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哲学人
哲学的唯一目的就是挑战思维的极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琉球群岛自然人文考察报名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云南,隐藏的吃辣大省 ·  昨天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临夏永靖:隐藏在太极湖畔的恐龙大峡谷 ·  2 天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临夏永靖:隐藏在太极湖畔的恐龙大峡谷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古埃及历史文明考察报名 ·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7处最美园林,都去过的有福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哲学人

死记硬背不是学历史,思辨才是

哲学人  · 公众号  ·  · 2024-04-14 21:48

正文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999 有惊喜

如果读了这么多历史,自己却在应付现实事情时,半点帮助都没有,那学历史有什么用呢?怎么读历史才能有用呢?

当你读一本历史书,读到书中的古人面临重要的抉择关头时,请你这时立刻把书合上。好好想一想,如果你身处对方的位置时,你会如何决定?做什么样的决定?把一切都想清楚后,再把书打开,看看这个人物是怎么做的,他最后做了什么样的决定?他的决定带来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原因何在?然后比较自己与古人,在选择和方法上有何异同之处?


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重视的不是“记忆”,而是“思辨”。


—— 吕世浩 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

01

学历史到底有什么用?

二十多年前,当高校招生录取放榜之后,许多长辈朋友都会问我: “你考上哪里? 学什么专业?
当我回答“台湾大学”后,所有人的反应几乎如出一辙地惊喜: “哇!
当我接着回答“历史”后,所有人的反应几乎如出一辙地失望: “哦。
从他们的反应,可以清楚地看出社会大众对于学历史前景的看法。
从那一天起,也常听到许多朋友终于忍不住问我: “学历史到底有什么用?
这些问题,让我足足思考了二十多年。
近代以前,无论在中国或是西方,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觉得学历史很有用,甚至视为培养各种领袖人才的必要教育。 可是到了现代,忽然之间,有许多人都觉得学历史没有用,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说不出学历史的实际用处何在。

为什么对于学历史有没有用,过去和现在的认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事实上, 不是历史没有用,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式出了问题。
现代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时代的产物,是为了因应工业革命以后,填补各种专业人力的需求而设计出的教育。
换句话说,现代教育是一种专门用来培养工匠的教育,至于人文教育的本质──人怎样才能活得像个人,基本上不是关心的重点。
在这种工匠教育的影响下,历史教育也受到了极大的改变。 短期、大量的灌输式记忆成了现代历史教育的面容,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我们人人都接受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教育,花费了无数时间背诵年代、人名、地名、事件,但却往往不明白,除了应付考试外,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长此以往,年轻人普遍对历史学失去兴趣,更不知学习历史的作用何在。 最糟糕的是,我们的教育生产了大量的专业工匠,但却很难培养出宏观的领袖人才。 其弊害之深,远超想象。


02

古人是怎样学历史的?
事实上,古人不是这么学历史的。
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吕祖谦,就说过如何读历史的方法:
人二三十年读圣人书,一旦遇事,便与里巷人无异,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 何取? 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而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 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
“里巷人”就是现在网络上所说的“乡民”, 如果读了几十年的书,碰到事情除了跟乡民们一样凑热闹,发表一点个人的感想外,却对于如何解决事情,一点方法也没有,那读书有什么用? 如果读了这么多历史,自己却在应付现实事情时,半点帮助都没有,那学历史有什么用呢? 各位对此难道没有疑惑吗?

怎么读历史才能有用呢?
当你读一本历史书,读到书中的古人面临重要的抉择关头时,请你这时立刻把书合上。 好好想一想,如果你身处对方的位置时,你会如何决定? 做什么样的决定? 把一切都想清楚后,再把书打开,看看这个人物是怎么做的,他最后做了什么样的决定? 他的决定带来的是成功还是失败? 原因何在? 然后比较自己与古人,在选择和方法上有何异同之处?
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重视的不是“记忆”,而是“思辨”。
像吕祖谦这样学历史,每个人都可以透过一件又一件史事的锻炼,一位又一位人物的分析,来一步步锻炼自己的思辨。 最后不仅历史知识会有所增长,连处世智慧也会不断提高。
事实上不只吕祖谦这么读历史,清代的名臣左宗棠也是这样读历史的,他说:
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 如何气象? 及自己处事接物时,又细心将古人比拟。 设若古人当此,其措置之法,当是如何? 我自己任性为之,又当如何? 然后自己过错始见,古人道理始出。 断不可以古人之书,与自己处事接物为两事。
左宗棠比吕祖谦更进一步,他不但要读史者“设身处地”地思索古人为何这么选择,还要我们当自己面临现实中的抉择时,去设想如果是你学的那位古人处在这个环境下,他会如何做出决定。

历史学所以在古代如此被重视,绝对不仅仅是为了“陶冶人文情怀”“丰富人文素养”而已。 古人重视历史,是因为历史有很强烈的实用性——它教导人们如何从前人发生的无数案例中分析事情,了解成功和失败的道理。 这也就是太史公所说的,读史是为了“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太史公自序》)、“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报任少卿书》)。
如果你读完了一本书后,书还是书,你还是你, 没有任何改变,你就等于没读过这本书。 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要拿书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历程不断相互印证,不断地去思索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前人的智慧,最后将书上的道理与自己的生命融合为一体,让古人的智慧为己所用。
这样读书、这样学历史,才是真正有用的方法,历史学也才能成为一门真正有用的学问。

03

学习历史的三个功用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学习历史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我个人认为学习历史一共有三个功用, 第一个功用是“启发智能”。
最好的方法,是接近有智慧的人。 但能不能遇见有智慧的人,他愿不愿和你交友,能认识到多深,这都是不能掌握的事。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有智慧的书。 因为有智慧的书就在那里,它不会跑。 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我们的智慧。
打个比方, 历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功用就是磨利我们脑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 磨刀石不能帮助我们披荆斩棘,只有刀才可以。 光是记忆历史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历史中学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