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在现实中,善恶报应有时候并不会表现得那么明显。中国古典悲剧《窦娥冤》中有一段唱词,写道:“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那么,苍天又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和手段来对人间的善恶是非进行评判呢?
《太平经》有云:“善者自兴,恶者自病,吉凶之事,皆出于身。”是说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善恶的种子,今日所做之事必定是明日果报的根源。道教在看待此问题的时候,着重强调要把善恶报应的关系放到宗法体系中去认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便是儒、道两家均强调的“承负”之说。道教讲的是‘承负’,着重强调祖先积德行善,则可荫及子孙;若先人屡屡犯过作恶,后人将无辜蒙受灾祸。
在“承负”说的理论架构下,人们为善、为恶不仅仅是和以后的某种报应相关联,而是将善恶报应放在和身边万事万物相关联的完整体系中去认知。老子讲“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承负”的根本理论依据,也正是天道运行的基本法则。天道,是道家推行的一种效法于自然万物的思想体系,其核心观念是“一气化三清”。这既是道家的神学观,同时也包含着道家的宇宙生成论。在道家的认知中,天地间的一切——包括人类在内——都是阴阳运化产生的。神仙对人世间的掌控,不会体现于直接参与人类的日常行为中,而是通过阴阳的协调与运化,使万物实现自生自灭、天生天杀的自然之道。
万物得以有序运行的基础,就是阴阳消长的过程。阴阳共同构成了物质的整体,所谓“孤阳不长,孤阴不生”,万物皆是阴阳的结合体,或阴或阳的单方面增长或消亡,都是不符合道的运行法则的。放到人间社会中,此方法同样适用。善恶是和阴阳相对应的,只有平衡阴与阳、善与恶的关系,整个社会才能向着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更迭,必定都逃离不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阴阳互相制衡的永恒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