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破解“看病繁、看病难”
近年来,杭州市卫生管理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和以民为本的理念,创新发展健康医疗信息化工程。从人民群众反映最直接、最强烈、最迫切的就医问题入手,利用信息化手段,助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解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和突出问题。
一是改革传统诊疗流程,破解“看病繁”问题。首先,研发并推广“诊间结算”专有技术,同时推出“出入院床边结算”业务,并延伸至医技科室和停车食堂等所有收费环节。其次,提高医院自助服务便捷化程度。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统一预约服务平台,预约服务的精准率达70%以上。所有市属医院都设立“自助服务区”,推出了24小时自助挂号服务,使杭州市民逐步习惯于选择预约服务和自助服务。
二是均衡优质医疗资源,缓解“看病难”问题。一方面,杭州市通过建设远程会诊平台,推动优质资源纵向流动。杭州市创新实施了“县域城乡优质资源共享”、“市属医院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质资源共享”和“城市辐射县域”。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双向转诊平台,促进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杭州市建立了全市统一的连接所有市级医院和城区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平台,90%以上的在杭省级医院也加入了转诊平台。
三是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促进医疗信息协同共享。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区域信息互通共享;开展个人健康自我管理。
市卫生计生委以“全城通”应用、“全人群”受益、“全自助”服务、“全院通”结算为方向,推进了智慧医疗应用的广泛覆盖,颠覆了几十年来的就医模式,产生了巨大的规模效应。杭州特色的“智慧医疗”体系具备理念先进、技术先进、模式新颖、管理精细、机制创新、成效显著6个方面的创新和特色,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及时性、便捷性和公平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市民卡集成应用带来更多便捷实惠
杭州市民卡公司坚持“利民、便民、惠民”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拓展信息惠民应用领域、扩大信息惠民覆盖区域、创新信息惠民手段三大主要任务,努力为百姓提供更便捷、更实惠、更贴心的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
在智慧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方面,通过市民卡的集成应用,助力杭州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全方位智慧医院以及智慧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在智慧支付方面,市民卡着力打造预付卡支付、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三位一体的支付网络、APP综合应用平台和便民缴付费平台为基础,该平台以建立了“便捷应用、智能支付、惠及用户”的智慧支付体系;在智慧交通信息服务方面,市民卡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第三方结算平台,打造智慧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配合市政府推进创新型出行模式的实施和推广,降低城市交通压力;在市民卡公共服务方面,推广市民卡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杭州市民卡公共服务应用以公共图书馆、公园景点、学生第二课堂、公共体育场馆、群众文化设施等应用为代表;在惠民征信服务和市民数据库建设方面,借助市民卡建立较为完整、科学的第三方个人信用惠民服务体系,并通过个人征信服务平台与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信息交互,有机结合成完整的信用体系,将市民卡打造成为杭州市民的“诚信卡”。同时,加快建设个人征信系统,进一步整合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搭建“市民数据库”,实现应用系统相互之间的无缝衔接和信息共享应用;在互联网金融服务方面,依托市民卡的客户、征信和数据信息,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市民卡用户提供贷款、理财、资产交易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市民卡区域合作应用方面,通过市民卡资源整合,实现杭州市民卡运营管理的平台统一,基本实现杭州都市圈内一卡通。全面启动区县(市)市民卡中心公司化整合工作,进一步促进市民卡服务应用城乡一体、全面覆盖。同时,加强与都市圈城市的一卡通应用合作,参与全国金卡工程城市卡运营联盟TSM平台建设运营,实现城市间互联互通,合作共赢。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培育诚信风气
杭州市自2002年提出建设“信用杭州”以来,经过10多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2014年通过技术支撑及系统改造升级,杭州市将过去封闭式的“杭州市联合征信系统”改造成为相对开放的“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公共信用信息从幕后推向全社会。目前,“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经上线运行。
“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由“一网两库三系统六功能”组成,包括“信用杭州”门户网站,法人信用数据库和自然人信用数据库,公共信用信息发布系统、现场查询系统和政府联合信用监管系统。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杭州市坚持需求引导,注重可操作、可落地、可实施。一是实现信用信息归集的立体式互通对接。平台实时归集了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团市委、市编办、公安、市场监管、环保、人社等27家政府部门83类625项6亿多条的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信息,实现了“四个对接一个延伸”(即:与省信用平台、兄弟城市信用平台、人行“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系统”、阿里巴巴网络信用体系的对接,并延伸至区、县市)。二是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开放的分类管理机制。制定《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分类等级管理目录》,在全国率先通过制度形式,明确将公共信用信息划分为社会公开类(A类)、授权查询类(B类)和部门共享类(C类)三类。其中,A类信息可通过“信用杭州”网站或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发布平台实现查询;B类信息在本人授权的前提下,可通过现场服务网点查询;C类信息仅供部门内部共享查询使用。下一步,杭州市考虑设立商务应用类(D类),以推进信用市场化和第三方服务。三是注重平台功能和服务的社会公益性。平台建成了“一网两库三系统”,实现了信用发布、信用查询、信用分析、信用核查、反馈处置和数据监控六大功能。四是建立联动共管、联合监管失信惩戒机制。建立与工程建设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司法执行和行政管理等多个部门的联动,构建“让守信者得益,让失信者受限”的机制。
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杭州模式
杭州市通过创新城市信息化的建设,在信息惠民领域大力促进应用模式、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加强顶层规划指导完善推进机制。为做好城市信息化建设,杭州市注重加强顶层体制设计,做好政策制度安排。重点强化“一把手”领导的推进工作机制。打破信息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促进公共服务的多方协同合作、资源共享、制度对接。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机制。
建立政企合作创新投资建设模式。杭州市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运营的作用。探索建立了由政府、运营商及相关行业企业共同投资,解决方案提供商、设备生产供应商等多方参与建设的城市信息化建设运营体系。
创新建设理念。杭州市将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理念贯彻落实到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全流程、各环节。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落地。
创新城市信息化的投资建设机制。完善政企合作的政策制度,完善项目运维的财政投入和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运维的机制,建立政府采购服务的机制和模式。充分整合社会各方面优质资源,采用政府与市场合作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和力量,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城市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服务。
创新市场化的建设运营模式。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市场化运营,实现公共服务项目的可持续商业化运行,在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创新运维商业模式,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城市信息化工程建设和商业化运营模式,通过增值服务、电商、广告等灵活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提高项目的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
再造业务流程提升便民惠民水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务流程再造、优化组织流程。制定和完善网络条件下的跨部门协作体系和制度,促进管理创新,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本文作者刘吉超、宦茂盛系国家信息中心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