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杜课
杜骏飞老师的课外辅导,一千零一次人文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亚冬会火炬燃动冰城 ·  昨天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亚冬会火炬燃动冰城 ·  昨天  
阳泉日报  ·  《哪吒2》,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  2 天前  
阳泉日报  ·  《哪吒2》,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  2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华数传媒招聘!(杭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杜课

讨论课:举报与告密(杜课862期)

杜课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9-04-10 20:59

正文


全文共 1640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讨论课:举报与告密


人大副校长吴晓求在2018年的毕业典礼中讲到:“不告密是所有毕业生应坚守的人生底线”,近日,一则2015年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不告密不揭发是道德底线》一文在网络媒体上再次火爆起来,引发了人们关于“告密”与“举报”的讨论。


美国电影《闻香识女人》中,查理无意间目睹了几个学生对校长的恶作剧,校长逼查理交代谁是主谋,否则将开除他的学籍。查理的忘年交、盲人史法兰,在听证会上谴责校方正在毁灭这个孩子纯真的灵魂,“我不知道,查理今天的缄默是对还是错,但我可以告诉你,他决不会出卖别人以求前程。而这,朋友们,就叫正直,也叫勇气,那才是领袖的要件!”演讲博得如潮掌声,使校方最终作出让步。“不出卖别人以求前程”,是正直,也是勇气。这不仅是为个人辩护,更是为一种优秀品质辩护。


思考题:


1.有人说,不告密,与其说是一种可贵品质,不如说是一条道德底线。有人说,举报是法治的产物,而告密是人治的产物,撕裂着社会的信任和道德。你赞同这样的划分吗?


2.告密所体现的人性弱点是什么?什么样的环境会培植出告密文化?现代社会中,告密的风气是怎样演化的?


3.如果举报是正义的,在何种情形下,这种行为蕴含着社会危机和伦理风险?如何避免?


关于这些问题,编辑部希望听听大家的声音。



相关评论

1.回顾人类历史,我们便会发觉,举报与告密一直如影随形。 举报一旦突破伦理道德的界碑,便会迅速的沦陷为告密者的狂欢节。

在举报与告密之间,是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清晰界限。 中国的历史,似乎是一种数理性的历史,也即一种无限循环小数的历史。在小数点后的某一位,历史便陷入死循环一般的僵局:于是相同的事件与故事,相同的帝王与将相,不停的循环再循环。当一个时代,告密者戴着举报者的面具,令公共领域不停的蚕食私人领域,公权力不停的侵犯私权利,我们就必须警戒,免得历史的悲剧再度上演。

——凤凰文化《举报与告密只有一线之隔》

2. “告密”和“举报”是有天壤之别的。举报是针对违法犯罪,告密是针对道德瑕疵或观点分歧,或者完全是捕风捉影。 举报的目的是利人,告密的目的是利己或讨好他人。


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笔者认为,抵制告密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这也是建立一个信用社会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品质。

——澎湃新闻《三明日报刊发评论:抵制告密应当成为公民自觉》

3. 由于人际关系恶化,人有时可能会顿生害人之心,也是常理之中,但 如果利用别人对你的善良而去害对方,这就是阴险恶毒,道义上失去了所有理由 。教育本来是为了培养好人、真人、善人、圣人、贤人,如果允许学生告密,甚至有意安排或鼓励学生告密,会产生两个方面的恶果:一是学生之间相互仿效,二是会消蚀老师的真诚与善良。

——伦理学教授李建华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移步“讯飞有声”,听杜老师讲杜课




往期推荐


人物: 女权四人传 林清玄说 一纸读遍梁任公|世间已无钱玄同


视频 杜课导言 新闻理想 元旦的晚餐|除夕寄语


文字: 两棵树 如何正确地讨论问题 永恒回归


关注 舆情戒律 夸夸群 妇女、女生与女神 原生家庭这口锅 另一些英雄


音频: 一诚天下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