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镜像娱乐
镜像娱乐,洞见文娱产业另一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秦皇岛晚报  ·  家里换包盐,或许能省很多看病钱 ·  12 小时前  
最红安  ·  正大量上市,有人吃进急诊! ·  昨天  
最红安  ·  正大量上市,有人吃进急诊! ·  昨天  
LRTV辽宁之声  ·  刷短视频“刷”成2300度近视?这些习惯,正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镜像娱乐

《一路成年》变成了《爸爸去哪儿plus》

镜像娱乐  · 公众号  ·  · 2019-09-15 23:49

正文

本文转载自微信号:剧焦一线(ID:TVfocus)

作者:Eleanor


“爸爸和孩子们的成年之旅,从四川省丹巴县开始……”当村长李锐的声音一出现,观众们仿佛又回到躺在沙发上看《爸爸去哪儿》的日子。


近日,芒果TV推出一档全新的综艺节目《一路成年》。节目中,无论是村长李锐、选房子烧饭赶猪的剧情设置,还是后期的剪辑手法以及节目logo,都像极了成人版的《爸爸去哪儿》。



早在2 013年,湖南卫视就推出了国内首档亲子类综艺《爸爸去哪儿》。 由于五对明星父子的加持以及本身题材的新颖,节目一播出便大火,第一季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0。


接下来的五年,《爸爸去哪儿》成了湖南卫视的标配综艺。虽然嘉宾一直在换,节目播出形式也由台播改为网播,但这些都没能改变观众们对这档节目的喜爱。



此后,由于“限童令” 的出台,曾经大火的《爸爸去哪儿》在第五季结束后面临停播的命运。 而近期湖南卫视推出的《一路成年》大有要“曲线救国”的意味。


节目先导片推出不久,就收获了很多关注与好评,不少网友称《一路成年》为“成年版”的《爸爸去哪儿》。


选房生火做饭赶猪

剧情设置“爸爸化”


在嘉宾配置上来看,《一路成年》与《爸爸去哪儿》十分相似,都有五组嘉宾参与。不同的是,前者采用的是“四位明星爸爸+孩子”与“一位明星孩子+素人爸爸”的模式。


并且梁家辉和双胞胎女儿、吴刚父子、苏见信父女、徐锦江父子,这四组明星老爸+星二代,选的都是国民度相对较高,但在真人秀这一块,尚未被深度挖掘的家庭。


而李汶翰父子是唯一一组明星儿子+素人老爸的组合。虽然儿子身上带有一定的“流量”,但他的家人,并未被大众所熟知。



如果说,《一路成年》在嘉宾配置上只是与《爸爸去哪儿》相似的话。那在 剧情设置上,《一路成年》就活脱脱把自己当成了《爸爸去哪儿》plus版。


节目中,嘉宾们玩的游戏选房子、生火、做饭、赶猪几乎与《爸爸去哪》一模一样。虽然两档节目的参与者,都是父子/女。这样的游戏在《爸爸去哪儿》中是成功的。但,节目组似乎忘记了一点:嘉宾们的年龄变了。



《爸爸去哪儿》中,嘉宾是年轻人+孩子。 除了加强父子/女之间的联系, 一些合适的小游戏和游戏式农活 ,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几位 父亲也可以在游戏间,交流育儿经验。


然而《一路成年》的参加者,是老年人+成年人。 这些成年亲子间需要的,并不是 独立能力的培养,而是代际之间的沟通。 一群成年人做那些小孩子玩的小游戏,只能感受到满屏的勉强和尴尬。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爸爸去哪儿》中,收零食是被观众认可的,把小孩的零食收走更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 但是对于一群成年人来说,收零食这样的环节显然有些尴尬。


显然,节目组在设置这些游戏时,并没有考虑清楚这些曾经在《爸爸去哪儿》中很受观众喜欢的小游戏是否适合《一路成年》中的这群“长大了”的“孩子”做。


同时,节目组也要明白,《一路成年》的观众并不一定与曾经《爸爸去哪儿》的观众完全重合,没有必要一直用《爸爸去哪儿》的制作模式来制作《一路成年》。


又吵又闹又温馨

情感基调“爸爸化”


