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信贷风险管理
学习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今天你学习了吗?我们专注信贷领域,每天20:20更新,25万用户关注,创办宗旨是为了满足信贷人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完善自我的需求,与您分享最新资讯、业务知识、实务技巧。关注我们,每天临睡前拿出10分钟,做更好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暖气片上做了个小窝 -20241224225710 ·  2 天前  
木紫午盘  ·  12月24日 反包大涨 ·  2 天前  
木紫午盘  ·  12月24日 反包大涨 ·  2 天前  
财经杂志  ·  并购升温,券商机会在哪?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信贷风险管理

城商农商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信贷风险管理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19 20:19

正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一篇,主要想谈谈国内城商农商行的未来十年。

我打算照着散文来写了,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争取做到形散神也散。

根据银监会数据,国内目前有133 家城市商业银行、859 家农村商业银行,总计资产规模占整个银行业22%左右。

我觉得,十年之后,回过头来看2017年,一定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许,中国银行业的转折点,就发生在这一年。

很多转折点,在过了之后,我们才蓦然回首发现。

过去十几年,是国内银行业突飞猛进的历史。在金融管制、垄断、息差保护的背景下,银行是躺着挣钱,有些银行挣得都不好意思了。

最近两年,虽然赚钱比以前难一点了,但是也是坐着挣钱。从规模百亿级的到规模万亿级的,哪家银行不是资产负债规模、利润指标逐年上升?

但是今年,情况有些不一样。各家银行,尤其是中小型的城商农商行,感觉今年日子过得比较艰难,利润指标难以完成。

这不能主要怪监管政策。如果监管政策取消了,是不是银行日子就好过了?继续大发展了?

也不能完全怪市场不好。债市,股市,经济环境是不好。但是以前也有市场不好的时候啊!

风雨欲来风满楼,见落叶而知秋。有些东西,是过去也出现过的,而有的东西,是最近两年深刻的结构变化。

比如说,最近两年,城商行、农商行、还有一部分股份制行,同业业务迅猛发展。同业负债方面,也就是指同业存单和同业非保理财。同业资产方面,包含了太多的内容了。

你说这些行为什么花那么大力气发展同业业务呢?因为规模上的快啊,利润增速高啊。背后反映的是什么现实呢?传统业务:零售和对公增长乏力啊。

比方说零售,现在个人存款流失各家都很头疼。试问,现在哪个人把大部分钱放在活期定期存款里?大部分都买了银行理财或者其他资产了吧。也就是说,要么个人存款量上不来,要么就转化成高成本负债了(银行理财)。

过去一些城商农商依靠当地的网点条件,还可以吸收很多农民伯伯的低成本存款。现在不一样了,老百姓鸡贼着呢!当地各家银行的竞争,股份制银行入驻当地等,使得老百姓是谁出的价格高就存谁家。移动支付的出现,也使得现在跨行转账变得极为简单,手机上操作一下就行,切换成本极低。

再说对公存款。以前是一杯白酒一个亿,现在谈感情也要讲价格。结构性存款,不就是高息揽储嘛,没办法啊,负债成本提高是现实。

同业负债,本来就是随行就市的,利率中枢能分分钟提高。

所以说,银行的总体负债成本的利率中枢在逐步抬高,是一个长趋势。这是利率市场化和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你去看看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后的负债成本,也是逐步抬升的。

回过头来再说资产。传统的信贷资产这块,不用我说了吧。我估计真实的不良率全行业得5%,城商行农商行估计得快到10%了吧。

也不能完全怪银行。权威人士说了,中国经济长期L型格局不变。这种情况下,不良率上升是必然的。以前是政府项目贷贷贷,现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负债卡的很死管得很严,不能让这个庞氏骗局再继续下去了。

金融同业资产,是过去几年增速特别快的一部分。基本上,得占到全行资产的1/3到1/2之间。很多小行,光这块就贡献了快一半的全行利润。

不过这块,我们得思考一下利润是从何而来的。这里面有多少是银监会所谓的“三套利”得来的,有多少是“吸收负债-委外”得来的,又有多少是靠自身的投研能力得来的?

