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医美专栏】透明质酸填充剂的流变特性 ·  2 天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广西首例 | 突破传统,脉冲消融引领房颤治疗新纪元 ·  昨天  
懒人医考  ·  【中西医】速记总结之不背方歌记组成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循环

急性缺血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应选择哪种麻醉方式?

国际循环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31 19:23

正文


  既往回顾性研究显示,与清醒镇静相比,在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系统功能较差。近期Strok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前瞻性随机单中心研究,调查了麻醉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研究入选2013~2016年的90例在全身麻醉或清醒镇静下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干预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神经结局差异,采用NIH卒中量表评分评估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对患者的脑梗死体积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发现,受试患者中在全身麻醉及清醒镇静下行血管内治疗者各有45例。干预3个月时,全身麻醉组与清醒镇静组分别有19例(42.2%)和18例(40.0%)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2,无组间差异(P=1.00)。此外,两组患者与基线相比术中血压下降的发生率、血糖、二氧化低碳分压、时间间隔、成功血管再通率、术后24 h NIH卒中量表评分、脑梗死体积及院内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分别为0.57、0.94、0.68、0.78、1.00、0.60、0.53和1.00。


  上述结果提示,就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而言,全身麻醉及清醒镇静对患者卒中后3个月的神经结局无影响。


参考文献:

Pia L whagen Hendén, Alexandros Rentzos, Jan-Erik Karlsson, et al. General Anesthesia Versus Conscious Sedation fo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Stroke. May 22 ,2017;48:1601-1607.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