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电独家”记者 钱力
全国人大代表近日正在紧锣密鼓地分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团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持人曹可凡日前接受了“广电独家”的专访,谈他眼中的文化建设。
今年是曹可凡担任主持人三十年整,也是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五年。他表示,主持人工作一直战战兢兢,每一次都当成是第一次;代表履职一直坚持不懈,五年来从不同的方面对于文化建设提出议案建议。
他本人今年最为关注的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弘扬与传播传统文化,二是如何建立公正客观的文艺评价体系。
谈今年议案:建立公正客观文艺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曹可凡观察到,近年影视文化产业飞速发展,众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随之诞生。
电影方面,既有《路边野餐》《驴得水》等小成本银幕的口碑爆棚,又有《湄公河行动》等主旋律题材的票房逆袭;电视方面,既有一度没有广告冠名的文化节目《见字如面》在社交网络的刷屏,又有《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掀起的全民热潮……
“应该欣喜地看到,大部分文艺创作者还是能够坚守初心,而观众的欣赏和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但与此同时,资本的介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现有的文艺评价体系。假数据“绑架”影视产业链,让不少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无法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甚至会在业内衍生出“内容越刺激眼球越好”“选角必须得有自带流量的明星”等潜规则。
“长此以往,值得深耕挖掘的好内容将受冷遇,整体文化创作水准的提高也会缺乏动力。同时假数据还污染了对创作有指导性意义的文艺评论。”而进一步说,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上看,去年部分影片票房数据造价与互联网金融产品相结合所导致的种种骗局,曾让老百姓吃了不少苦头。
在曹可凡看来,一旦虚假数据成了资本在二级市场讲故事的法宝,可能造成大量虚高的估值泡沫,作为投资者的普通老百姓则不得不为此买单。
对此,他建议,电影、电视、网络视听等多领域,在执法、管理、行业自律、技术创新、备案机制等多方面多管齐下。
与此同时,对于影视评论等文艺评价体系中其他因假数据而连带遭到损害的领域,也要及时进行修复。“比如可以设立专门的评论基金和奖项,提高评论人的稿酬和社会地位,加强文艺评论等相关学科的建设等。”
谈弘扬与传播传统文化:《中国诗词大会》展现出了传统文化的一种力量
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弘扬与传承?这也是曹可凡一直所思考的问题。对于目前大热的《中国诗词大会》,他感受到,这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力量。
“从媒体上来说,可以看到目前不同的载体的媒体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比如《新民晚报》有一个板块叫国学论坛,通过现在正热播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引出一个国学问题,曹可凡觉得这种传播方式就非常好。
他还提到,上海纪实频道有一个栏目叫做《大师》,坚持做了十几年,梳理了近代史上大概近百位文化大家;以及最近大家非常喜欢的一部纪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同时,今年上海开拍一部电视剧叫做《老中医》,用电视剧的形式来梳理海派中医传统的发展脉络。
而随着不同传播媒体的弘扬与传播,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过去历史器物是“束之高阁”,现在各大博物馆藏品展览是“一票难求”。过去走进剧院看昆曲的都是“白头发”,现在喜欢昆曲的人中“黑头发”越来越多,其中很多是白领、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名人故居也如是,上海的巴金故居、张乐平故居很受欢迎。
曹可凡非常关注的是中国的传统戏曲——昆曲的普及案例,它认为这是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播的非常成功的案例。
“过去很少有人喜欢昆曲,但十多年前,上昆、苏昆和北昆不约而同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让昆曲进校园。十多年来不仅原来的昆曲观众回流,而且观众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看昆曲看京剧的观众更多是白头发,现在更多的是黑头发,而且大多数是白领、是知识分子、是大学生,我觉得这是十多年来昆曲普及的一个效果。”
京剧也是这样。“京剧可以进中学课本,有公司投资了两千多万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制作京剧的动画,做得非常精致,我看了很感动。”
他进而讲到,上海前年和去年都有了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和《萧何月下追韩信》,在世界各地做了公演,尤其是《霸王别姬》获得了很好成就,获得“金卢米埃尔”奖,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UCLA、芝加哥大学图书馆都做了收藏。“所以我觉得传统文化的保护,普及传播非常重要。”
曹可凡在此方面提出了四项建议:
第一是传统文化的普及,往往很难在近期看到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
第二是政策扶持,比如如果有企业愿意支持弘扬、保护传统文化,是不是能够跟它的免税减税相结合,激励企业把一些资金投入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去。
第三是解决纪录频道营的运成本问题。“其中一个很大的营运成本是全国上星纪录频道的落地费用,大概占运营成本的50%。如果能够免去落地费,可能有助于制作更好的纪录片。”
第四就是加强人才培养,“特别像昆曲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剧种,人才培养非常重要。”我想昆曲能够600年绵延不断,就是跟人才有关。还有一些特别的人,比如说古籍修复者,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对古画修复的人才需求非常大。
谈主持人的社会引领:文化积累+阅读量+广博兴趣
