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忆安姑娘
51好读  ›  专栏  ›  忆安姑娘

《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之回味经典  20

忆安姑娘  · 简书  ·  · 2018-06-01 06:4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8年5月31日    晴      忆安姑娘

一、《地海巫师》

大片,看这部小说的感觉,就是眼前总是出现大片那种恢弘的场景及气势,从一个文字热爱者的角度来说,对作者的写作水平绝对是崇拜无比。

昨天在儿文群里,若儿还提出了一个关于架构类似的问题,简单说就是套路。武老师说不要紧,有新意就行,我也认同。其实很多套路都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是经得起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的考验的,所以变来变去,大抵也会有些相似的东西,比如歌颂勇敢、善良、正能量。

我先捋一下这个故事的大概脉络:一个小男孩,父亲是青铜匠,母亲在他一岁时去世了。七岁的时候,他学女巫姨妈的样子,对着羊念咒语,结果被姨妈发现了他可以成为大法师的潜力,于是,开始教他魔法。十二岁时,村里来了一艘外地的商船,烧杀抢掠,结果男孩儿表现得很英勇,为保卫家乡和人民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然后,一名神秘伟大的男法师出现了,收他为徒,跟男法师离开了村庄。

有一次,在他新生活的环境里,他遇到了老领主的女儿,小女孩让男孩召唤幽灵,结果他真的召唤来了,差点闯了大祸,幸好被师傅解救,最后又送他离开,去一个岛上学习更高级的法术。

故事讲到这里,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很多故事,都是这样的套路。我们在往下看。

男孩儿在巫师学校里,遇到了好老师,交到了好朋友,还有了仇人,完成了少年时期的成长。十八岁时,男孩儿被授予巫师称号。他离开学校,来到一个小岛,成为那个小岛的坐镇巫师,然后他遇到了困难,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开始了,在师傅的指引下,他最终战胜了困难,完成了成长。

整个故事的架构并不复杂,也很套路,可为什么作者可以将它写成经典之作,那就是内容的不同,情节、人物的刻画、叙事的方式等等,处处引人入胜。尤其是他需要战胜的不是什么恶龙,或者怪兽,而是自己的影子。原因是他打破了光明与黑暗的平衡,把世界撕开了一个口子,一个没有头,没有脸,像怪兽一样的影子爬了出来,扑到他身上,狠狠地撕咬他,牢牢地粘在了他身上。虽然被师傅救下了生命,但那个影子从此让它再无宁日。后来再师傅的指引下,他不再逃避,而是转过身,去追逐那个影子,也就是主动去战胜心里的恐惧。

杰德,这个男孩儿的名字,他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英雄,他战胜的是他自己,是精神层面的敌人。在主人公的身上,不再是只有正面的力量,也有了黑暗的存在,这更像是代表着我们普通人一样,不完美,但可以追求完美。有心魔不可怕,但要有勇气去面对心魔,去寻求对立面的调和与内心的平衡。

关于平衡,大概是作者非常想表达的思想之一。这种平衡,我理解的是更多的是真实。比如在巫师学校,杰德将石头变成钻石,并且询问老师如何能长久地保持它是钻石的样子?神手大师对他说了一番非常重要的话: “你千万不能改变一个东西,一块儿石头也好,一粒沙子也好,除非你知道那个行为会带来什么好处和恶果。世界是平衡的,处于平衡状态。一个巫师变形和召唤的力量,可能会动摇世界的平衡。那个力量是危险的。极其危险。它必须听从知识,为需要服务。每点亮一根蜡烛,就会投下一道阴影…… ” 包括主人公身上的恶,也是一种人性的平衡,关键是要找出保持平衡的点,让 “光明与黑暗相遇、交汇,融为一体。”

二、《风与树的歌》

安房直子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三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大概是文字间那种自由的气息吧。

说说《风与树的歌》里的《狐狸的窗户》这个故事,主人公“我”在山上迷路了,发现了一只白色的小狐狸,并一路跟随着它,希望可以找到它的窝。然后,这只小狐狸变身成了一家印染店的店员。故事看到这里,让我想起了《聊斋》,遇见狐狸,狐狸变成人,然后呢?很期待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说实话,这本书,书里的故事我都太爱了,我一口气看完了它,除了陶醉还有感动。

看了她的故事,我甚至会想是不是厉害的作家都与常人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看世界的角度也不同。安房直子说激发她写《狐狸的窗户》的,是一片蓝色的花田。她的灵感,常常来自心底的一幅图画,然后她会迅速抓住这种创作的热情,将它付诸笔端。在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她一连几天都沉浸在自己心中的这片蓝色的花田,包括主人公猎人“我”,和白狐狸,都是顺其自然地跑进了这片花田。这样说看似有些偶然,其实这是源于作者的思想里,或者说她自己创造的一个精神世界里,本身就有了各种神奇的存在,它们就像是她的朋友,好朋友,会经常来看看她。而她,虽然不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主人,却实在是一位值得结交的好伙伴。

用彭懿的话说: “死亡、孤独、温情、爱以及缱绻的思念,都是安房直子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死亡,曾经是儿童文学的一大禁忌,但安房直子却没有回避这个话题,她总是从一个温柔女性的视点出发,把一种淡淡的哀伤融入到自己那凄美、梦幻般的文字当中,写出一个个单纯的近乎透明,但却又让人感受生命的怆痛与诗意的故事。”

三、《毛毛》

我认为这个故事里最神奇的人物设置就是灰先生,他不是一个人,他们有成片上万。他们开着灰色小汽车,穿着蜘蛛网一样的衣服,脸是灰的,帽子是灰的,叼着灰色的雪茄,胳膊下夹着灰色的公文包。当他们走近人们的时候,会带来一种逼人的寒气。

在主人公毛毛第一次发现了一个灰先生的时候, 毛毛问他:“难道没有人爱过你吗?”灰先生突然缩成一团,话像开了闸似的从他嘴里倾泻出来:“任何人都不能知道我们的存在,也不能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只有我们不被人发觉,我们才能开展工作……这是一种艰苦的工作,要一分一秒地挤出人们的寿命……我们把那些时间据为己有,我们需要它们……”他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嘴,恳求毛毛忘掉他说的那些话。毛毛终于听到了灰先生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声音。

这个设定实在是太奇妙了,我自己试想了一下,如果是我要写一个关于启发人们该珍惜宝贵时间的故事,我会以一种什么形式,建立怎样的人物来凸显人们对于时间的浪费?答案是我一定想象不出这么有趣的设定,一个灰先生的诞生,立刻让故事活了起来。话说,大概十天以前,我脑中突然有一个想法,想写一部关于时间的小说,背景设定在未来世界,想表达的就是一种对慢生活的追求,对认清内心世界的思考的重要性。在看了这个故事以后,我犹豫还要不要写我的故事了,因为在大事面前有些望而却步了。然而转念一想,现在的写作无非就是不断练习的一个过程,有什么好怕的。

当我读完故事,细细再品味回顾的时候,依然不减对它的热爱之情,觉得可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决定要再读一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