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岳阳晚报社
关注岳阳民生热点,第一时间权威报道。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英国社会学家麦克·布洛维逝世,享年78岁 ·  2 天前  
蓝钻故事  ·  年少不懂苏东坡,读懂人已到中年 ·  昨天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当乡村不是“他者”:法国20世纪农民作家群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岳阳晚报社

音诗画·中国节⑤ 丨春节:历添新岁月 春满旧山河

岳阳晚报社  · 公众号  ·  · 2025-01-23 22:25

正文


编者按: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春节、 元宵、花朝、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生动反映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助于我们更真切感受文化力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在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岳阳晚报社联动推出《音诗画·中国节》融媒体系列报道,每逢传统佳节刊播。敬请关注!



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一个完美的春节,要从旧年的最后一天开始,一直绵延到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才算结束。


为什么会有春节?最早的春节是什么样子的?在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的古代,人们春节期间都在干什么?


春节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岁首祭祀、祈求丰年的活动。


“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甲骨文的年,字形就是一个侧立的人背着禾。先民生活的地区谷物一年一熟,春节也一年一次,所以春节也含有了庆丰收的寓意。


其实,在远古年代,最难熬的就是冬季,天寒地冻,食物稀少。但熬过了月穷岁尽的年三十,就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日子了。


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习俗,和春节这个节日一起,帮助先民战胜了恐怖,并跨越了时间、空间,甚至跨越了民族,延续几千年而经久不息,民族群体归属由此形成。


那些纯粹的家国情怀,也因每一个人都在每一年的同样时间开展着同样的活动,也就有了附着点,因此数千年循环不止,生生不息。


不过,“春节”这一说法,是在1912年由民国政府提出后,才逐渐流传开来的。在更早之前,春节以元冠名,被称为元朔、元日、新元、元旦等。


元,就是初始的意思。在新年开始的时候,人们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公元1069年正月初一,48岁的王安石,在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节点,挥毫记录下这动人的时刻。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的屠苏是过年时饮的酒,由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等中药入酒浸制而成,有滋补保健,驱邪避瘴的功效。


今天我们喝酒,都是先敬德高望重的长者,而喝屠苏酒的风俗,却相当别致。《荆楚岁时记》记载:岁饮屠苏,先幼后长,为幼者贺岁,长者祝寿。屠苏酒要一家人中年龄最小的先喝,有祝福成长的意思;而老年人得晚点喝,祝他们长寿。苏辙诗云“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就是指这种风俗。


“诗言志”,诗人往往会将自己的心志隐晦地藏在诗作中,结合写作背景,才能领会其深意。如此,《元日》这首写在新春的诗,要表达的是什么志向呢?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文方面成就都很高,文坛领袖欧阳修初读王安石的文章,便惊叹“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还称赞这位后起之秀有李白、韩愈的功力和风骨。谁料王安石作诗答:“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他不愿做韩愈那样的文学家,而是希望追寻孟子。他的志,就是要做辅佐明君的贤臣,经世治国,造福苍生。


庆历二年,也就是公元1042年,21岁的王安石高中进士。初入仕途的王安石,目睹了范仲淹庆历改革失败的全过程。那场昙花一现的变革,却点燃了王安石心中的理想主义。范仲淹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牢牢印在这位年轻人的脑海里。


他选择了在地方工作,并多次拒绝入京任职。他觉得基层能让他更多地实践自己的政治志愿。


1047年,26岁的王安石来到鄞县为官,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开端,他也把这弹丸之地当成了他改革的试验田。后来新法中实施的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科举改革等,都有他治理鄞县的影子。


在鄞县任职的3年时光中,王安石还兴修水利,训练农民,维护地方治安。这些措施都成为那场深刻变法的序章,而鄞县因为王安石的到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试验区。它承载着王安石济世救民的初心,也成为他走向政治舞台的风云起点。


多年深入各地的从政实践,使王安石对自己开出的治国药方信心十足,也才敢胸有成竹地回答宋神宗提出的重大命题。


公元1067年,宋朝第六任皇帝宋神宗继位。此时,貌似强大的大宋帝国,不止要面对北辽、西夏的虎视眈眈,还要面对冗员、冗兵、冗费带来的巨大财政赤字。


这位刚满20岁的皇帝,希望找到能安邦治国、强兵御民的治世良臣。最终,他将注意力锁定在当时已经极负盛名的王安石身上。


公元1068年四月初四,时任翰林学士兼侍讲的王安石,终于接受了神宗的“越次入对”。


对于大宋的困境,王安石认为是因为国家没有善于理财的人。“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这种以富国为目的的理财主张和变法宗旨,与宋神宗希望改变大宋积贫积弱局面的目的不谋而合。就像商鞅之于秦孝公,宋神宗也认为自己找到了实现富国强兵梦想的改革家。他决定重用王安石。


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熙宁新政,次年,又升任宰相。


年逾半百的王安石,终于迎来实现自己人生志向的机会。


他的改革,持续了16年,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改革之一。他运用现代的国家干预主义理念,强化政府对商业的干预,并试图开创一条借助金融资本扩大农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的改革之路,实现国家与民生利益的双赢,从而实现富国强兵、制服“两蕃”的最终目标。


变法,让社会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宋神宗年间的国库积蓄,可供国家财政20年之用;1072年八月,安抚使王韶收复了河(今甘肃临夏)、洮(今甘肃临潭)、岷(今甘肃岷县)等州,破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


但新法推行的16年,也是天下反对滔滔的16年。在此后的近千年里,几乎没人像王安石那样,备受毁誉。在王安石身上产生了最剧烈的矛盾和冲突,体现出各个时代价值评判标准的不同。


正如宋史学家邓广铭所言:“新法的被推翻不等于新法的失败。”


变法派以货币、市场为手段增加工商税收、缓解财政危机的施政理念,直接影响了南宋的财经政策;新法控制和稳定社会基层的措施,例如保甲法、免役法等,从南宋一直沿袭到晚清,甚至影响到民国新政;变法中“赈济贫乏”的理念和实践,成为南宋以后至晚清历朝统治集团推行“仁政”的核心;北宋熙丰、绍圣、崇宁所奠定的科举、教育与经学相结合的选官模式,一直影响到近代辛亥革命爆发的前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位无所畏惧、意志坚定的政治家,这位怀着赤诚之心、立志为天下苍生革故鼎新的改革家,在新年到来之际,希望自己的新政,能像春风一样,给沉疴日重的大宋王朝带来新的生机。


千百年来,中国人之所以用满满的仪式感迎接新年,正是因为我们永远渴求新的变化,永远怀揣对未来的信念。




吴穷,华容县职业中专高级讲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教育部中华经典诵写讲骨干教师;岳阳市教师 “悦读悦写”活动主讲师,“悦读·洞庭夜听”栏目主播;作品《诗说二十四节气》被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岳阳晚报联合专栏推出。


《岳阳晚报》2025年1月24日版面


来源: 阳晚报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