯一出路
形势对郑成功越来越不利,福建大部分地方已为清军所占,清军坚壁清野,命令福建、广东沿海百姓后撤四十里,郑成功的一切供应被断绝,招兵招不来,筹饷筹粮更是困难重重,再这样下去,只有被困死。
向台湾发展,成了唯一的出路,因为“台湾沃野数千里,实霸王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上至基隆、淡水,硝磺有焉。且横绝大海,肆通外国,置船兴贩,桅舵铜铁不忧乏用。移诸镇兵士眷口其间,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而国可富,兵可强,进攻退守,真足与中国抗衡也”。
开会讨论时,郑成功的想法却未得到普遍支持,面有难色的将领们大多沉默不语,只有曾经到过台湾的吴豪开口说话,说的却是台湾“风水不可,水土多病”,又说“港浅大船难进”。他的发言,得到前提督黄廷的附和。
郑成功很不高兴,对他们的谬论进行了驳斥。
大将马信的主张是先派人去侦察,如果好打则打,如果荷兰人防御坚固不好打就再说。他的意见,也得到一些人的赞同。
最后,只有一个人明确表态支持郑成功。
据《从征实录》记载,这个人名叫杨朝栋,当时协理中军戎政(军事行政官)。尽管只有一个人支持,郑成功也很高兴,于是决议出兵。
3、冒死渡海
1660年1月,当郑成功攻打南京失利、即将攻打台湾的消息传来,占据台湾的荷兰人有点慌神,东印度公司的台湾长官揆一开始紧急备战。
据他们判断,郑成功对台湾的进攻将于两个月之后发起。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除了加强侦察和武装、不准华人在他们驻守的赤崁城贩卖粮食、把田里未来得及收割的稻谷烧成灰烬等等,荷兰人还向台湾增兵,运送士兵的舰队多达12艘船。
公元1661年阴历二月十三,在金门举行过隆重的“祭天”“礼地”“祭江”等誓师仪式后,郑成功率领将士25000(一说11700)人、战船数百艘(一说300艘),自金门料罗湾向东挺进。
部队到达澎湖列岛后,郑成功令四位将领留守澎湖,自己率军继续前进,于二十七日在柑橘屿(今东吉屿、西吉屿)海面遭遇暴风袭击,被迫返回澎湖。
暴风来得突然,走得却不干脆,一直刮个不停。所带粮食已所剩不多,不能继续耗下去,郑成功一咬牙,决定强渡。
风大浪险,弄不好就会全军覆没,将领们力劝郑成功不要冒险,郑成功的回答是:“冰坚可渡,天意有在……不然,官兵岂堪坐困斯岛受饿也。”
四月一日,冒死渡海的船队终于到达鹿耳门港外(鹿耳门港位于今台南市安平镇西北,如今的鹿耳门港道已被泥沙淤塞,填平为陆,仅存鹿耳门溪)。
4、赶走侵略者
位于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的台湾城(又名台湾城)是荷兰人建立的防御要塞,是其在台湾的两大防御要塞之一,另一个是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区)的普罗民遮城。郑军在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后,与荷兰军舰的海战随即在台江海域展开,荷军军舰赫克特号很快被击沉,郑成功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
海战获胜,陆战也奏响了凯歌,郑成功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后,把普罗民遮城铁桶般包围起来,迫使其守军四天后投降。
接下来轮到台湾城了。郑成功从海陆两面包围台湾城,敦促揆一投降。
他在给揆一的信中这样写道:“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意思很明白:这地方本来就是咱们的,今天我来索取,理所应当,你应该把它还给我。
揆一却拒不投降。到嘴的肥肉,谁想吐出来呢?
揆一,Frederick Coyett(1605/1620年~1687年10月17日)
郑成功发起强攻,却遭遇顽强抵抗。损失惨重的郑成功决定改变战略,变速战速决为长期围困。
没有粮食供应怎么办?好办,他把大批军队派出去屯田。
没想到当年七月,荷兰从巴达维亚(即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殖民时代曾是荷属东印度公司总部所在地)派来的援军到了,包括600名士兵和11艘军舰以及大批补给品和火药。
按理说,这点增援力量对郑成功来说并不算什么,问题是那时候他把部队派出去执行任务了,而且分散在台湾各地,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不到三千。
荷兰人反扑的希望被重新点燃。
谁也没想到,这个重新燃起的希望会灭于一场强风,当荷兰人的援军遭遇强风侵袭,不得不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时,其中一艘军舰搁浅,郑军俘虏了船上所有人员。
郑成功抓住时机,在其他荷兰军舰回到大员前,争分夺秒把多数兵力调了回来。
激战发生于八月中旬的台江内海,大获全胜的郑军击沉荷兰军舰一艘,夺取数艘,荷军失去主动出击能力。
1662年农历一月二十五日清晨,总攻开始了,郑军的炮弹雨点般落入敌人盘踞的乌特利支圆堡,两个小时内发射炮弹2500发,打得荷军毫无还手之力,郑军当天即占领该堡。
占领该堡后,郑军立即改建炮台,然后居高临下地朝台湾城打炮。在郑军的猛烈轰击下,在城上督战的揆一眼睁睁看着城防被突破,浑身哆嗦而毫无办法。
之前拒不投降,现在呢?估计再也不会负隅顽抗了吧?
郑成功派去劝降的是一个叫李仲的翻译,他对揆一说:“此地非尔所有,乃前太师练兵之所。今藩主前来,是复其故土。此处离尔国遥远,安能久乎?藩主动柔远之念,不忍加害,开尔一面:凡仓库不许擅用;其余尔等珍宝珠银私积,悉听载归。如若执迷不悟,明日环山海,悉有油薪磺柴积垒齐攻。船毁城破,悔之莫及。”
当时的台湾城已经被围困八个多月,仍然具有战斗力的士兵也就600人左右,面对郑成功的大军,无异于螳臂挡车。
而且城内弹尽粮绝,疾疫流行,再打下去,除了死路一条,还是死路一条,还会把整个东印度公司拉下水,所以,在他们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多数人认为与其死磕不如投降。
1662年2月6日,揆一签字投降,退出台湾,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占领和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