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广州的一处隐秘腹地,是
2km
景观绿轴的终点。设计者将建筑想象为都汇秘林,在车水马龙的城中打造隐于市的一方桃源。作为社区景观廊道的延续,项目顺应地势,打造了
1.3
万
㎡
的下沉式三层立体园林。这组由
14
座
42m
高的小高层建筑围合成的群落,是一组带有未来式宣言的建筑。在限定的
408
户样本中,建筑与设备自成体系,拥有自适应的冷热循环及先进的通风系统,被誉为“会呼吸的建筑”。
©
汉森伯盛
©Cicada
©
是然建筑摄影
02.
设备建筑一体化
得益于“恒适系统”的赋能,建筑可自主完成供暖、制冷和通风。“恒适系统”是一种比传统空调舒适度更高的空气调节系统,在高保温隔热的外围护基础上,采用毛细辐射对室内进行制冷或采暖。这是通过由陶瓷面板、铝板、
断热铝合金双面
Low-E
镀银玻璃
与外遮阳电动卷帘组成的体系实现的。设计能够有效地隔绝热气,减少建筑的冷却负荷,增强建筑的韧性。当需要供暖或制冷时,从每楼栋地下设备房汲取的水源通过内嵌入墙的毛细辐射管道循环流动,而达到控温的目的。
©是然建筑摄影
03.
高
-
低技结合
建筑立面采用陶板,是以建筑科学的角度再诠释传统的可再生材料。以黏土为基础材料,挤压成型,具有优异的耐久性,低技术生产的陶板完全覆盖建筑物的表面,为建筑提供了必要的遮阳,其独特的中空设计不但减轻了自身的重量,更促进了建筑表皮的空气流动。在夏日有助于隔热,在冬天能减缓释放热能的速度,有效降低建筑内外热传导,尽可能使建筑在全年保持恒温状态。与玻璃幕墙体系不同,陶材料表面满布孔隙,这种多孔结构可吸收部分声波,减少北侧和东侧快速路的噪音干扰。
建筑造型趋向于有机形态,刻意保留圆角与弧形,除了来自大自然的灵感,更重要的是弧形有利于气流循环,使建筑的热增益分布更均匀。为维持恒适系统运行效率最大化,建筑结构采用了五重保温隔热设计,对建筑不同墙体结构使用定制化的保温材料和策略。经能耗测算,全套技术体系的应用能使建筑达到
70%-90%
节能标准,比参照样本节约
30%
。
04.
理论重写
设计的成果来自于对当地人居住习性的研究,项目的关注点是如何在日益变化的生存环境下保持舒适体验的进阶,其目的是在停滞现状中发展出新的居住方式概念,实现更舒适并更高能效的未来居住表现。来自上海朗绿建筑科技的工程师参与了本案的跨学科合作,重点是开发符合本地域特征的气候适应性策略,以及就此对新型居住概念的引入。在这次的课题中,设备即建筑。传统的设计流程被颠覆,设备首次被置于项目设计的优先项。在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的未来,用以调节建筑环境的设备体系将在空间营造中扮演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一切,为了舒适。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E3
实验住宅
方案设计:
spdg
设计单位: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
主创团队:汉森伯盛高端住宅事业部
施工图设计:广州汉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
Martin Kemp Design
、
2pir Design
景观设计:
Cicada
主要功能:居住建筑
建筑面积:
157,437.54
㎡
设计
/
竣工年份:
2021/2024
项目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汇景路
摄影版权:是然建筑摄影、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