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蒜苗长
数码博主 微博新知博主 头条文章作者 手机◎数码◎科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租出去,一天最高1.5万元,10多天回本!抢 ... ·  13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bala-------bala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蒜苗长

#纯血鸿蒙#鸿蒙的故事我们已经听了很久了,从2019年华为官宣鸿-20241022202153

小蒜苗长  · 微博  ·  · 2024-10-22 20:21

正文

2024-10-22 20:21

#纯血鸿蒙# 鸿蒙的故事我们已经听了很久了,从2019年华为官宣鸿蒙到今天鸿蒙Next正式面向消费者发布,五年了。而从鸿蒙生态版微信上架开始,这个我们自己的,独立自主可控的全新生态,基本上可以宣告成功了。

做系统难,做生态更难,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整个互联网生态高度成熟的时代,更是难上加难。

当初一代手机巨头诺基亚的轰然倒塌,就是败在了安卓&iOS生态快速崛起的大背景下的,而三星筹划了多年的Tizen系统,最终也还是胎死腹中。

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在iOS&安卓的双重大山之下,是很难再诞生第三个移动操作系统的,而鸿蒙,终究是于不可能之处,创造了新的可能。

12年余承东执掌华为终端的时候说,华为手机要做硬件世界第一,如果不是那件事儿,华为手机可能就不是硬件第一,而是实质性的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了,余大嘴,也终于成为了大家认可的余诚实。

华为是一个擅长创造传奇的企业,二十年前,谁能想到当年深圳的一个小作坊,能够在代表了科技之巅的通讯市场,让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顶级巨头们颤抖?

哪怕是在我们熟悉的手机市场,华为的出现,我一直觉得是个BUG级的存在。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moto携大哥大开创了手机时代之后,大哥垄断市场成为了整个行业的惯例,而新的巨头崛起都是行业巨大变革催生下的产物。

在开创者moto之后,2G时代的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变,催生了诺记,此后,这家位于芬兰的通讯巨头,在手机行业龙头位置上坐了二十年。现代智能手机时代,iOS&安卓双雄催生了苹果和三星两大巨头。

如果没有2G,大概率就没有诺基亚的故事了,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时代,就不会有苹果三星合力取代诺基亚的故事。

而华为,是唯一一个在没有行业大变革为前提,在直道上奋起直追,成为新的巨头的案例,唯一的一个。

12年,负责终端的余总,从一开始就是抱着做世界顶级手机企业的目标来做的,所以麒麟必须做,哪怕当初的K3和K3V2一言难尽,但这条路,从未改变。

到14年9月,Mate7一炮而红,华为在高端化的探索上,经历了三年的黑暗期。

P1失败了,P2失败了,当初规划的高端旗舰的D系列,直接砍掉了……

道路虽然曲折,前途虽然迷茫,方向却从未改变。

今天,很多人提到华为手机,都会说麒麟芯片,说华为终端的成功,主要是芯片的成功。可有谁想过,哪家企业可以如华为这般,在11-14年这个智能手机普及最关键的三年里,坚定砍掉出货量大头的运营商定制机,走自主品牌路线;坚定做自己的芯片,屡败屡战?

要做真高端,就必须做自上而下的全链路能力,你只有吃透了整个手机的内核,才能真正打造顶级的产品,这是余总坚持芯片自研的根本所在。

但即便如此,麒麟从11年就开始坚持了,但华为自主的操作系统,一直等到19年之后,才成为坚定的战略目标。因为系统和生态太难了,在正常的节奏下,这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然后,转机出现了。

华为做鸿蒙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契机,缺一不可。

一个是,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对操作系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过往成熟的操作系统,逐渐成为技术和体验进步的掣肘和壁垒,业界本身就需要一个全新的,基于当下需求和框架的操作系统。

另一个是,因为非商业因素的介入,中国的整个互联网生态真正意识到,自主可控的意义和价值,在未来的全球科技竞争中,如果作为整个互联网基座的操作系统不能自主可控,那么安全就无从谈起。

我们有自己的,别人才会重视,才会有最起码的谈判资本。过去五年里,甚至往前十年、二十年,所有我们突破的领域,最终都会变成开放的,真正有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精神的领域。

鸿蒙太特殊了,他所代表的,绝对不只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在未来,它能够起到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一个手机企业能够提供的,甚至是一个商业公司所能提供的,它必然会提升到更高的层面上去。

当然,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宏大叙事可以有,但不能只有,万丈高楼从地起,当下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是未来故事想象力的基座和根本。

对于全新的鸿蒙Next,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两件事儿。

第一个、日常需求的满足,也就是生态的成熟

我们一直在说,做系统难,做生态更难,为什么?