主持人在弘扬与传播传统文化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曹可凡讲到,作为公众人物,主持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两项功能:一是社会引领,二是传播。说到社会引领,主持人首先自己得有一个很好的知识构架,要热爱传统文化。“也许我们并不是中文系毕业,没有专门学习过国学。但对于主持人来说,基本的文化素养要有。”
“然后应当多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普及中来。”曹可凡回忆从事主持人工作的30年,做了很多传播传统文化的节目。
“之前曾经做过的一个节目,叫做《非常有戏》,就是让明星来学唱中国戏曲。普通观众可能认为,明星与戏曲距离很远,那其实他们经过一定的学习之后,能够掌握传统戏曲的一部分技巧。而有不少影视明星,比如秦海璐、袁泉、徐帆,本身也都是学戏曲出身,从舞台艺术转到影视表演。应当多做一些这样的节目。”
在曹可凡的眼中,董卿、鲁豫、杨澜、白岩松等,都是对自己有很高要求的主持人。“有了这样的文化抱负,才能够成为比较好的主持人,在历史上留得住。大浪淘沙,不少纯粹的娱乐的主持人,很容易就被历史所抛弃,可能三五年之后,很快烟消云散。” 而谈到对于自己的要求,曹可凡表示,首先是要有一定的文化视野,其次要有一定的阅读量,第三要有广博的兴趣。
“白岩松曾经有一句话,说是‘渴望年老’,我觉得他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西方的优秀主持人都是都是白发苍苍,如同黄酒,需要慢慢沉淀,有一个发酵的过程。”
今年是曹可凡主持生涯三十周年。回顾这些年的工作,他表示,一直是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做主持人是一项长跑,不是看你跑得多快,而是要看你跑得多远。”曹可凡谈到,在某种程度上,主持人的真正成功,要看文化的积累与岁月的沉淀。“过去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件事,我的思想,我的理念,都在不断的沉淀过程中。”
30年了,现在仍有危机感。“我常常跟我的同事、学生分享一个理念,那就是当你面对镜头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这也许是你第一次出镜。第一次出镜会很认真,所以我们每拿到一个稿件,每做一个新的节目,做准备的时候都投入120%的精力,尽可能的把所有工作做到最好。同时要告诉自己,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出镜。当面对镜头的时候,永远把自己看作一个新人,永远不要摆老资格,永远不要吃老本,永远要站在一个再出发的位置上,至少这30年我一直是这样做的。”
谈五年履职:一直关注文化生态的改善
作为人大代表的五年间都做了些什么?曹可凡表示,这五年一直比较关心文化和文化活动,比如2013年提过从政策上要扶持实体书店。“网上书店兴起后,很多实体书店就慢慢消失了。但实体书店作为城市的一盏文化明灯、一种文化的休闲场所,其实是不应该消失的。”
曹可凡讲到,很多人去巴黎,都要去看一看莎士比亚书店;很难想象,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有一天没有了实体书店。“所以我当时就作了一个提案,提出实体书店能不能减免税。”
他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做过调研,如果免掉实体书店的税,摊到每个省、市、自治区,大概是三四个亿,对于一个地方的财政收入来说微不足道,但这些钱对实体书店来说就非常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张抗抗老师也提了这个事。在我们的呼吁下,实体书店这件事后来就解决了,现在慢慢地发展起来。甚至像当当这样的网上书店,现在也在做实体书店了,李国庆跟我说他的愿望是将来能够在全国开100家实体书店。像诚品书店,在苏州开了,可能未来在上海也要开。”
2015年,曹可凡的议案是关于“家风”。“我那时候写了一本我的家族史(注:《蠡园惊梦》),花了差不多四年时间。“其实每个人的家族都会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我觉得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正好书出版的时候,总书记有个讲话,讲到了家风和家训的问题,所以那年我就做了这样一个提案。”
曹可凡感慨道,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回家去问问家中长辈家族的故事,虽然未必可以写成一本二三十万字的书,但可能写成一篇两三千字的文章。“每个人可以写自己家族的故事,那就很有意思。”
2016年,曹可凡提出了关于真人秀过多过滥的议题。“我指出了真人秀‘抄、滥、空、假、俗、贵、霸’的七宗罪,在社会上反响很大。今天电视屏幕上真人秀还是很多,但到了2016年年底,出现了《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慢综艺’,没有噱头,没有故作姿态,是纯文化的节目,成为一股综艺清流。”曹可凡认为,从电视的整体生态而言,已经产生了一个微妙的变化。
2017年的乘胜追击,曹可凡所提出的关于建立客观公正文艺评价体系的议案,陈凯歌导演、陈道明也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我们不谋而合,说明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行业内的充分重视。”
从第一次提出扶持实体书店到今天所讲的建立客观公正文艺评价体系,曹可凡的目的就是一个,就是改善我们的文化生态。
“我们经常讲需要生态环境,它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指自然的生态环境,一个是人文的生态环境。我作为新闻界、文化界的代表,希望能够在文化生态方面做一些呼吁。”曹可凡表示,也许人微言轻,个人力量有限,但只要往前推动一小步,在全国人大,尤其是媒体开放的这么一个平台上,坚持去做一件事,总会有成效。
“当然在全国人大上提案不可能贪求贪多,我通常就一两个问题,做一些调研,然后做一些思考,有的可能作为书面建议提出。”作为文化界的人大代表,他希望能够尽量做一些知识分子、文化人所应当做的、推进这个领域发展的事情。
谈植根上海,下一个五年的期待:用好平台、传播文化
上海文化的特征,曹可凡总结为三句话:“大气”“洋气”“雅气”。首先,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有着雍容大度的格局。同时,它也是中国开埠最早的城市,最早接受欧风美雨,而又背靠中原文化,能够把中原文化与欧美文化结合得很好,所以它就相对比较洋气一些。而所谓的“雅气”,源于这座城市本身的文化基础,有着非常雅致城市的品格。
“所以为什么中央一直说要让上海做标杆,做改革先行的这个排头兵,在上海做自贸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等,这是因为上海整体的科技基础、商业基础、文化基础都比较好,从地理环境到历史的沿革,上海都是有着相对得天独厚的条件。”
既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又是一个媒体人,接下来的五年,曹可凡希望能够用好手中的平台与资源,更多地传播传统文化,尽点滴之力、改善整体文化生态。
本文作者钱力,“广电独家”记者,专注于广电产业与体制调查研究、影视剧个案分析手机/微信:18610264747
(责任编辑:陈新 江耀进)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