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一个结论,根据中原地产年度报告,2018年主城区住宅可建面积供应成交为历年
新低
,郊县土地供需创历年
新高
,这意味着住宅供地正逐渐
从
主城转向郊县
。
这种情况下,想要买进主城的难度当然在增大,但也不意味着,在郊县买房就有多容易……
通过梳理去年的新房和土地供应情况,我们发现了在各个区域购房的难易程度,以打星方式作为标准,其中五星为最高买房难度,一星为最低。
注:文中“去年”指2018年
怡心湖、斑竹园、北部商贸城、西河、皇冠湖、九江、金堂、新津、邛崃
上述片区,是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在售新房的地方。
简单来说,这些片区,目前还处在
早期发展阶段
,对非地缘性购房者而言,也是区域抗性相较更大的片区,到这里买房,人们考虑得更多的不是买不买得起,而是愿不愿意接受。
比如,此前曾被广泛关注的
怡心湖片区
,在去年迎来了四大高改项目的陆续开盘,除了首先开盘的项目售罄外,其他三个项目均有摇号剩余房源,成都人对于一个全新片区的购买意愿可见一斑。
△2018年11月,怡心湖和别的新区一样,是个超大工地
换个角度看,这些区域有着
充足可售房源
,也让其成为了人们能轻松用掉“房票”的地方。
锦江生态带、新川、双流、北湖、武侯新城、八里庄、光华新城、犀浦、大面、都江堰、青白江、崇州
上述12个片区,是去年成都各个圈层新房供应量靠前的板块。
一个很相似的地方是,去年这些供应靠前的片区内,大多有一个超级大盘在连续出货,撑起了整个片区的新房供应。
比如,锦江生态带里的
中海锦江城
,去年成交了5243套房源,还创下了年度销售85.63亿的成都单盘销售记录。
△有江景加分的锦江生态带,去年出货很多
这样的超级大盘,就像是一个新房出货王,几乎出现在每一个供应靠前的区域。
在双流,出货王的名字叫做
蓝光长岛国际社区
,年度成交3696套;在大面,出货王是
世茂城
,年度成交2027套;在犀浦,出货王变成了
万科理想城
,年度成交3060套。
一些没有超级大盘的区域,则因为几个项目的陆续开盘,也让片区走上了新房供应的巅峰。
比如,去年位列主城区成交面积1、2名的新川和北湖,就是分别由
金地天府城
和
融创香璟台
,以及
北湖国际城
和
华宇旭辉锦秀花城
提供了大量新售房源。
实际上,一些出货王仍有不少待售房源,如果再算上部分项目的摇号剩余房源,
可以说2019年比较“
容易
”买到新房的区域,就是在这12个片区之中了。
东升、麓山、中和、外光华、大源、金融城、神仙树、五块石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这些片区的新房供应还算充足,但每个片区都或多或少有着一些无形的购房门槛。
有的门槛是贵。
比如去年成交面积达27万平方米的
金融城
,这里的住宅成交单价领跑成都各片区,这里买一套房可以在其他片区买一套半甚至两套,工作在金融城的人,多半都不住在资格的金融城里,恩恩,我们没说南城都汇。
△流光溢彩,不,流金淌银的金融城
有的门槛是远。
比如
天府新区麓山
和
双流东升
,一个距离天府广场20公里,一个要靠刚开通的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拉近与主城的距离,对于购房者而言,后期通勤问题不容忽视。
有的门槛是现状还有待提升。
像
中和片区
,高大建筑玻璃幕墙与小街老房混搭而成的城市界面,显示出这里仍处在发展巨变中,让人对这里的未来生活难以生出确定感。
△2019年1月中和街景
兴隆湖、龙潭寺、建设路、十陵、万年场、琉璃厂 、驷马桥、高新西区、温江、二环内的中心城区
上述片区有一个相同点,供应偏少。去年全年,上述片区的新房供应量都没有超过30万平米。
△万年场已是密难插针
上述区域,大多处于主城区,因开发土地新增有限,供应偏少也在情理之中。
兴隆湖产城
一体规划下,住宅更多定向为入驻企业员工,几无对外销售;
而
温江
作为去年近郊唯一供不应求的区域,2018年全年供销比仅为
0.88
,想要在温江买房,是近郊区域中比较难的。温江买房,也有差别,温江新城比温江老城要卖得更好。
内金沙、凤凰山、公兴、新繁、团结镇、华侨城板块、安靖、德源、海峡科技园、石羊场、包江桥、东部新城、洛带、世纪大道板块、内双楠、内光华、一品天下
这十来个区域,是目前成都范围内买房难度最高的,因为过去一年(2018)里,这些片区都没有新房源入市。
不过,各个片区的具体情况略有不同。
比如
内金沙
、
内光华
和
内双楠
和
一
品天下
这几个区域基本是挨在一块的,片区开发较早,成熟度高,加之去年几乎没有土地供应,这也意味着,入住这几个片区,二手房是更加便捷的途径。
而像
双流公兴、城北凤凰山、郫县德源、温江海峡科技城
等区域,则属于城市圈层外拓过程中冒出来的
新兴片区
。
无论是城市基础建设还是片区商业配套,都还在逐渐成型的过程中。
所以去年没有新盘入市,反倒显得正常,今年这些城市新区的新盘能否打破零供应,还是和区域的城市配套建设情况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