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周不能作为主要肉类饮食的牛,说说唐代肉类饮食中占比较大的羊。
吃羊的流行也是有它特定的社会背景的哦!
养羊业的发展和羊肉饮食的流行与唐代以前南北朝时期草原民族入主中原有很大的关系。
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向中原大量迁徙,其他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在此时进入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交流频繁,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上也相互影响。少数民族喜欢吃羊的习俗也在中原地区流行开来。
唐朝时北方的胡食流行,在唐诗中有很多描写胡姬酒肆等的场景。酒家的“金鼎烹羊”没准也是一道美味的水煮羊肉。
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红逼铺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盘初脍鲤,金鼎正烹羊。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赠酒店胡姬》
皇室成员有不少吃羊肉的记载。比如唐太宗长子李承乾崇尚突厥风俗,在皇宫中说突厥语、穿突厥服、建突厥部落,并亲手将煮熟的羊肉用佩刀割下来大嚼大吃;唐肃宗李亨做太子时陪同唐玄宗一块食羊腿肉。
唐朝接待外来藩王,特别是西北少数民族藩王时,羊肉是主要的肉料。既照顾了少数民族藩王的饮食习惯,也体现了官方的重视。
自亲王至五品官,朝廷均供给肉料。亲王以下至二品,每月有羊二十口,猪肉六十斤。三至五品只有羊肉而无猪肉,依品阶,数量上又有差异 。可以看出羊肉在皇族和中高级官员的肉类饮食中占有很大比重。
朝中所设的“廊下食”也为官员们供给羊肉,每日要供三只羊给五品以上官员。
官员们平日里除了自己吃,在红白二事宴请宾客时,羊肉也是重要食料。
从宫廷中的“烧尾宴”可以看看高级宴会中羊肉菜肴。烧尾宴是唐代大臣们初次拜官或升迁时,为感谢皇帝进献美食的宴席。
羊皮花丝:可能是羊胃肚丝。红羊枝杖:可能是烤全羊。升平炙:是用羊和鹿的舌头拌和制成的一种精细菜品。——《清异录》
如此美味,非常人之所得!
平民的生活水平肯定不能和皇族官员相比,但是偶尔吃一次羊,有的人家还是能够实现的。
唐显庆中,长安城西路侧有店家新妇生了一个小男孩。满月之日,为了庆祝,就准备杀羊煮肉招待亲族。
月满日,亲族庆会,欲杀羊……将肉就釜煮。余人贪料理葱蒜饼食,令产妇抱儿看煮肉。——《太平广记》
猪比羊可能对平民来说可能更容易获得。当时人们已经有很多养猪的经验。当时还有一些用猪做的名菜“西江料”(还是那个高级宴会烧尾宴的菜肴)。它是用猪肩胛肉屑为原料,有人推测为制成肉丸蒸熟。(不如脑补?)
家禽在肉食中也有相当比重,常见的像鸡、鸭、鹅等,北方尤其多见养鸡。葱醋鸡 、 仙人鸾(乳沦鸡 ) 、 小天酥等都是当时的名菜。
关于食用鸭、鹅,还有权贵用变态方法来制作,实在是不忍直视。
根据记载,张易之兄弟喜欢吃烤鸭和烤鹅,但是绝不是普通的方法。而是用大铁笼将鹅鸭装在里面 ,当中放一大盆炭火,,四周放置盛着酱、 醋等五味汁的铜盆,,鹅鸭被火烘烤得不停地环绕铁笼走动 ,又热又痛 ,不得不饮铜盆里的汁水,等到被烤得羽毛尽落,,肉色变赤即熟,滋味特别鲜美。
真是把食用美味建立在极度残忍的基础上了。
随着水产品渐渐从南方扩展到北方人的饮食,唐代长安市场上的水产也很丰富,不仅有各类鱼。还有虾、鳖、蟹等水产品。前文提到的高级宴会烧尾宴,宴会食单上就有十道。
白龙臛用鳜鱼制成 。凤凰胎、鱼白作、乳酿鱼、吴兴连带胙制作的原料都少不了鱼。光明虾炙、 冷蟾儿羹(以蛤蜊为原料)等也是海产品为原料的高级美味。
至于一些山间野味,从当时的生态环境来看,长安周围的森林仍有不少(比后代好很多),皇亲官员等到都城近郊狩猎获取野味食用也是有这个条件的。
像熊肉、鹿肉、兔肉等,都成为了贵族的野味餐。(当然如今从生态保护的角度都是统统不允许的哟)
这么多的肉肉种类,是不是看饿了呢?我要去寻觅美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