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研之成理
夯实基础,让基础成就辉煌;传递思想,让思想改变世界。“研之成理科研平台”立足于科研基础知识与科研思想的传递与交流,旨在创建属于大家的科研乐园!主要内容包括文献赏析,资料分享,科研总结,论文写作,软件使用等。科研路漫漫,我们会一路陪伴你!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研之成理

华科唐江教授课题组AFM:最高EQE的热蒸发钙钛矿LED

研之成理  · 公众号  · 科研  · 2019-10-21 07:00

正文

▲第一作者: “李京徽、杜培培”,通讯作者: “高亮、唐江”。

通讯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论文DOI: 10.1002/adfm.201903607


全文速览
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显示出优异的光电性能是显示和照明应用的有力竞争者。PeLED 主要是通过溶液处理来制备。本文采用全真空法制备绿光 PeLED,因为真空法具有高可靠性,并且与现有的 OLED 设备兼容,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本文采用高通量策略研究钙钛矿组分、退火温度和功能层厚度,从而显著地加快优化过程。从而迅速获得最佳的真空法 PeLED,其外量子效率(EQE)达到了3.26 %,为当前真空法 PeLED 的记录。


研究背景
卤素钙钛矿材料具有突出的光电性能,包括吸光系数大、载流子扩散距离长、缺陷密度低、发光波段在可见光范围内连续可调、荧光量子产率高、发光半峰宽窄等,成为光电材料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受到全世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内,基于卤素钙钛矿的PeLED 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其 EQE 在绿光和近红外波段相继突破了 20 %(Nature 2018, 562, 245;Nature 2018, 562, 249),有望成为新一代显示照明技术。


目前 EQE 达到初步商业化要求(>10 %)的 PeLED 都是通过溶液法(旋涂法)制备的。溶液法由于制备环境复杂、工艺繁杂导致重复性差,制约其工业化生产;因而制备环境单一、可重复性高、易于大规模化生产的真空法引起了大家的研究兴趣。

苏州大学的廖良生教授课题组率先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J. Mater. Chem. C, 2017, 5, 8144-8149),通过对发光层化学组分 Cs/Pb 比为 1:1 和 1.5:1 的两种组分热蒸镀构筑 PeLED,最终得到 Cs/Pb 比为 1:1 的器件 EQE 最高(1.55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的 Henk J. Bolink 教授课题组也采用热蒸镀沉积的办法对不同比例 MAI/PbI 2 (1:1;3:1;6:1)发光层进行研究,MAI/PbI 2 为 3:1 的时候,器件EQE最高为1.92%。

此外郑州大学的史志峰教授课题组采用了另外一种气相传输沉积(VTD)的办法,构筑了基于 CsPbBr 3 发光层的 LED 器件并取得了 1.46 % 的 EQE(ACS Appl. Mater. Inter. 2018, 10, 32289-32297)。西安交通大学的吴朝新老师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 Hanwei Gao 老师还有苏州大学的孙宝权老师发表过类似的工作(Phys. Status Solidi RRL 2018, 12, 1800090;Adv. Funct. Mater. 2018, 1807345;Adv. Funct. Mater. 2019, 1900730)。

然而,真空法制备受限于设备只能粗略尝试两三种发光层,远不能达到最优的工艺参数;找到一种能够同时优化多种条件的高通量方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亮点
本文设计基于双源热蒸发的高通量实验方案,不仅探索更广泛的钙钛矿组分,更缩短了实验周期、减少了药品消耗,迅速优化参数并获得高 EQE 的 PeLED。本文对热蒸发钙钛矿发光薄膜进行完备的光电性能表征,在 LED 发光物理过程指导下,优化量子产率、注入效率、电子/空穴注入平衡等参数。另外,本文采用全真空工艺制备整个 PeLED 器件,该器件的最高 EQE 为 3.26 %,是当前真空法制备的 PeLED 的 EQE 世界纪录。


