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建投策略研究
发布建投策略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商务  ·  新春看大戏 市集也精彩 ·  4 天前  
湘微教育  ·  “妈!我到底属啥?” ·  5 天前  
湘微教育  ·  “妈!我到底属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建投策略研究

巴西动荡,中国无忧——巴西总统丑闻影响分析

建投策略研究  · 公众号  ·  · 2017-05-22 13:33

正文

投资要点

巴西总统丑闻引发巴西动荡

2017年5月18日,在巴西总统特梅尔卷入新一轮政治丑闻后,该国股市、汇市和债市全线遭遇暴跌。巴西圣保罗交易所Ibovespa指数周四下跌10%,触发熔断机制;雷亚尔期货大跌6%,同样触发熔断。巴西石油公司和巴西银行跌幅至少18%。由五年期信用违约互换衡量的债券风险飙升超过60基点,创下1月份以来最高。巴西总统特梅尔陷入政治丑闻的原因,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


巴西经济严重依赖资源出口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巴西在1995年摆脱军政府统治之后,政治经济才逐步走上了民主发展的时代。在卢拉时代巴西取得了辉煌成绩,跻身为金砖国家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下行,巴西再次陷入了国际收支赤字和财政赤字的深渊。巴西经济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资源丰富,但巴西经济严重依赖大宗商品进出口,导致巴西在未完成工业化就开始大力发展服务业,经济结构畸形,国家经济竞争力弱。


特梅尔丑闻对中国影响较小

面对巴西困难的经济局面,特梅尔主要以财政紧缩来推动巴西改革。特梅尔陷入了政治丑闻,引发市场关于特梅尔改革计划搁浅的担忧。因此巴西市场出现了大幅度动荡。本文对中国和巴西的经贸关系、投资关系进行比较之后发现,中国与巴西之间的贸易金额和投资金额都较小,对中国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金融市场总体反应平淡,投资者不必担忧。

1

引言

2017年5月18日,在巴西总统特梅尔卷入新一轮政治丑闻后,该国股市、汇市和债市全线遭遇暴跌。巴西圣保罗交易所Ibovespa指数周四下跌10%,触发熔断机制;雷亚尔期货大跌6%,同样触发熔断。巴西石油公司和巴西银行跌幅至少18%。由五年期信用违约互换衡量的债券风险飙升超过60基点,创下1月份以来最高。巴西总统特梅尔陷入政治丑闻的原因,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巴西在1995年摆脱军政府统治之后,政治经济才逐步走上了民主发展的时代。在卢拉时代巴西取得了辉煌成绩,跻身为金砖国家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下行,巴西再次陷入了国际收支赤字和财政赤字的深渊。巴西经济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资源丰富,但巴西经济严重依赖大宗商品进出口,导致巴西在未完成工业化就开始大力发展服务业,国家经济竞争力弱。

面对巴西困难的经济局面,特梅尔主要以财政紧缩来推动巴西改革。特梅尔陷入了政治丑闻,引发市场关于特梅尔改革计划搁浅的担忧。因此巴西市场出现了大幅度动荡。本文对中国和巴西的经贸关系、投资关系进行比较之后发现,中国与巴西之间的贸易金额和投资金额都较小,对中国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金融市场总体反应平淡,投资者不必担忧。

2

巴西政治经济简述


巴西总面积854.74万平方公里,是南美洲第一大国家,世界第五大国家,总人口2.05亿。巴西共分为26个州和1个联邦区(巴西利亚联邦区),州下设市。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也是是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员。


(一)巴西政治简述


2.1 1995年以前的巴西

1822年,巴西从葡萄牙殖民地中独立,但是一直保持着君主制和奴隶制,在政治上依附于英国。在经济上,仍然以种植园经济为主。1888年,巴西废除了奴隶制,并在1889年的时候建立了共和制度。但是巴西的政治和经济上仍然掌握在大地主手中,大部分巴西民众仍然游离在政治之外。

1930年,瓦格斯(Getulio Vargas)建立了独裁政府,他虽然逐步将劳动阶级纳入政治体制中,但是他对劳动阶级严格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瓦格斯政府对经济进行主导,发展进口替代工业。1945年,瓦格斯政府被推翻后,巴西在政治上经历了多党制的时期。但是经济仍然是依靠出口咖啡的单一经济,经济增长缓慢,通胀问题严重。