除了在剧情设置上越来越像《爸爸去哪儿》之外,《一路成年》在情感基调上也在向《爸爸去哪儿》靠拢。


首先,和《爸爸去哪儿》一样,《一路成年》选择的五组嘉宾,大部分并没有参加过真人秀。面对真人秀的镜头,这些嘉宾比一般的综艺咖更青涩,甚至会有些束手无策。



比如,《一路成年》播出后,徐锦江的形象就和观众想象中出现了很大反差,#徐锦江反差萌#甚至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二名。


此前,在荧幕上他给观众留下都是威严凶恶的印象,比如《小宝与康熙》中的鳌拜、《倚天屠龙记》中谢逊、《小鱼儿与花无缺》中扮演恶通天等等。


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在荧幕上“凶神恶煞”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为儿子长大落泪、靠“夺命连环call”求儿子陪伴的老父亲。这种形象的巨大反差给观众带来很多惊喜,网友更是用“猛男落泪”、最软萌硬汉“小公主”来形容这位老父亲。



而徐锦江在 节目 中的反差萌,像极了《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中郭涛给观众的感觉。


苏见信,则拿足了“我怀疑所有的男孩子都觊觎我女儿,但我没有证据”的剧本;隔壁老李的存在感相对其他四位明星老爸稍微弱了点,却也在细节处,展现了江浙男人的贴心,偷偷藏酱鸭、帮人切葱、吃饭自带碗筷,还会主动安抚发火的梁家辉。



这些人物形象,似乎都能在《爸爸去哪儿》中找到样本。


除了塑造自身的人物形象,父子/女之间的互动,也最能体现节目的情感基调。


比如,对于节目组给出的“生火”这个任务,徐锦江一共做了如下努力: 先研究了一下点火器用法,没有理解之后, 马上砖头呼叫儿子徐菲。



徐菲生火的时候,徐锦江什么都帮不上不说,还冲“火”发起了脾气,一直强调“柴太湿了”、“不要弄了”。 徐菲对一边“负能量爆棚”的爸爸还连连安慰: “你看我的”。


父子之间在做任务中的这种互动,不仅像极了《爸爸去哪儿》中营造的相互陪伴的情感基调,也能增加代际之间的沟通。


此外,不同家庭之间从陌生到熟悉的互动,也是节目情感基调的一大体现。


比如梁家辉和徐锦江从训练班时期就结下的兄弟情谊,从第一期换房这个环节就能看出;吴刚和老李的互动则宛如演唱会上爱豆不同的粉丝间的商业尬聊等等。



节目中呈现的这些又吵又闹又温馨的情节,是《一路成年》与《爸爸去哪儿》在情感基调上相似的地方。 但仔细想想,其实二者也有区别。


如果说《爸爸去哪儿》记录的,是年轻父亲对幼儿们的陪伴,那么《一路成年》记录的,则是两鬓渐渐斑白的父亲,如何弥补与子女之间的亲情缺失。


只是,节目中尴尬的游戏环节冲散了节目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情感。


评分下滑,口碑分化

成人综艺“儿童化”可行吗?


虽然大多数观众都认为这档节目还不错,但也无法改变节目评分却从先导片出来时的8.1掉到现在的7.6的事实。


即使这样的评分在国产综艺里已经算高分,但在拥有那么高 期待的前提下,评分下降这么快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通过观看已经播出的节目就能发现,评分下降这么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节 目组将这档成人综艺过度“儿童化”。


比如村长李锐曾在节目中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以前呢,宝贝们是爸爸们陪伴着我们一起长大; 今天呢,我们也陪着爸爸一起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觉得是宝贝听爸爸的,还是爸爸们应该听宝贝们的?



也许编剧在写这段串词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就是《爸爸去哪儿》第六季的画面。 但显然在一档成人综艺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很违和的。


以至于当村长李锐声情并茂的念完后,只有李汶翰接了一句“爸爸听宝贝的”。



除了节目中这些过度“ 儿童化 ”的串词之外,节目的操作流程也显得有些“ 低龄


比如在抢房游戏中,爸爸组与宝贝组各出一人,用平板支撑的方式保护鸡蛋,赢的一方获得选房资格。 游戏的适龄度我们暂且不讨论,但嘉宾后期入住的房子来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