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知识雷锋
中国建筑界最富影响力的唯一纯原创自媒体。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榕老师发起,UCA事务所合伙人陈柏旭与九源国际董事长江曼联合创始。全球五大洲50名校200余知识雷锋整理提炼,每周为你快递当代建筑最in新知,10分钟洞悉世界建筑最前沿讲座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产宝  ·  专利案例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知识雷锋

威双展聚焦圣地共存问题;当舞蹈遇上巴拉甘;叙利亚事务展于多哈揭幕 | 90后建筑眼

全球知识雷锋  · 公众号  ·  · 2018-04-29 20:15

正文

2018.4.23 - 2018.4.29 全球建筑新闻周报


图文播报

都灵理工大学

罗中乾

语音播报

罗德岛设计学院

别非伊

语音播报

都灵理工大学

张子皓


从国家政治到工作生活,从追缅历史到聚焦当下。本周我们将看到——和平与正义纪念馆高悬的墓碑之下,美国对种族问题的遗叹与追思;叙利亚事务展上,饱经战火摧残又引人揪心的文明遗产;以色列通过建筑表达宗教环境下纷繁复杂的地缘政治。与此同时,“光之博物馆”内光影耀目,吉拉迪公寓内人们翩然起舞,新时代的建筑师通过数据探索着办公空间的新出路——岁月变迁之下积累的文明之光,一切在投射历史的同时照亮着未来。



当艺术化作流光

“光之博物馆”亮相巴黎


人们谈起绘画时,总觉得它们该流于纸面,但当那些杰作化为光与声,又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日前,由巴黎私人艺术机构 Culture Spaces 组织的2018年 “光之博物馆(Atelier des Lumieres)”展览在巴黎一座工业厂房内开幕。这次展览规模宏大,使用了120台投影设备、1套空间音响系统来投放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特(Gustav Klimt)的作品,总投影面积高达3300平方米。展览期间,色彩绚烂的沉浸式艺术体验将为人们带来一次与众不同的感官体验。


新闻来源: https://www.designboom.com/art/culturespaces-gustav-klimt-egon-schiele-atelier-des-lumieres-04-24-2018/

本条新闻由湖南大学杜贵存提供



巨星不落,余音犹存

地下纽约里的 David Bowie 世界


提到沉浸,我们不免想起音乐。引领时尚之潮的摇滚巨匠 David Bowie 逝世已逾两年,但人们的记忆里仍跃动着他那鲜活的音符。


截至5月13日,纽约地铁上班族们都有幸在纽约潮流文化的中心地带——百老汇-拉法耶特街(Broadway-Lafayette)地铁站欣赏到向大卫·鲍伊(David Bowie)致敬的艺术作品。这是由著名音乐媒体 Spotify 和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联合发起了David Bowie Subway Takeover 活动,该活动希望为音乐爱好者们提供一次机会,身临其境的探索这位音乐家对音乐、时尚和文化的影响。除此之外,纽约大都会地铁局还推出了五款 David Bowie 限量版地铁卡。


新闻来源: https://newsroom.spotify.com/2018-04-17/spotify-transports-nyc-commuters-to-mars-with-immersive-david-bowie-subway-takeover/

本条新闻由湖南大学杜贵存提供



当舞蹈遇上建筑

在巴拉甘的彩色空间中跳舞


说完了音乐,我们来谈谈舞蹈。同为缪斯神的伟大造物,这两者不可分离地在世间并存了数千年。但当它们与大师的建筑杰作相互碰撞,又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


Casa Gilardi 被认为是路易斯·巴拉甘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建筑作品之一,该公寓展示了巴拉甘对几何和色彩在空间中教科书级别的运用。在设计视频 Nowness 频道发布的最新视频中,Casa Gilardi 化身完美的舞台背景,舞者们在不同光线和空间组合里尽情舒展和扭动。


谈及对巴拉甘建筑的兴趣,导演 Andres Arochi 称:“我试图探索并玩味这位建筑师的设计。巴拉甘知道人们会在何时何地停留以及如何组合光线和空间来引人触动。当我们开始拍摄时,光从窗户进入室内,舞者的身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扭动起来,如魔法一般。”


