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肺癌多学科头脑风暴第三季在合肥召开!会
中
山东省肿瘤医院张品良教授、镇江一院王剑教授针对TKI致肝毒性研究进行了分享与探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谭小武教授主持讨论环节,沈文香教授、董宇超教授、叶树成教授、汪萤教授共同参与讨论。
学术议题
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
伴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安全性研究
张品良教授在报告中指出,EGFR-TKI相比于传统化疗不良反应更小,安全性更高。药物引起的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腹泻、乏力,而EGFR-TKI所致的肝损伤却一直未引起广泛关注。有研究者在TKI 药物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3269 篇文章中筛选有对照组的12个研究进行Meta 分析。服用EGFR-TKI致使患者肝毒性风险大大增加,主要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的异常升高。应用EGFR-TKI后所有级别和3级及以上肝毒性风险的发生率分别增加了2倍和4倍。也有很多相关研究发现,EGFR-TKI导致了肝损。所以EGFR-TKI导致的肝损伤问题不容忽视。
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伴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一项安全性研究发现,入组的所有肝功能不全患者中,至少发生一个AE为15例,但ADR仅有7例,而且均为Ⅰ~Ⅱ级;全组未发现Ⅲ级及以上ADR。初步结果表明,埃克替尼用于治疗伴有轻至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晚期NSCLCs仍然是安全的。埃克替尼与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治疗的肝损程度不同,可能的原因有2点:①代谢酶不同,埃克替尼主要通过CYP3A4、CYP2C19两个酶代谢,而后二者主要是通过CYP3A4代谢;②埃克替尼在中国人群中的29个代谢产物中,最主要的5个分别是M20、M23、M24、M25和M26。而肝损的发生原因可能和M20和M23的浓度相关。对于EGFR-TKI的肝损伤机制尚在研究之中,我们期待更进一步的研究结果。
TKI致肝毒性后的临床策略
王剑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一位患者病例,该患者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治疗,包括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和射频消融术共同治疗以及埃克替尼治疗。病历显示在埃克替尼治疗阶段,患者毒副作用最小,肝功能异常后停药并予以保肝治疗,而后恢复正常,仍可继续服用埃克替尼。前期治疗时,服用吉非替尼半年有余,疗效达究PR,但服药1月余即出现III级血清转氨酶升高,停药后2周余迅速恢复正常,提示为吉非替尼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再次用药,同时加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护肝,患者耐受性尚可。3月后逐渐出现轻、中度肝损害,降低剂量2周后仍未见缓解而予以停药。停药两月后AST、ALT仍未完全恢复;PD后选用GP方案化疗,4程化疗期间,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肿瘤控制良好;肺肿物射频消融后埃克替尼标准剂量服用5月余,未见肝毒性,肿瘤疗效评价为SD;自2015-04至2016-09,治疗过程长达17个月,患者总体耐受性良好,体力状况保持在0-1分。
由此病例可以看出,吉非替尼导致肝毒性后可根据损伤程度采用停药、减量、换用其它类型EGFR-TKI如厄罗替尼、埃克替尼等策略应对,GP方案化疗及局部消融治疗也可以作为替代方案赢得肝功能恢复时间。本案例中并无病毒性肝炎及其他肝病病史,由吉非替尼导致的第一次肝损害迅速恢复,第二次则恢复缓慢。如何预测重症肝衰竭的发生,是值得我们继续思考、探索的问题。
议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