1964年,巴西军政府开始掌权。从1964年-1985年,巴西经历了2届军政府时期。这两届军政府虽然名义上以宪法和国会展开国家的政治活动,但是残酷镇压国内的民主活动。在经济上,巴西仍然是国家主导的工业发展路线,大力发展运输业,使得巴西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城市化程度较高。

1985年,巴西重新回归到了民主时期。1986年,巴西建立了国家选举制度,1988年通过选举选出了第一届政府。1988年巴西修订宪法,并确立了民主总统制和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制度,代表国家的最高权力。其中众议院有513个议席,参议院有81个议席,建立独立的司法制度。巴西建立了联邦制度,国家权力开始分散。巴西形成了26个州,一个联邦地区,5570个城市的国家架构。从1985年到1995年,由于政治转型,巴西经济开始衰退,国内通货膨胀严重。


2.2 1995-2002卡多索时代

巴西政治经济开始稳定是从卡多索1995年当选总统开始的。卡多索在1994年赢得大选的主要原因是他在1992-1994年期间担任财政部长推行的“雷亚尔计划(Real Plan)”改革计划,有效的治理了巴西严重的通胀。卡多索主政之后,在经济增长方面,卡多索推进了多项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对国有企业私有化,逐步推进巴西对外开放,加强对外贸易。在经济稳定方面,卡多索建立了浮动汇率制度,以通胀目标来制定货币政策,开始推进政府预算盈余。在收入分配方面,卡多索降低贫富差距,减缓贫困。这些措施给巴西带来了高速增长,也是巴西经济最辉煌的时代。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导致巴西货币高估,政府财政赤字水平也逐步扩大,资本开始外逃,巴西雷亚尔贬值40%。虽然因为经济危机导致卡多索的支持率下降,最终导致他在2002年下台,但是卡多索为巴西经济建立了稳定的体系。


2.3 2003-2010卢拉时代

2002年,卢拉被选举为巴西第四任总统。在卢拉的第一个任期内,他对东巴西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型,控制政府预算,逐步增加政府的财政盈余。在金融方面,卢拉最大的贡献是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保证货币政策中性和稳定。在社会经济稳定方面,卢拉致力于降低贫困,延续卡多索的家庭计划(Family Grant),推进教育和医疗计划。卢拉的这些措施受到了巴西民众的欢迎,因此在2006年赢得了第二次大选。

卢拉在第二个任期内,延续了他第一个任期中经济稳定的政策。他建立了一套巴西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并致力于改善社会公共福利,上调最低工资以跟上通胀水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卢拉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来刺激巴西经济,2010年巴西经济增速达到7.6%,远高于2009年的0.2%。卢拉的贡献主要在于改善巴西贫困现状,巴西贫困人口从37.5%下降到20.9%,基尼系数从0.64下降到0.56。他离职时支持率依然高达87%,给国家还留下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蓬勃的希望。


2.4 2011-2016罗塞夫时代

罗塞夫在2010年接替卢拉出任巴西总统,她主要延续了卢拉的经济政策。但是她的任期之内,全球经济进入了衰退阶段,巴西经济并未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经济陷入滞胀状态。但是民众要求更好的政府服务,降低腐败水平。巴西国内爆发了大量的游行示威活动,反对党对罗塞夫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压力。但是罗塞夫仍然继续坚持卢拉的经济政策,尽力保持社会福利计划,鼓励投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2016年因为卷入了贪腐丑闻而被罢免。


2.5 2016至今 特梅尔时代

特梅尔在2006年4月出任巴西代总统,8月转为正式总统。特梅尔与罗塞夫一样,面临着巴西严重的经济衰退、政府债务赤字、失业率高企和高通胀的局面。特梅尔主张财政紧缩,平衡财政赤字问题。他进一步推动私有化进程,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受到商业部门的欢迎。但是特梅尔上台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收受竞选指控。