新闻来源:https://archinect.com/news/article/150061631/luis-barragan-s-casa-gilardi-hosts-a-body-bending-dance-troupe

本新闻由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李梦郁提供



请在城市上空留步

厦门公布‘空中步道’方案


“在地面行走,抑或在云端跳舞,”是古哲人维特根斯坦留给我们的选择题,但在新时代的设计理念之下,也许两者将不再是二元背反的矛盾。目光回到国内:在厦门“空中自行车道”开放近一年后,丹麦 DISSING+WEITLING Architecture 建筑事务所又在这座中国城市赢得“空中步道”设计权。


该项目由一条21公里长的人行步道和人行天桥系统组成,让市民和游客穿梭在厦门市区宁静的山林中的同时,欣赏充满活力的城市景观。 正如该事务所在哥本哈根的知名作品“蛇形自行车道”一样,“空中步道”将会改善厦门市区交通拥挤的现状,并让市民获得更为良好的步行体验。


新闻来源: https://www.archdaily.com/892911/dissing-plus-weitling-wins-competition-for-scenic-pedestrian-bridge-in-china

本条新闻由湖南大学杜贵存提供



塑料也能盖房子

世界首个预制聚乙烯板房屋落成


新材料与新技术,正是它们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天到海,再到人间,不同的是项目的形式,相同的是人们向往未来的心。


在世界上最大的聚乙烯船完成之后,世界上首个预制聚乙烯板房屋在伊朗的乌尔米耶完成搭建。该房屋呈半球形,并已通过冷热、地震和风阻力测试。而工程师对旋转铸造技术的使用和中空绝热墙(中间填充聚氨酯泡沫)的细部处理让房屋得以减少了热损失。 据来自该项目生产公司的负责人称,日本曾建造过类似的房屋,但其主要材料为玻璃纤维。而聚乙烯制作的房子不仅比日本人的房子更耐用,价钱还便宜30%。


新闻来源: https://worldarchitecture.org/architecture-news/ehcve/the_worlds_first_prefabricated_polyethylene_house_in_iran.html

本条新闻由吉林建筑大学梁敏劼提供



战火中的文明遗孤

《叙利亚事务》展讯


内战、恐袭、化学武器——提起叙利亚,恐怕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感慨和铭记。今年下半年,位于多哈的伊斯兰博物馆(MIA)将揭幕追寻过去8年里被摧毁的叙利亚文化遗产的展览——《叙利亚事务》 (Syria Matters)


自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该国许多的文化遗产都遭到了破坏。伊斯兰博物馆馆长朱莉娅冈内拉(Julia Gonnell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个拥有骄傲和灿烂历史的国家基本已被摧毁,其大部分人口已经离开,这是近代历史上最大型的难民迁徙潮之一。这次展览旨在吸引人们对这个国家令人惊叹的文化遗产的关注,同时也希望捍卫这一濒危的遗产。”

2017年3月,叙利亚和俄罗斯军队重新夺回了叙利亚文化部的文物,不幸的是,部分文化遗产已被摧毁。


新闻来源:https://archinect.com/news/article/150061569/syria-matters-exhibition-to-document-the-destruction-of-country-s-cultural-heritage

本新闻由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李梦郁提供



迟到的正义,刻骨的历史

美国国家和平与正义纪念馆本周开幕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讽刺的是,美国人的炮火落在大马士革的同时,他们却仍然记得自己所遭受过的暴力。


本周四,位于蒙哥马利的美国国家和平与正义纪念馆的正式开幕,为美国历史翻开了一个新篇章。历史上,在南部阿拉巴马州的白人至上主义者们对黑人犯下了大量罪行,这座纪念馆试图缅怀1877年至1950年期间被白人处以私刑的4400多名黑人。纪念馆内,受害者的墓碑悬在空中。漫步其中,逐渐下沉的地板引导着游客的空间体验,当墓碑完全漫过游客的头顶,游客仿佛被置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与历史进行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话。