因为生态需要的是完成度,有多少个应用做得好不重要,短板才是决定体验的根本所在,而面对如今繁杂的互联网生态,想要把所有的应用都囊括进来,太难了。

举个例子,一张试卷,普通人需要解决的是我会什么,会得越多越好;但状元需要考虑的是,要尽全力消灭我不会的。

对于鸿蒙N ext来说,整个的生态彻底成熟依然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但对于华为来说,基础的框架已经彻底搭建起来了。

华为在此前的HDC2024上说,华为已经完成了Top5000应用的适配工作启动,覆盖用户99.9%的日常使用时长,而最新的数据是,华为已经完成了1.5万个应用和元服务上架,已经可以满足用户99.9%的日常使用时长了。

而这里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应用,微信。

微信太特殊了,一方面它的体量太大了,在公众号+小程序覆盖下,俨然已经是一个系统之上的小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在HDC2024之后,微信的信息没有放出来,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

我当时就在说,在全新的鸿蒙生态里,腾讯系不可能缺席,因为整个中文互联网生态的思想已经统一了。在2019年之前,如果某家手机厂商想要做全新的操作系统,想要实现这种思想的统一和合力,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个,恰恰是做系统和生态最大的壁垒所在。

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为某些特别的原因,反而变成了最自然而然就完成了的,这可能就是时也势也吧。

鸿蒙生态坚持利他,坚持与伙伴、开发者和谐共生,每年投入超过60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和激励鸿蒙开发者创新。目前,已有1.1亿+代码行,中国市场份额超过iOS成为第二,华为开发者联盟注册开发者数量已增长至675万。

大家形成了合力共识之后,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工作了,而在这方面,华为超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彻底展现出来了。

2024年的华为,真正爆发出了让人恐惧的战斗力,我们看得见的是手机业务的回归、是自动驾驶的一骑绝尘,是鸿蒙智行的全面爆发……

而我们看不到的背后的故事,显然更加波澜壮阔。

这个世界从没有从天而降的奇迹,如果有,大概率只是你看不到背后的艰辛。从未有过一家企业可以展开如此全面和如此规模的战场,且能够几乎在所有的重要战场上,一往无前,奋勇当先。

因为足够强的战斗力,使得华为在鸿蒙生态建设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下,展现了极快的进化速度。

从6月份的HDC2024到10月底的鸿蒙Next正式发布,四个月的时间,鸿蒙生态完成度在飞速进化。

如果说六月份HDC 2024之后开始推送的开发者预览版只是验证了鸿蒙Next的生态可行性,那么这次发布的鸿蒙Next已经做到了大多数用户日常可用的状态了。

再往后,在势能聚集下,这个进化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我觉得衡量自己是不是适合切换鸿蒙生态做主力机,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

生态是一个很大的词汇,因为产品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千人千面,想要囊括所有人的需求,整个的生态必须足够大。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对于应用和功能的需求是一个圆,每个人的需求都会有重合和不重合的点,而一个完整的生态需要满足几乎所有人的需求,是一个并集,像下图这样。

而当下的鸿蒙大概是图中的红色方框,它框住了绝大部分的高频应用,但哈没法做到完整的覆盖。

而对于个人用户来说,我们需要关注的其实只是自己需求的边界,如果我的需求集合石途中绿色的圆,那么我们就可以切换到鸿蒙Next,去体验全新的系统,但如果是红色的圆,那目前鸿蒙Next可能就没法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

觉得当下的鸿蒙生态必然不够完整,必须要有的一些功能依然缺失,这个时候你可以继续使用鸿蒙4.2,等到你需要的应用和功能完善之后再切换。

第二个,鸿蒙Next的优势分析

作为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鸿蒙的框架定义是基于当下的,也因此,它在系统底层有天然的体验优势,这个是时代下的眼界和格局的体现。

总结下来,全新的鸿蒙Next核心是五大优势,原生精致、原生智能、原生互联、原生安全、原生流畅。

原生智能的核心是大模型和系统包括生态的底层融合,而这件事儿,已经是全行业共识了,今年几乎所有的品牌在讲大模型的时候,都在说AI能力和系统的融合,做系统层级的AI能力,而实际的表现我们也看到了,各家各有亮点和特色,但系统底层的掣肘也越发明显。鸿蒙Next在这件事儿上,是根子上的领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