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精彩视频,解开这个谜团。
夜幕降临,
西安的一条老街亮起星点华灯。
突然,
不知从哪个角落传来一声吼叫,
铿锵有力震破刹那的清静。
无论当地人还是专程前来的游客,
此刻都默契地交换了眼神:
尚友茶楼的秦腔演唱开始了。
掀开幕帘,
绕过古色古香的屏风,
观戏的椅子上早已坐着好几位客人。
国家一级演员、
秦腔表演艺术家张全会
正在舞台上卖力演出。
他用丹田运气,唱腔激越高亢;
有时候脖子一缩、瞪眼怒目,
眉毛随之不停跳动;
有时候双手来回游走,
忽然用力抱拳,
扳直的身体向前微倾,
但脚步依然稳稳扎在原地。
一场用尽全力的演出过后,
年逾七十的他往往觉得腰酸背痛,
但稍息一晚后,
明天还是照常风雨不动地前来。
“这些年坚持演出不容易,
怀着这股坚定信念的人不止张师傅一个。
在他的背后,
有一群热爱唱腔的本土老戏骨。
他们每晚都声情并茂地演出,
不仅是秦腔,
木偶戏、皮影戏和华阴老腔,
都是一整晚全套戏目的内容之一。
华阴老腔最初作为皮影戏的配乐,
2000年才从幕后被发掘到台前,
并加入更多夸张的表演元素。
正中央的主唱老师傅抡圆胳膊,
用枣木块猛力敲击条凳,
发出清脆的巨响;
胡琴、唢呐、梆子、钟铃......
一时间乐声人声鼎沸齐鸣,
把全场气氛推向最高潮。
这群头发花白的老艺术家们,
凭借质朴的乐器和真诚的演技,
牢牢抓住了全场观众的心。
“现在的年轻人都追捧马云,
还哪有人想学这些老掉牙的传统技艺?”
琴师来运先生遗憾地叹息道,
脸上神情略显落寞。
但如今除了陕西关中平原一带,
秦腔的知名度和地位
在国内其他地方并不算高。
而“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
三千万陕人高唱秦腔”,
也快要成为一群老年陕人
自娱自乐的悲鸣绝唱。
贾平凹曾写道:
“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的民众,
故大喊大叫的秦腔之于他们如生命。”
千百年来,
当这黄土高原上的农民
在田野里累得筋疲力尽,
便拉住老牛,站立犁沟,
来一段震人肺腑的秦腔,
所有关节的困乏立即一扫而空。
旧时候,
陕西穷苦人家上不起学的孩子,
都爱到村口听秦腔。
《苏武牧羊》、《火烧赤壁》、
《玉堂春》、《三娘教子》......
神话故事、英雄传奇
或悲喜人生中的无限道理,
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下一代。
“虽然现在的娱乐方式变多了,
但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
我们有义务把它传承和发扬出去。”
尚友秦腔茶楼创始人
梁庭僡老师如是说。
承载着老艺人们对中华文化无比热血的梦想。
整晚演出结束后,
梁老师年仅7岁的小女儿登台献技。
稚气未脱的脸蛋和身姿都
散发出唱腔的天赋和自豪的神采。
“有一天,她站上舞台,
就自然而然地唱起了秦腔。”
梁老师惊喜之余更感到欣慰:
如果你也想感受这项
古老而精湛的传统歌舞技艺,
欢迎择一个清闲之夜造访这家茶楼,
听一场穿越千年而来的壮丽秦腔。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玩得讲究,住得更不将就。Booking.com缤客,130万家住宿遍世界。发现全球的奇妙住宿,从关注的一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