新闻来源:https://archinect.com/news/article/150061773/america-s-long-overdue-memorial-to-the-victims-of-lynchings-opens-in-alabama-today

本新闻由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李梦郁提供



大展前瞻

2018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以色列馆将以建筑视角探讨圣地共存问题


作为三个亚伯拉罕宗教的起源地,以色列有着众多富有争议的圣地。 与种族问题不同,困扰以色列圣战问题的背后则是深远复杂的宗教政治纠葛,在今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以色列国家馆将对促进该国圣地共存的方法加以探讨。

本次,由 Ifat Finkelman、Deborah Pinto Fdeda、Oren Sagiv 和 Tania CoenUzzielli 所策划的 In Statu Quo 主题展,意在通过建筑的视角,来审视当前以色列圣地之间的关系与针对现状所制定的法规。如策展人所说:“该展将表明建筑不仅可以在缓解冲突时体现作用,还可以通过空间塑造和程序化展览来展现其在不同身份认同之间的协调能力。”


“在圣地地缘政治的背景下,众多历史、神话和传统的碰撞结合创造出众多对宗教和当地社区来讲极为神圣,且富有意义的场所 ,策展团队称,“思想的碰撞折射到建筑上,则会产生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空间,这个空间高度分化且支离破碎。我们旨在将这种空间感表现在本次展览中。”他们希望参观者通过游览,能够体会在五个圣地中穿梭移动的感觉。每个展厅都展示着不同的历史事件,使以色列脆弱的同居制度和富有争议的领土问题得以凸显。


在一楼,展览将通过德国建筑师 Conrad Schick 的 3D 色彩编码教堂模型来分析圣墓教堂。其后参观者将会看到一部由特拉维夫艺术家 Davide Polonsky 执导的动画电影,该电影为参观者带来一次进入Mughrabi Ascent内部的奇妙探险,而 Mughrabi Ascent 也正是通向通往上层圣殿山的唯一非穆斯林入口。

游客由此前往三楼,在这里通过十个建筑墙体改造复兴方案,了解西墙的结构和其整个历史进程中的使用情况。与其相邻的是以色列艺术家Nira Pereg的视频装置,借以展示来自犹太人和穆斯林视角的礼拜仪式。

最后,游客到达展馆的最后一个地点:雷切尔的陵墓,这里生动形象的建筑图纸追踪着从开放空间到专为犹太人设计的堡垒墓地的变化。


在 “In Statu Quo” 主题展结束后,政府将让所展项目付诸实践,使展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新闻来源: https://archinect.com/news/article/150061578/israeli-pavilion-at-the-16th-venice-architecture-biennale-will-explore-the-negotiation-of-holy-spaces

本条新闻由都灵理工大学张子皓提供



大势所趋?

拥有数据武装的建筑师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研究办公空间设计


多年以来,如何创造提高员工生产力和效率的工作场所一直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而设计师们也在提高员工效率的空间研究上付出诸多努力。

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的“洞察分析”(Analytics and Insight)研究部门为工作场所开发了数据驱动的空间规划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实时调整和更改。 由建筑师Uli Blum和Arjun Kaicker领导的团队将他们的研究直接应用于设计项目中,包括莫斯科Skolkovo创新中心的Sberbank Technopark以及2012年建成的北京银河SOHO。


从最初工厂等劳动场所设计、20世纪60年代世界第一个开放式办公家具系统"行动式办公室"(Action Office)的出现,到现代化办公空间的优化。这些工作空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设计师的观察和直觉来组织场所里的流线。现在,技术的进步让设计师得以采用更加复杂的办公空间设计方法,使用传感器、互联网连接的家具和固定装置以及数据分析来实时研究空间设计。


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的“洞察分析”(Analytics and Insight)研究部门为工作场所开发了数据驱动的空间规划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实时调整和更改。 由建筑师 Uli Blum 和 Arjun Kaicker 领导的团队将他们的研究直接应用于设计项目中,包括莫斯科 Skolkovo 创新中心的 Sberbank Technopark 以及2012年建成的北京银河 SOHO。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