(二)巴西经济分析


2.1 经济结构畸形,依赖商品出口

2008年之后,巴西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特别是在2013年之后巴西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负增长,最高衰退达到了30%,陷入了严重的衰退的状态,进入2015年之后,巴西经济才略有好转。从经济结构来看,巴西经济结构非常畸形,服务业比重高达73%。2016年4月之后,巴西通货膨胀水平得到了控制,逐步开始下行并处于稳定的状态。但是,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依然对经济增长呈现负的贡献,经济严重依赖商品服务和净出口。


2.2 资源的诅咒

巴西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充沛,在农产品和矿产品方面具有全球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从巴西经济史来看,咖啡、蔗糖、大豆、铁矿石都成为巴西的主要支出。从出口的结构来看,巴西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占比达到40%以上。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也主要以农贸产品和矿产品为主,除了巴航工业的飞机之外,并没有具有明显竞争力的制造业产品。而半成品中也是以木浆这类初加工产品为主。从出口对象来看,美国是巴西第一大出口国,其次是荷兰德国等欧元区国家,然后是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资源依赖型经济是巴西最主要的特征。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起飞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积累原始资本。然后通过经济结构变迁和制度建设来推进经济现代化是重要的途径。但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很可能使得资源丰富的国家过渡以来自然资源,从而导致资源依赖,这就是“资源的诅咒”。


对比中国、印度和巴西可以发现,这三个国家经济初期都依靠资源或者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完成资本的积累。随后产生了巨大的分化,中国和印度都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而巴西并未实现制造业的腾飞,反而过渡依赖自然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自然资源的过渡丰富,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在制造业还未能成熟的情况下就遭到了淘汰,形成服务业高企的畸形状态。


2.3 债务高企

从卢拉时代开始,巴西的家庭计划就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到罗塞夫时代,全球经济陷入了衰退期,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巴西经济大幅度衰退,导致了政府严重的赤字。到2017年,巴西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政府政府债务达到GDP的35%,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与市政府公共债务水平达到GDP的10%以上。巴西政府债务严重恶化。

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在2002-207年之间,由于全球经济处于繁荣状态,巴西经常性账户和金融想账户逐步扭转了拉美经济危机以来的财政赤字状态。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巴西经常账户和金融资产账户再次出现了大幅度赤字。国际债务水平高企。

3

特梅尔危机的影响


3.1 特梅尔的政策

2016年特梅尔上台之后,在巴西推动国内宪法修改,限制公共开支预算,旨在降低政府赤字,使得政府财政赤字水平能够低于通胀水平。这实际上通过改革巴西庞大的养老金计划来实现财政紧缩。如果巴西不实施财政紧缩,巴西政府很快将破产。特梅尔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紧迫性。金融市场响应的表现也非常积极。

特梅尔的改革在巴西较难推行。首先,特梅尔的紧缩计划势必影响到巴西国既得利益团体,面临的阻力较大。在民众当中也很难获得支持。其次,特梅尔是通过弹劾前总统罗塞夫上任,在巴西国内的支持率并不高,甚至一度被认为是政治不忠诚的代表。第三,巴西仅仅依靠紧缩财政是不能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特梅尔的政策缺乏响应的框架和计划。因此,特梅尔的改革进展缓。


3.2 对全球金融的影响

从金融市场市场来看,特梅尔如果一旦下台,市场将面临新一轮的动荡。这对大宗商品市场会产生最直接的冲击。其次,股票市场和巴西债券市场。特梅尔下台将使得巴西经济改革停滞,巴西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其次,特梅尔下台使得巴西财政紧缩计划搁浅,巴西主权风险迅速上升。但是,从全球金融市场对特梅尔下台的消息反应来看,市场表现平淡。

3.3对中国的影响

巴西是中国第9大贸易伙伴。从进出口规模来看,中国对巴西始终保持着贸易顺差。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国与巴西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金额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来看,中国进出口往来最多的是亚洲地区,其次是欧洲地区,拉美地区进出口贸易仅占10%左右。对巴西的贸易和投资占大约占中国贸易水平的2%左右,影响并不大。


从投资的角度来,中国对巴西的投资水平也属于较低的水平,2015年巴西对华直接投资只有5亿美元。中国对巴西金额更低,2016年大约为2亿美元左右。巴西对中国的投资影响远小于贸易带来的影响。因此,通过金融渠道影响中国的可能性更小。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