规模这块,MPA体系基本上把银行表内表外的规模增速限死了。利润率这块,市场和监管环境的变化,使得不再简单粗暴就能轻松获利了。

说白了,银行负债这块成本一直在抬升,而资产端收益非常不确定且风险加大。经营利润=收入-成本。靠做大规模这条路也被限死了。不说也明白了吧。这就是今年很多银行面临的困难。

这个趋势一定会持续下去。2017年可能就是这个转折点。未来十年,银行的日子,尤其是城商行和农商行,变得越来越不好混了。这背后的根源,我觉得一是利率市场化下的同业市场竞争,二是金融科技(如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的飞速发展导致的金融脱媒。

显然,很多银行领导层都看到了这个趋势和问题。穷则变变则通嘛!所以呢,你会看到各家城商农商行,都在积极定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

我看过不下10家城商农商行的未来发展战略。发现了其中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各家转型,都谈什么大力发展零售、对公、同业三驾马车;稍微是时尚一点的,还会加上科技。

问题是,所有人都是一个战略,那能叫战略吗?和别人做着一样的事,再期望产出不同的结果,有可能吗?我们不需要跑的比老虎快,我们需要的是跑的比同伴快。

再说了,把能想到的业务都点到,就和撒胡椒面似的,效果还真难说。所谓战略,就是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哪些取哪些舍,这才是核心。如果所有业务都要面面俱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业务都没得到充分的资源。

你说你打造零售战略,你得想你怎么和大行和股份制竞争吧,能竞争得过不?

所以,这个城商农商行的未来十年发展战略,得立足于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一定要有所取舍,并且能够执行下去而不是空洞喊口号,才能真正见效果。

每家行的资源禀赋优势肯定不一样,所以,战略肯定也不一样。

不过呢,我觉得如果看十年后,哪些城商农商行能脱颖而出,还是有些端倪可以去观测的。

一个,就是那些获得资本扩充的银行。MPA已经把银行的内生增长规模限死了,依靠每年利润积累,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IPO、大股东注资,兼并重组都是资本扩充最重要的方式。十年后那些脱颖而出的银行,肯定是资本补充比较充足的银行。你看最近几年,A股银行上了好多家,上不了A股的也赶紧上H股;有些城商行在省政府的主持下,搞银行合并抱团取暖,就是这个思路。

二个,就是实行了市场化的的专业人才制度和绩效激励制度的银行。过去银行是躺着挣钱,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很多银行觉得离开了你地球还不转了啊?换了谁都一样,靠的是平台赚钱。未来,尤其是金融市场业务,高端专业化人才对银行的作用不言而喻。怎么留得住专业化人才呢?得靠绩效激励制度啊。你想想最近几年,哪些城商行发展的比较好呢?如果想不通这一点,觉得你做我做他做都一样,那基本上也就知道十年后处于银行业什么梯队了。

三个,那些总行-分行-支行业务联动的银行。这点,大行和股份制现在做得都挺好,分支行就跟打了鸡血似了拼命拉业务,无非就是绩效考核指挥棒的效果,大大减轻了总行的业务压力,并且所有的业务都能通过分支行这个触角,建起了高效的营销渠道。有些先进的城商行,已经在这么做了;而大部分城商农商行,还处于传统业务阶段。

最后,那些执行力超强的银行。相同的战略,拼什么?拼的就是执行啊。咱们看看过去几年那些行喊过的那些战略,什么人才立行,什么科技立行,等等,哪些是落到实处了?如果战略不落到普通员工层级,基本上也就没什么用。

那些到底是重视科技,重视同业业务,还是啥的,我觉得是具体的业务执行层面。最重要的,如果不解决上面提到的4个本源问题,再多的业务战术也难以产生效果。

毛主席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十年之后,见分晓。



互动

看完了这篇文章感觉怎么样?

觉得不错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哟!


一个专注信贷风险管理的公众号

ID:minjianjinrong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