图文解析
结合热蒸镀沉积的特点,我们建立了双源热蒸发沉积的模型,实现了同时优化多种条件的平行实验。我们将 PbBr 2 和 CsBr 同时沉积在衬底上,通过不旋转基板以形成空间钙钛矿成分梯度(图1a)。采用 MATLAB 仿真给出了热蒸发沉积的数学模型,钙钛矿膜的 Cs/Pb 比值由 PbBr 2 源指向 CsBr 源梯度增加,厚度由基底中心向外沿径向减小。通过实测 Cs/Pb 比值和厚度,实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变化趋势。


▲图1 高通量双源热蒸发示意图及五种特征组分薄膜表征


我们选取了 5 个典型的钙钛矿样品(Cs/Pb比为0.84/1、1/1、1.17/1、1.31/1、1.52/1)进一步研究其特征。如图1b 所示,X 射线衍射(XRD)图谱揭示了典型样品的物相。Cs/Pb 比值为 0.84/1 的样品主要为 CsPbBr 3 相,含少量 CsPb 2 Br 5 相。Cs/Pb 比为 1/1 到1.52/1的钙钛矿膜为 CsPbBr 3 与 Cs 4 PbBr 6 混合相(Cs/Pb 比越高,Cs 4 PbBr 6 含量越高)。初期探索的 PeLED 器件能带结构如图1c 所示。利用Keithley 2400 源表和 PR-655 光谱辐射计测试器件的电致发光(EL)特性。如图1d 所示,空间分辨的 EQE 图谱显示峰值为 0.89 %,该钙钛矿膜的 Cs/Pb 比值和厚度分别为1.17/1 和 110.6 nm。


由于注入效率与钙钛矿薄膜的电阻率成反比,我们根据电流得到钙钛矿薄膜的电阻率(图1d 中的灰色线),可以观察到的 EQE 趋势是在 PLQY(图1d 中的橙色线)和注入效率(图1d中的灰色线)之间进行平衡。结果表明,Cs/Pb 比为 0.84/1 和 1/1 的样品具有较高的注入效率(较低的电阻率),但 PLQY 太低而无法获得高 EQE。相反, Cs/Pb 比为 1.31/1 和 1.52/1 的样品的 PLQY 较高,但注入效率较低(电阻率较高)。因此,通过平衡 PLQY 和注入效率,由 Cs / Pb 比为 1.17 / 1 的钙钛矿薄膜构成的 PeLED 可获得 0.89 % 的峰值 EQE。显然,该高通量实验加快了钙钛矿薄膜化学成分的优化。


▲图2 不同空穴传输层的热蒸发法 PeLED 器件性能。


前文采取 LiF 作为空穴注入层(HIL),后续我们采用了传统的 HIL(如 PEDOT:PSS 和 NiO x )以提高 EL 性能。如图2a 所示,在具有不同HIL的最佳钙钛矿薄膜上测量了荧光(PL)衰减。由于PEDOT:PSS/钙钛矿的界面处存在缺陷,钙钛矿膜在 PEDOT:PSS 衬底上的 PL 寿命大大缩短,导致 PL 淬灭(图2a 中的插图)。

尽管 PEDOT:PSS 基板会导致 PL 淬灭,在 PEDOT:PSS 上构建的器件的EL性能要由于在LiF上构建的器件,并且最佳的 EQE 为 2.84 %,如图2b 和2c 所示。我们认为这可能归因于有效地阻挡了电子,从而提高了复合效率,亮度可达到 9844 cd/m 2 。采用 NiO x 取代 PEDOT:PSS 层,器件的最佳电流效率为 10.15 cd/A,最佳 EQE 为 3.26 %,这是目前通过真空工艺制备的 PeLED 的最高 EQE。


结论与展望
我们通过建立双源热蒸发模型,设计平行实验达到同时优化多种工艺条件的目的;快速找到最优的发光层组分、厚度以及不同功能层的工艺条件,实现最高 EQE 的热蒸发 PeLED。该平行实验的设计理念同时适用于其他的真空制备方法,缩短实验周期,节约药品,快速优化器件性能。此外,本文中所采用的全真空处理方法与现有的 OLED 产线契合度高,为未来 PeLED 实现商业化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研之成理各版块内容汇总:
1. 仪器表征基础知识汇总
2. SCI论文 写作专题汇总
3. Origin/3D绘图等科学可视化汇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