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贸易战的“伐兵”问题上,要注意到这样几点:
第一,中国要充分考虑防范应对极端状况。
假如特朗普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全部商品都额外加征关税,出现这样的极端状况会怎么样?中国能不能经受住冲击?我认为,这种冲击中国能够经受得住。
其一,即使不考虑内需,中国向美国全部出口都被额外加征关税,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会全部退出市场。
因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很多大宗商品在美国和全球市场占有率特别高,美国即使额外加征关税,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去寻找替代货源,只有提高销售价格。
其二,对于额外加征关税行为,不要低估世界各国企业界应对的手法和调整的弹性。
其三,如果中美贸易战止步于每一方500亿美元的规模,那么对双方经济、社会生活全局的实际影响较小,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可以做到基本无感。
如果贸易战持续加码,如同特朗普威胁的那样打到2500亿美元、4500亿美元,甚至向中国5000多亿美元对美出口全部加征关税的话,美国经济社会生活遭受的冲击就会格外凸显出来。
那时,我们还需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按照美国经济周期运行规律,在没有大规模贸易战干扰的情况下,美国经济结束当前的景气、步入萧条应该是在2020年前后,大规模贸易战是否会推动萧条提前到来、并加深萧条程度?
而且,次贷危机时中国通过“四万亿”计划反危机,面对未来的、可能不太久远的新一场美国经济萧条,我们届时该如何反危机?尽管美国经济必将到来的这场萧条还有一两年左右时间,但我们现在就该开始前瞻思考了。
在这场贸易战的具体“伐兵”策略方面,第一笔500亿美元贸易额的加增关税是对等的“同态复仇”,但鉴于中美经贸关系的不对称,后面就应当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了。
下面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要利用危机创造的机遇,特朗普这回采取的一系列策略,给美国自身也带来了非常多的负面作用。第一个,大大提升了美国在国际社会的不确定性。在2016年竞选的时候,特朗普就一再讲,美国对外政策的行动完全可预测,这样使得美国不能以最好条件达成交易;他如果上台,就要让美国的行动完全不可预测,这样才能让美国以最好条件达成交易。这个说法、思路我不能说他完全错误,在谈判中,一方、特别是整体实力占优势一方若能让对方感到一定程度的不可预测,的确能够给自己的谈判增添额外优势;但是他做到了极端,政策决策过度的不确定性,只能彻底消除他的信用,别的国家会考虑:费力与他谈判达成协议还有什么价值?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美国对中兴的那一刀,是这场贸易战到目前为止中国遭受的最大损失。但这一刀从短期来看美国赚了,从长期来看,恐怕是使美国高技术产业严重损害了自己在市场中的信誉,会促使中国这样的受制裁国家加倍努力自主开发关键技术、关键元件,也会促使其它国家厂商努力寻求关键元件的非美国供应商,哪怕是能够直接从这次事件中渔利的中兴外国竞争对手也不例外。回顾一下19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对西方的全面石油禁运产生了什么结果?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推动了替代的新能源技术从无到有迅猛发展。特朗普这回一手炮制了中兴事件,数年后回顾,很可能促进了中国高技术产业上一个新台阶。
美国对全世界开打贸易战,战火已经蔓延到汽车业,可能不久就会有数千亿美元贸易额汽车产品被实际加征关税;中国则在此时大幅度放宽外资政策,包括取消了在华合资汽车企业股比上限。
不同国家这样的政策组合起来,很有可能创造一个外资汽车企业寻求在华出口导向型汽车生产项目投资大规模增长的机遇,这是值得中国产业界、中国全国招商引资部门密切关注和抓住的潜在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