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弘扬中华道家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5支179元!Dior口红礼盒,显白、显气场 ... ·  2 天前  
解放军报  ·  新春走军营丨暗夜出击锻造胜战铁翼 ·  2 天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北方公司北方国际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首列主题列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子道德经

今日冬至,三忌、三宜、三秘诀,过好极为寒冷的15天!

老子道德经  · 公众号  ·  · 2024-12-21 06: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冬至养生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忌起床太急、忌大汗淋漓、忌食味辛辣等三忌,以及宜藏阳、宜躲寒、宜调神等三宜。同时,提供了养生的三个秘诀,包括暖身喝一汤、传统吃二物、舒身揉三穴。文章还强调了年底将至,放慢脚步,为自己留一份温柔,为亲人带去关怀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冬至养生的三忌

忌起床太急、忌大汗淋漓、忌食味辛辣,以避免意外和体内阴液的流失。

关键观点2: 冬至养生的三宜

宜藏阳、宜躲寒、宜调神,借助天时恢复身体,避免寒气侵扰和精神压力。

关键观点3: 养生的三个秘诀

暖身喝一汤、传统吃二物(饺子和鸡肉)、舒身揉三穴(阳池穴、梁丘穴和关元穴),以温补气血,滋养身体。

关键观点4: 文章总结与祝福

文章回顾了冬至养生的关键点,并祝愿读者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生活如意。


正文

天人相催,岁暮天寒,旧岁已去,冬至已至。

佳句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2024年冬至时间

12月21日

农历十一月二十一 星期六

《素问》中提到:“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

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虽自然消减,却万象更新,正是养精蓄锐,修复精气的好时机。

今日,将最新的养生秘诀送给大家,好好养护身体,为新的一年积累力量,健健康康、团团圆圆过大年。【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三忌

一、忌起床太急,气血受阻

冬季天气寒冷,血液流动迟缓。

早上醒来,人体尚未完全苏醒,如果过于急促地起床,会使血压波动, 极易引发意外。

“人卧血归于肝”,只有先动起来,血液才能顺畅流通。

每日清晨,先给自己几秒钟的时间,慢慢活动四肢,让身体适应变化。

我们可以伸个懒腰,舒展背部,做几个深呼吸,既能活络经脉,促进血液循环,又能有效激活身体,提振精神。

二、忌大汗淋漓,少动多静

冬季,是阳气内敛的时节。

汗为心之液,过度运动,汗液外泄,阳气便会过早释放。

尤其在早上和晚上,彼时寒气重,毛孔被迫大开,阳气持续外泄,容易损耗身体。

冬季养生,讲究“天人合一”,重点在于“闭”。

不如选择八段锦、瑜伽等温和的方式,既能避免寒气内侵,又能增强抵 抗力。

三、忌食味辛辣,生阳动火

冬至到来,寒冷且干燥,体内阴液流失较快。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暖气充足,体内郁热加剧,阳气被困,燥热更为明显。

此时,辛辣食品若食用过多,便会内热积聚,甚至引发上火。

适时食用一些梨、萝卜等食物,养阴润肺,透邪解热,可以有效缓解燥热。

也可以食用温热性食物,比如,坚果类,既能补充能量,又能滋润身体。

三宜

一、宜藏阳,做背

在五行中,冬属水,而五脏应肾,此时养背,是借助天时恢复身体。

适时晒背30分钟,能吸收阳气,促进经络通畅,排除体内的寒湿之气。

当然,也可以做一些背部运动:

第一步:仰卧床上,双腿弯曲,大小腿成90度,双脚贴近床面;

第二步:缓慢地上下左右移动上身,一左一右为一次,重复8到10次;

第三步:双手抱膝,使背部呈弓形,左右滚动8到10次,再进行背部与臀部交替起伏,做4到6次。

简单的动作,能使气血流畅,身体充满活力,健康随之而来。

2.宜躲寒,取暖

冬至是寒冷的象征,亦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刻。

尤其是中老年人,抵抗力骤降,易受病痛侵袭。

我们要做好“躲寒”、“躲冷”的准备,特别是在寒气最容易入侵的地方,要格外注意保暖。

外出时,戴上围巾,捂住背部、腹部和足底,能避免寒气侵扰。

而室内温暖同样重要,可以使用取暖设备,但要注意空气流通,保持湿润,会更加舒适。

3.宜调神,静心

心主神志,冬季万物萧瑟,常思常虑,容易积郁成疾。

《养性延命录》中言:“静神灭想,生之道也。”

冬至养生,首重静。

内心宁静,不为琐事乱思,不为难事劳神,精神畅达乐观,生活才更加愉悦。

闲暇之时,不妨小憩一会儿,与家人聊聊天,交好友谈谈心,好好放松自己。

三秘诀

一、暖身喝一汤

冬季寒邪肆虐,心阳不振,身体为保脏腑运转,难以温达四肢,因而我们的手脚时常冰冷。

《黄帝内经》中言:“四肢者,诸阳之奔也”。

唯有人体气血充盈,才会流向四肢,温暖全身。

而《金匮要略》中提到的 “当归生姜羊肉汤” ,正是温补气血的名方。

干姜入汤,能助力阳气生发,通经散寒,健脾和胃;

与羊肉搭配,既能御寒保暖,又能滋补强身,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是十分好的汤补。

二、传统吃二物

1.饺子

谚语有言:“冬至饺子不端碗,耳朵冻掉无人怜”。

相传 冬至之日, 张仲景行医归途,见百姓耳朵受冻,心生怜悯, 便 包好饺子,施舍给百姓,不仅治愈了冻伤,还 暖了身

而饺子与“交子”谐音,寓意辞旧迎新,冬至吃饺子,添一份好心情,讨个好彩头。

根据个人体质,选对饺子馅,也能滋养身体。

比如,畏寒之人,可选羊肉馅,温补有力;

而易上火者,白菜、萝卜、蔬菜馅则是优选,能够清热去火。

2.鸡肉

《黄帝内经》有 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

天气一凉,寒气侵袭,骨头容易受到影响。

尤其老年朋友,骨骼本已脆弱,一旦受寒,便容易酸痛。

冬季进补,离不开鸡肉。

鸡肉性微温,味甘平,温补却不燥热,能够防寒生阳,调和体内阴阳;

而鸡汤,能够补肝肾,强筋骨,修复骨骼。

三、舒身揉三穴

1.阳池穴:驱散寒气

阳池穴,手背横纹之上,指伸肌腱尺侧的凹陷处。

按摩手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